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山西法兴寺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瞻仰山西法兴寺



长台阶栏板浮雕:




山门殿:


殿额:

楹联:

东边关圣殿:

楹联:

西边伽蓝殿:





塔前香炉、石牌:


舍利塔前两座小石塔:


燃灯塔:国内保存最完整,刀功最细腻,表现内容最为丰富的唐长明灯台。


台座:


台雕:



刻字:于此寺

左净兴照珍马女秀暉女士九舍家

惟上座僧灵寺生灵悟者

灯台罩:

灯台尖:

圆觉大殿:


殿侧:

角拱:



斗拱:

圆觉大殿背影:


毗卢殿:



殿脊雕饰:

挑沿、吻:

殿下牡丹花池:


花池栏板雕刻:


殿台一残经幢:

毗卢殿前望:

东配殿:

西配殿:

法兴寺碑:

碑文:(这是法兴寺最好的介绍!)
法兴寺搬迁碑记
法兴寺始建于北魏初年原址在慈林山坳名慈林寺唐上光元年称广德寺宋治年年间更名法兴寺沿袭至今唐宋元明
清历代重修沧桑千余载钟鱼不废唐明皇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曾幸游于斯宋仁宗时名相王暑出生于斯相传明太祖朱元
璋少年时落难寺内为僧古刹内藏唐舍利塔燃灯塔堪称稀世瑰宝彩塑十二圆觉像乃宋塑唐韵尤为珍贵被中国雕塑家协
会会长钱绍武先生誉为中华一绝东方维纳斯并挥毫写下两手把大地淄泥揑扁搓因洒何空中全无色相一口将先天祖气
爵来祖之吞在肚里放出光明的绝妙赞词鉴于此经国务院批准于公元一九八八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柰苦于
慈林山地质下陷寺院濒临坍塌被毁之险为抢救国宝一九八二年夏拟定搬迁一九八四年十月动工一九九六年十月二十
日竣工剪彩从设计选址施工历时十二春秋耗资四百余万元足见搬迁复建工程之艰辛迁至翠云山的法兴寺占地面积六
十亩是原址六倍其建筑结构保原有风韵连建筑材料大部经编号取于旧寺残缺不全者仿旧弥补彩塑石建等则几微不敢
走样新寺依山布局较旧寺层次分明错落有序山巅松柏苍翠山下丹水潺潺虽难现慈林晚照之旧观但构就翠云环珠之新
颜况漆金鸡报佛台之奥妙古刹步步登高雄伟壮观山水寺院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灵气浩瀚实为上党不可多得之胜景在搬
迁过程中国家及省文物局原晋东南行署长治市政府高度重视立项拔款各界人士热情支持几任县级领导莫敢懈怠专家
学者多次云集现场指导建设者组织者参与者均倾脑体之劳苦展智能之异彩尤其是中共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对家乡此
举极为关注亲亲笔书写了法兴寺门匾
圣迁之举乃爱国护宝之为为昭示后人视保护文物之大故刻石以志之


法兴寺详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