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石安国寺碑纪(一)
山西吕梁离石区西二十里乌崖山麓石洼中的安国寺,原名安吉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安国寺曾是唐代宗之女叱化公主的食邑地,宋嘉佑三年(1058年)改作今名。此后金、元、明皆有修葺。清初被康熙皇帝誉为“第一廉吏”的于成龙曾在此读书。后世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形成今日之规模。现存建筑多是明清遗构。
安国寺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殿宇禅房比比相连。特别是在佛殿前立有不少碑,其碑大多清晰可读,但有些下半截多有残蚀。佛殿山墙还嵌有不少石刻。以此对了解安国寺大有补益。
安国寺:
佛殿:
碑一:重修安国寺石岌
碑首:
碑文:
重修安国寺石岌记
横览古今中外之所谓名胜地者无非山林泉石殿阁楼台已耳县西乌岩山翠柏成丛安国寺殿阁
重叠非名胜之杰出者乎创建大唐贞观间大宋嘉佑更名安国文人学士骚客名流策杖游览殆无
虚日清初于大中丞莱公克绍前徽捐廉扩充僧建别墅厥后纯天普闻诸上人暨城乡经理后先修
葺规模赖以不坠光绪末季佛殿倾圮曾经僧正司常明大和尚担任补修乃越时甫七载而水冲石
隔殿前院堎乎焉倾塌致将山门铜塔钟鼓楼相连倾倒常明禅师既费心力于前自必努力于后于
是热忱勃发邀同乐善诸檀越多方募化统募制钱两千二百缗兼择山柏之成材者售钱肆千陆百
缗复捐庙产余存壹千捌百缗促成盛事经始于民国七年至十一年而工乃竣总计费钱捌千陆百
缗工成泐石请序于余缘与上人敦道德交因不擩简陋及掇点言以昭来请云谨序
钦加五品衔赏戴蓝领河南候补知县优廪贡生邑人烈山张永铎薰沐谨撰
特授汾州岁贡生晋省法政习所毕业邑人蓉船省门镜薰沐谨书
知州刘光捐银……
……
民国十五年中秋月暨望吉旦
碑二:重修安国寺碑
碑首:
碑文:
重修安国寺记
住持源玫施钱拾千文
环郡皆山也而西南一带为岩独秀出诸峰林众之胜冠于州境古刹安国寺在焉山麓翠柏成丛望之蔚然而深秀诚之为是
山生色为是寺壮观寺创于唐贞观间至宋嘉佑改今名盖兴废者屡矣当其废也荒洇漫艸之所寒也虎独之所经像福之所
穴樵蘓之所不及行蹃之所成以为畏途而勿之顾也当其兴也名僧之所住持比丘之所参诵宰官之所护法文人墨客之所
题咏以志不朽者也寺列州治官寺之一于清端公未遇时读书于此其后莱公嗣职完整增华金碧丹青所费不小数千金樟
余为童子时从先生长者寻胜至此览前哲遗踪辄流连企慕动高山仰止之思尔时绀殿云堂未至倾圮而乌岩之经莱公修
餙者已大半零落复慨然兴叹谓非有大力者未易云补葺也计至令几遍二十载矣乙丑之岁上人心谧等立愿重修先时有
本寺常住租粟会请同南都九十两甲众檀越议举盛事募得二百余金工大赀微虑其无济考乾隆丁丑重修时赖售树成事
不得已仿旧辙行之卖树五百余株得银三千五百余两凡寺内殿宇屋舍尽数整理莫不焕然如新符以余资为于中丞祠内
观音堂岩内准提庵住持置养膳焉惟工大于从前故伐树倍蓰从前所费已倍蓰从前也工成丐言于余余以为寺在于山则树
固寺之树以山之树修山之寺谁曰不宜特虑后这旦旦而伐者借口为公而阴以济私则山木之不至濯濯者几希夫十年树
木百年树人古志之矣柏之木非十年可成所望守是寺者戒其剪伐勤其培植非会问九一两甲不得娤采一枝则林木无难
复茂而山岳灵秀之气间世一钟安知后学之士不复有清端其人者为是山别开生面乎是为记
辛酉科拔贡后铨直隶州州判崔相谨撰
奉直大夫知永宁州事陈韶
……
大清嘉庆岁次已巳夏四月上浣谷旦
碑三:重修安国寺围墙碑:
碑首:千古不朽
碑文:
重修安国寺围墙记
观州治四面名山环绕独西南古刹安国寺为最胜无穷稽前人碑记寺创自唐历宋元明及
国朝
凡五代统计千有余年其间塌毁不一次补葺不一人俱有旧迹可考兹不复赘
佛殿前铜塔台亦旧建围墙约长数十丈左右起钟鼓二楼历年久远渐渐基蚀采剥寺僧不甚介意思
于癸未夏西围墙并钟楼一齐塌倒净溪愁师心甚惟恐久废予道邀请同南九十两甲檀越并寺主于
望汤于心齐齐享生共商补葺佥曰观时千岁欠文农人无方可同外募不如仍仿前人旧章以此山之树
修此山之寺谁曰不然但此持正材虽之而中下村实优圬于是择捐树千五百余株售之得钱千
肆百余缗次年甲申春鸠工庀材建修墙楼朴窗坚固较前遏之秀建岩内琉璃井亭及寺内
佛殿禅房应补者补应葺者葺雕梁画栋灿然一新直至今度工始告竣谋珍勒石问记于余不数
日即请余列寺题碑兼请交署余闻之请不胜善抚余幼年从学时兴窗友亦七人曾游此山屈
指几世年事也吁觉一转胜筹之将者矣光阴之速何至如考且行其美不觉风磴嶙峋一相接遥
望翠柏成丛幽深是以蔽日乌岩啧不会穿俱职盖藏峦巅层层叠叠或出或没逶中曲之弯弯各显
若隐及入寺也只见殿阁楼台烟云缭绕彩色辉煌壮丽可观诚余乡第一名盛也是为记
例授修职郎试用儒学训导廪贡生郡人崔域薰沐谨撰并书
大清光绪十一年岁次乙酉六月谷旦
碑四:定空上人重览文碑
碑首:
碑文:
定空上人重览文
万物生于空无所有也而实则无所不有其无所不有者空即是色也而一无所有者色即是空也妙哉空一色乎天地之延而实灵
天地之中天尊空无为非宇无以宁帝王非空无以为天下贞盖空非空无之为空而空灵之乃为真空也故佛之所谓空即大学之所谓明德也济阳记文
明德者人之慧得乎国灵不外以其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夫虚灵不昧者空之一无所有也而且众理应万事者空之无所不有也窃尝神游六台之法而跃
然有悟焉盖天风空而已空之中形无所容气亦无所容故积形之地积气之夫为空所遇桵而盘旋于其中方其清浊未分则这混沌太极游黑白安神
是也及其清者者带奠是为二仪久之且五之清妙合而疑生人生物赞巴天之所土地之所养人事之所经营何莫非自空中之寺惟巽自空而来
故亦终归于让商周之征许楚汉之争强魏晋之墓弑为圣为伟汝皆一时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咄咄众生胡业共游于
欤州治西南山寺予不知此山河年初建寺此寺何年初在州志云永宁在唐为昌化郡辖静乐岚临宝溯方山宁得寺
奉佛甚谨适性能国上因赐公主佛牙二齿公主建塔贮佛牙于安国寺维时香火鼎盛公主移洛阳牡丹植于寺中瑰于桃黄正色是诣
一山崩牡丹而悝绝噫嘻是山也由荒草丘陵变而为殿阁楼台复由画栋雕梁变而为荆棘榛芜者盖不知凡几矣原者僧正司僧
藉来安坊人第之内表兄也住持山寺经营修建备历诸艰壬戌之秋乡贤于清端公总制两江得请捐俸复同诸檀越长物经七载而公整
重修者厥功皆之余余曰此行行色色莫不自空而来则亦将终归于空山之翠柏苍岩且不足恃以长久而况寺之殿宇石碣之乌岭
定空曰无记者记者邑也色不终色而归于空则空亦不终空而得为色空与色相为循环请姑记之因发明空之义而为之记
大清康熙三十三年初三日吉
任旭矫
赐进士第文林郎内阁舍人加一级
钦假郡人王公梁楠撰
原任广东广州府新宁县知县梁楩书
敕赠太子太保兵部堂监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江南江西等处地方文武事务兼理粮饷操江功德主于成龙
男
诰赠临清州知州原任州儒学训导于廷翼
碑五:重建安国寺碑
碑首:
碑文:
重建安国寺碑记
夫寺者四圣垂光优曇正现六凡云集地薄金莲十方盿投迎福出苦释玄暮道辉心入圣叠开敬乎黄甲高登此乃是遇佛之场也昔我朝
贞观十一年创建寺言安吉梁武二十四年重建都纲智禄至大宋嘉佑三年镇西人王公佐立为安国砦开演重建改为安国寺
至正八年重建至大明永乐二十二年住持得玘重建天顺四年僧正福成住持福懃重建至嘉靖年间本州尚书张公讳衍
僧禅室无踪纠阑金容寺僧正如舟本洲给帖茶请到兴邑庆安寺义田罗汉寺义蠲普通寺洲连福里远丛林德敕
修北岳铸造铜塔置地安僧粒米同食滴水同饮田等四人囡周果满静寂皈空至万历年间传光辉漫林栈叠乐罔捐画同
则王虎守宫飞康厌体淋涤毁躯香灯礼诵岂自跪立之地士庶九流来无参拜之言内外腐败僧众惶惶叩邀本赀世世
于希敏杜维均苏方顺高汝阳杜爝杜煒冯朝阳每人督工五日周而复始置造砖栈募化十方至四十三年兴工焕然一新
本至四十八年洵众施财十方助工内外一予观学先生白王方才立昭为终身复读寺云
皆靠龙岗并古城 西北峰隆清
泉左右香风捐
山石间沟鸟兽行
朔善四季中起正传晨钟暮鼓演二乘
佛牙铜塔坐金殿
永镇乾坤转法轮 经律严惩
南京荣缮清吏司主事张维
生员杜慧
杜开明
杜炎玘……碑
……
临济二十九代传法师祖志普……
旨大明万历四十八年岁次庚申九月上旬九日
功德主洪湛谦立
碑六:重建安国寺碑
碑首:
碑文:
重建安国寺碑记
夫寺者乃何代时也昔大唐贞观十一年创建名曰安吉寺至梁武二十四年重修都纲智禄后至大宋嘉佑三年有镇西
人王公佐立为安砦后有讲经沙门僧正司惠闲门人印演重修改为安国寺在玉亭郡之西山也寺庙巍巍雄壮罕有
奇哉东观历代祖师之堂景物浩浩古柏森森南望崇岗群峰或出或没深护烟霞西有龙王应雨之灵祠圣也奇岖敕盘
圣水救除灾害普济黎民近望协斗翠岩观音之古迹恭惟
佛祖钣刹万代宗师法身虽本无然须及不予普度化
身在净饭之宫说妙法三百余会汉明帝夜梦金身竺法兰到于中国达摩西来闻上而知音梁武帝奉佛将会山林时
处处安置道场古云有兴必有坏天有倾折之象地有崩竭之灾日月有薄蚀之变五星有孛慧之娛天地尚且如此例简
世间一切万物岂无坏乎后于大无至正二十八年遭运数天兵驱虏人民飘零僧众賁散将寺栋殿根椽瓦彩塑像朽
坏并风雨尽皆化于黄泥无人修理后于大明国洪武二十一年有万松和尚云游迥见寺倒塌并无踪迹发心启自因
何未成缘浅而福薄幼不久受尽圆寂不能工成后于永乐十二年赐红沙门众堂和尚修造间于永乐十三年经监
扳空梁栋无人重立有僧人得玘于永乐十五年入山修行三年成道夜梦龙天盛应下山拜佛祭视永乐二十七年披
运木植命工巧匠重修正殿五间满堂塑尽五彩金装焕然一新后至天顺四年殿堂零漏墙墟倒塌有僧正保成住持
福懃重修复整又至嘉靖年间并无一僧将寺殿堂溃毁圣像不整僧房金无踪迹嘉靖四十五年九月十六日
僧正如舟夆保义田等到官给帖启立饭刹不料四十六年改隆庆元年九月十三日午时达雷破城杀人数万将昔僧
人大安
神圣有感从命发心众僧揭盖正殿里外五彩金壁此盖圣境大楼三间南域钟塔立林对佛相参前后维
堂两下僧房大岩僧室造写铜塔台街细砌并以周匝建立禅院万代兴法
上托
诸神之深恩
下赖众神而护佑
报皇王水土之恩
答父母亏虚劳之德
地久天长而记垂于不朽也是为记
旨大明隆庆五年岁次辛未八月
日吉旦
修造同缘会首 志普……
僧正司僧正如舟……
选择阴阳生付自新
碑七:重修安国寺碑
碑首:
碑文:
重修安国寺碑记
安国寺古弥必连于乌岩层崖下丛柏之中葱荏幽深烟云燎绕
年所而石卿大夫骚人逸士独慈不争相游览传颂不休碑设非
勿替能龙飞是之名垂千古也哉考朽法寺创于唐梁宋元明因
公胸泽公亢素
于人口一以时一以功也持增盖纯天普闻等诸
善于为其后能传斯寺之望者也之越于今视前所修葺者又古光于祠
法裔静能上人会同众纠首议重修所谓代玄人者非赖爰取觉
佛殿
神祠及一切僧舍廊房莫不更新
关帝阁 清瑞公祠旧坐
颐真宅之但修饰完好功峻勒石问记于余余嘉其勤劳且兴在能嗣续
为之以久前人化继前人之美不能必后人之复继之也而后亦能继之
诸石以示将来是又使后人复继后人也诚如是也焉斯山斯寺可兴玄地
美虑有弗彰者哉特欤休哉
例授文林郎后铨知县壬戌
恩科举人郡人刘子俊薰沐谨撰并书
大清同治十二年岁次辛酉十月谷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