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山西阳城郭峪“汤帝庙”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瞻仰山西阳城郭峪
“汤帝庙”

郭家峪汤帝庙:




山门:

门额:大清顺治九年五月十三日创修

门神:


穿堂过道:

院东侧:


东配殿:

东茶楼:天香阁

院西侧:

西配殿:

西茶楼:墨云轩

正面高台九楹大殿:


香炉铁狮:



昭惠殿:


成汤殿:


关圣殿:


高禖殿:


汤帝庙铁钟:

山门里挑角戏楼:(两侧是钟鼓楼)


汤帝庙碑:


摘一:邑刻杨老爷剔刻安民告示碑:碑文不清!

摘二:城墨公约碑:

城墨公约
谛观久安之利大矣哉然而非易事也不明其害不能安其利不防其所
以害亦不能久享其利也丁镇之城由无而有由卑而高其图安之计无
不至矣然一时之利小万世之安大何以使有基勿坏乎非勤为修葺之
不可修葺而尽出于捐输恐又不能首事者当筑城时相其城宜增以窑
座一便于居一便于守窑凡三层共计陆百零玖眼半积其所入之租佐
修葺守门等费可不劳持钵而久安之利或庶几焉诚恐人心叵测事久
多变或抗租不与或拖欠不完或罢窑为已物其有害于城与守者非浅
小也欲同享久安之利岂可得哉因勒款于左以翼后之人相传勿替云
计开

摘三:郭峪村重修大庙碑:

碑文:
郭峪村重修大庙记
赐进进士出身
钦授浙江道加一级监察御史道庄陈昌言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鲁事府左春坊左论德兼内翰林秘书院修撰
神苍称大庙创于元之至正修于明之正德后灾于嘉靖久修于万历其补葺者亦时有之迄今日乃破败其旧四室九空既
落成小思余不久俾之记于告于后于戏记以记其事耳乌用文为记其制正殿九间东西殿各三间东西角殿各三间规旧
率高五尺深五尺殿前石台增以石岗改其路之旁行者而中之台下东楼上下十间西如之上以便观会者下以待宾客及
居祖师之人其中凡橙毕其旧无正门无戏楼肇为正门而戏楼在其上其旁两楼以蔽心物门外厦五间其旁幽极以置钟
鼓雕赀绣补绚彩流丹神像森严作礼生悟记其源合一千文沛尔记其用趋于客岁之十月竣于今岁之七月照其分即则
张君清夫张君多学张君元结张君金钰张君元采张君亚远张君进赀裴君美马君一并裴君天锡水君丕漕赐土君笃厚明俊王
君瑞等记其主是役者则重新王君此五千八百两之金君独出七百两有奇而又辍其家务昧爽而兴从事予此甫之成实
君之力察君之意犹若有所憾则以庙之四处皆限于地不获拓之使大然今昔较论相距固已远矣君前中书舍人自兹庙
而外所修建者不胜记佛善行已然义贤载路而未尝以此自多盖慷慨好施出于天性者此余为君记之意也
大清顺治九年岁次壬辰菊月之吉

摘四:重修石闸碑


碑文不清:
补修施主
补修三门北门水门城根三处于出布施碑记
姓名……施钱……庙宇之设原以供奉
神圣必住持有人方焚香有托考本镇大庙创修于元朝
从未鲁设立住持之代望岁修又无地亩以为永世因
是教读者假为学馆一时夫检庙吹火邀请后爰明
季隆庆年重修之余本庙殿宇行廊卧尺正设爰创
修廊房十间碑记至今虽存而廊房遂之渐颓然藉
且镇之人每借口称为欲新庙于乃岁之物守放其
其中不惟亵渎
神圣抑且复毁之甚也至于庙中物件创始归难任意借
取每庄于失落无存社事至此凌替已葺重新已告
成安住持以为焚修置地亩以为承照大庙内置地
拾亩贰分厕坑二所庙前观音堂置地八亩陆分四
厘厕坑一所庙中从前积弊炤款革去责令本年社
首不时稽查如其乃蹈前议定炤后开条约议罚如
社首挂托不查罚亦如之闾社公议刻石永为遵行
仅将地亩四至应罚余约开列于后以志不朽
计开
一大庙内中地一处坐落石矻节计肆亩贰分东至
……维修汤帝庙碑记
郭峪村汤帝庙创建于元之至正,重建于明之正德,嘉靖年间遭火焚,清顺治九年,在王重新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捐资重建。于今已三百五十年矣,汤庙建筑高大雄伟,气势非凡,九开间正殿,全县绝无仅有。特别是庙内戏台,台面至院高四点五米,也属全县之冠。庙内建筑斗拱出挑,翼角高翘,雕檐绣桷,洋溢流丹,堪称古建精品。一九九七年,在北京召开的古建论证会上,博得专家们的一致赞誉。可惜几百年来,风雨剥蚀,屋顶残破,墙顷柱歪,将有坍塌之危险。又因大庙改作他用,庙内神像全被铲除。现存大庙虽外观未变,庙内设施也非原貌,若不加以维修,这座古建精品将永远消失,今幸赶上国家大治,人乐小康,郭峪村开发旅游之时,村党总支、村委公为了拯救文物,服务于旅游,特邀请华大学古建专家来郭峪实地规划,投资七十余万元,对汤庙的门厦、戏台、东西钟鼓楼、正殿、东西殿、东西角殿、东西看楼、院内石栏、石阶、门外石阶、道路等进行了全面维修。各殿内重塑了神像,延请了道士住持。使郭峪村汤庙恢复了原有的风貌。整个工程始于2000年八月,告竣于2002年八月。现已对游人开放,供人游览。在修建过程中,广大群众踊跃捐资,现将芳名列之于后。谨记诸石,永远为志。(原郭峪村中学校长赵振华撰)二00二年农历七月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