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崞阳文庙碑(三名影壁)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忻州崞阳文庙碑
(三名影壁)


古碑苑图画:




三名影壁:


三名影壁序
凡中国古院落多有影壁,无论官衙民宅,抑或寺院道观。一座考究的影壁即是国学、民俗、建筑、雕刻等诸种艺术的完美融合,今崞阳文庙,博物苑影壁,复制原平古碑林之书法三碑而构建,别有创意,自成一景。
碑刻分别为傅山、邵雍、米芾所书,堪称书法上品。虽古今大家鲜能吸之。傅山,太原人,别名真山,明清之际思想家、书法家。邵雍,宋哲学家、易学家、书法家。米芾,祖籍太原,为宋书法四家之一。今存世翰墨皆稀世珍品。
碑文为语录体。傅山所书“峨嵋山月半轮秋,不见下渝州”,节录自李白《峨眉山月歌》。邵雍所书,“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节录自晋人郭璞《游仙诗》,幻写神仙居处和生活情态。浮丘和洪崖皆地名,把“字误,应为挹”。米芾所书“生为明帝,没为明神,节录自汉贾谊《治安策》。明,睿智,通达之意;”明帝“非帝谥号。三人者,贾谊名冠两汉之博士;郭璞,学贯儒易之大师;李白,妇孺皆知之诗仙。
考书法三碑,真迹应为三条幅,概因收藏者酷爱而刻石以冀久远,本邑名宦武坊畴任西安知府时收藏于故居阳武村。
名家警句,名家书丹,名家藏品,可谓三名“影壁”,汲取国学精粹,便利大众鉴赏,传承光大,功莫大焉。
公元2008年夏月,影壁落成,原平博物馆馆长王吉怀建之,马增祥作文以序。



前一篇:北京工艺美术馆(珍瓷)
后一篇:隰县七里脚村“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