万荣闫景李家大院(李氏宗祠)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万荣闫景李家大院
(李氏宗祠)
山西万荣闫景村李家大院,是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与其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并称这“晋南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大院,整体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在山西风格中吸纳子徽式建筑韵味,由于李了用曾留学英国,其部分院落还呈歌特式,所以李家大院是南北融汇、中西合璧、三晋无匹的晋商大院。
李家大院,原有院落二十组,房屋二百八十间,现存院落十一组,房屋一百四十六间。




李氏宗祠:


墙雕:


檐塑:



李氏创办建祠堂记
古者崇庙之制因祀之尊专为奥之多寡庇工祭于襄不得立庙也庙制因乎宗法后世宗法废庙利亦亡宋程正叔修六礼大略言实
必有庙宇朱文公著礼以云立相堂于正寝之东不曰庙而曰祠避偕也程朱大儒酌古年今以获之礼祠堂之立贵贱可以通行光烛
丙戌秋及门李生敬修将为其父建亭树碑门前言非千金不能壮观因念李氏当胜朝本由薛店迁于闫景村传七世二百余年尚来
有祠堂若移建碑亭之费建祠堂即树碑门宇前岂不两得商之堂弟敬信敬信喜且愿出半费时敬信亦从余学同质于余余曰甚善
又同商之众从堂兄亦各愿量力出资共襄盛举于是购材鸠工诹吉九月十三日而经始焉二生互就监督建正室三间享堂门房如
之东西庑各四间下如竹苞上如松茂迄丁亥秋而工竣共用白金三千余丙顷之二生欲使众人之创建之由且时加修葺也丐余记
其事爰为述其颠末乃呼而告之曰子兄弟共建祠堂奉祀之礼不可不讲也昔祝子言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祭必有主朱子疑其
僭家礼言四龛止奉高曾祖称后辑小学复聚程子之说非以为亦可行乎窃思理缘情制情之所安即礼之所在祭及先祖始祖人情
所安也况今世祠堂或轴或主多由始祖至祢未闻曾有例禁兹本程朱之说参以时制与世俗所行变而通道拟为五龛依时制中为
上奉始祖考妣左奉高祖考妣右奉曾祖考妣左次奉祖考妣右次奉考妣以合左昭右附穆之义无后者名以班亲尽当祧之主昭藏
于中龛内左旁穆藏于中龛内右旁元旦从俗举始祖众祧与四亲合享时祭四亲遵会典七品以上春秋二举忌日俗节遵程子迁主
荐于正寝如此虽与古礼时制不尽合亦无大悖且简而易行二生唯唯而应因并书以示
例授文林郎吏部捡选知县咸丰壬子科举人临晋王鸣皋撰
例授徵仕郎吏部候选直隶州州判光绪壬午科副榜宁康书
光绪十三年岁次辛亥仲秋中浣之吉

劝善碑:


尧舜亦民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至善也善者至仁无恶之谓也上则护国佑
民谓之善下则周急济贫为之善内则孝亲爱子谓之善外则尊长信友谓之善
心存此念万善同归易云
善强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历扰古圣先贤金石之言及乎佛法因缘皆不离乎扬善
而抑恶可谓殊途同归若舍符节矣
迥响乎
牛白马之身一旦从儒佛道之善念善行亦得茂林花竹虽梨枣麻桑薄瘠之地
亦尽膏腴矣此所谓土重而人厚者也


祠堂墓碑:

先伯考允升公元配武氏生一子未娶而亡葬于此地西北角新茔冢
居东边侧室杨乡氏亦葬于新茔冢居西边继配闫氏生敬信信元配张
氏葬于潘朝煭
修元配杨氏葬于杨庄斜义葬于本穴下女适南薛村闫门亦未有所
出而故敬修志
先考李公讳文蔚、阶并葬之墓

劝善碑介:


李氏祠堂记:





铭盖:
诰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
奏甲午科陕西乡试正考官
赐进士出身
诰授奉政大夫翰林院编修
午科陕西乡试正考官
例授文林郎吏部拣选知县戊子科经元戊戌大挑二等尽先补有教谕愚
弟冯文瑞顿首拜书
墓志铭文:
例贡生李君光绪戊戌十二月初三日卒于山西万泉里第将以明年四月二十
日葬于祖茔之下坎首离址先期其孤以书及状来乞为文以铭其墓余与君虽
既久又以侄女字其四郎君其长子又尝及余门受业悉君之概虽谫陋无以矣
也案状君讳敬仁字子元先世自薛店村迁居闫景镇祖父讳廷桂字香斋妣氏
王本生祖父讳廷槐字植三国学生妣氏孙赚钱孺人父讳文炳字虎卿号静斋
国学生妣氏王氏李氏冯皆赐孺人无出虎卿公贾于陕又娶卫孺人生君于定
边县之银条梁故君乳名曰定边志其生也九岁时始归性至孝能得堂上欢及
长就傅遇群儿嘻戏辄端坐不动读书数过犹整洁如初塾师养寡斋理学先生
也尝奖之以为同学劝虎卿善生理见入日益饶裕事繁人少不遑兼顾家务君
时佐之以经营以故未得卒读后随虎卿贾于解之遇会期多烦冗君躬肩钜细
擘画无遗昼不足继之以夜簿书填委必使井井有条一目了然而后已及虎卿
公殁丧葬尽礼自是一切悉尊虎卿公矩获无敢变更每事必禀命于卫太孺人
而后行太孺人寝疾君日夜待床褥亲为除粪不假手于人及其卒也哭戚之哀
附棺之诚见者无不感叹君既席厚封所设肆事又多在外自后赴陕解一年之
中尝仆仆道途不少休息人或诘之辄泪下曰吾前此所以不远游者以在吾母
在也今何恋惜而株守家门耶其孝思不匮如此生平寡言笑与人交落落难合
但与人至义不容辞者亦时解囊助之但挥霍之数不只其节制之数
者尝赞意欠开展事多
恩厥先祖父艰难累世似有尺寸之业子孙视之不敢不爱惜故也近年外事内
事情形繁琐所用司事既多而良莠不齐虑偶不到弊即丛生衡困之来往往出
乎意外遂致生意日渐减色几至不可收拾君故小心人当之不堪其忧赖其堂
弟永卿常五等或推或挽为之维持调护其间而君则回心易虑鉴往察来力矫
所为与之谋议而信任之故虽岌岌而不至于殆犹记客冬折简相遗嘱镌印名
刺数百张以备用其志固未少衰也曾几何时而讣音忽至悲夫君生道光二十
二年五月二十四日春秋五十有七配牛孺人继配薛孺人皆先君卒今为姚孺
人子四长道尊附生牛孺人出次道承次道中次道凝薛孺人出女三孙二长向
离道中出次向乾道尊出孙女一铭曰
贤而多财易损其志君虽席丰而能虑事俭以养廉易失之故君虽黜华而能中
度屡困于心不质厥身多憎兹口不摇其神吁嗟乎君孰是知音我铭君墓以告
后人

李文炳墓志:


李母王太夫人墓志铭:


李道升墓志铭:

李氏家训:



李氏宗祠祭祀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