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通寺碑纪

(2019-07-29 05:41:05)
标签:

杂谈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神通寺碑纪

  济南历城柳埠青龙山麓曾有座古刹神通寺。据介绍神通寺古之名刹,大约建于东晋初,其开山祖师是朗公禅师,所以原名郎公寺,遂成为是山东佛教的发祥地。然在北魏、北周时就已烬毁,隋开皇三年(583年)重修并改名为神通寺。但此寺在宋金末又已荒废,直至元代由道兴禅师重建,然而又遭兵火燹毁,明、清多有重修,但随道清廷的没落,这府著名古刹逐渐衰败,终成废墟。

  但是庙宇虽毁,但遗址保存的碑依然耸立,尽管有的碑历经风雨,有的已经看不清楚,有的还能看清,读下来,记载着神通寺的历史。
一、塔林墓碑
神通寺碑纪
1、本寺禅师全公寿墓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题名
神通寺碑纪
碑刻:南无阿弥陀佛

本寺禅师全公寿墓   法孙  明僧  徒弟  法捧

万历二十六年岁次孟冬月望日
神通寺碑纪
2、圆寂山主太公之墓神通寺碑纪
碑首:碑记
神通寺碑纪
碑刻:唵嘛呢叭彌吽

圆寂山主太公之墓

五如真言 

万历二十四年岁次戊戌孟冬望日
神通寺碑纪
二、神通寺遗址碑 神通寺碑纪
1、先师通理妙明禅师享愚云公长老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
神通寺碑纪
碑身:
神通寺碑纪
碑文:

思念义礼幸谛真常  善德智慧从容方便

祖师垂训                    广德大师历城县都纲智敏……

先师通理妙明禅师享愚云公长老  门人

  劝缘                                 长清县韩家庄北置北八拾余亩宅孟村地五……

      神通寺住持普严大师宝公山主       祥四瞻寺地土东至滴水崖

        本寺敬公提点  山门监寺智策     南至分水岭西至分水岭北至分水岭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2、神通寺捐资功德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斋僧
神通寺碑纪
碑文:

清南度历城县仙台乡地代名菩萨庵僧人觉财澄心司天壑

会在滴水殿各庄义男信女喜善捐资财起造

大悲菩萨一尊庄右善财庵女二尊施送

神通寺常住供养

舍财众善人  邓友富……

大明嘉靖三十八年岁次十一月十七日吉旦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3、重修神通寺佛殿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万古流芳
神通寺碑纪
碑文:(下部看不清楚!)

重修神通寺佛殿碑记

且自庙貌维废山川亦搏其色神威永诚风雨亦显其

二金碧交辉非是肃一方之观瞻实亦祈有俾之大德增

山环化制迎朗公之迹禅幽封密塔则忆佛代之林师曰

实驾乎王朗大名也呈四面资运苑之香松影含清凡顶

不胜屈者也无如月远年湮雨暴风摧佛龛香飘诘者拜休之也

瓦砾之场酌自皆蓬蒿之径道非远者之闻满务心近者之无期无

倾倒庙犹数株里人遂定其价然活之仅得京伕九百余行

商子矣等广为捐乾以襄其事修庙余资并为购庙地十八

此有干有年之庆者此贝鸠工复拔殿外待拆之有者尚他年境

燕惠皇临尚万中命之再至维曰神力而有赖告以事者岂以

以明志其事云

            诚用训导

            邑继庠生

大清同治壬申年小阳月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4、重修神通寺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重修神通寺碑
神通寺碑纪
碑文:

重修神通寺外碑记

                                  撰文

                          ……

    闻佛之道印僧故道之地曰寺道由寺而后彰寺由道而后立寺属世相故有废兴连是而□□□□□□□□□□□□□□□□□□

    □二年有门公禅师于泰山北金兴谷中辞第而居森然林木虎豹交之其归人也伙矣适君之皆谐然□□□□□□□□□□□□□

    诵之裨护而泉清而且佛异于众水至今人呼为神异井而神通之名如于此焉又此魏市加兹于举□□□□□□□□□□□□□□

    当就之时数堂廊庑金碧交辉仁君之钦崇士民之归四苾皆之盛正此惟气象之胜世相之彝也尔之□□□□□□□□□□□□□

    复春天治有不忍其驻观者此气数之馁世相之燹一也延至宋庆厝间有于冷菩萨虑世道驾以旧名命洒野矣执念于时形皆照非要

    棒诛荣芾庶一山传播者莫不举焉由是楼台殿阁焕然一新而气数之载世相之兴又一作心至述迄今财兴大之该顶下□□□□□

皇明大兴佛教凡两京临山大刹废坠之久者莫不鼎新悉举而无一遗矣校之古之佛教大兴哉于可同日而芜也首者行

神膺承奉宗器胡公甘心内教深究佛书凡性理之学末尝不深探而详急也故护持佛教其愿也深举废之知其心也大神通寺火势之大邑

    宗器胡公备详以求敷外护之心油然而兴沛然而就彼山住持之经于下人矣素闻

    福胜宝山上人宿属代县人性倪氏之望族也三十六戒行冰积惟诚享守故迩遐士民

    宗器胡公行然命为欤深依得本处僧俗佥曰滕上人久处林晕操并传方接人以礼其得其宜隔尤住持其安接之

    请南僧纲司恍与申□□□睐经南省重教府堂试历中方领教府华司陈还济南香花荚道千日放道而

    住持焉其光閳圣徵壮丽神通可谡至矣

    盖公住持受净如也洒扫之动皎如也灯烛之晃閽范无皆除之净皆所未罄一已朆营之设当

    宗器外护之命尤徒樵鸟犬焉而不敢害神通者实量

    宗器之威也意祖师建立神通之愿天下恶绝良可见夫虽未克复恢旧规然考连代被㫔暮焚循祝乃

圣寿为生民弘善植福之地其利溥矣呜呼寺属有相同于气数安得复有废兴佛清心大道规说法师亦以

闻道人天指述复悟出生死泊没之悲登觉崖涅磐之道至于至善其德备矣

外护承奉胡人即江古之世家子亦受其外护之恩久矣

福林宝山上人同袍也徵予文以纪其外谨之盛德寿诸石永后世唯心可谓正矣是有

    济南府知府王璟

大明盛香十年一月初九日  当山建立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5、兴公菩萨道德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敕赐神通寺祖师  兴公菩萨道德碑
神通寺碑纪
碑文:

敕赐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道德碑

              议事郎河间路临邑县尹兼管全县诸军兼鲁劝农事邢天佑撰    将仕郎兼管平阳路税务大使杜良书丹并篆额

稽考古典弘名具载神通道场肇自朗公菩萨魏皇始二年于泰山北金輿谷中披茅而居林木幽深虎豹交驰人以为患息师居之皆之通沛畅行

往道俗无滞其处乏水禅定之茨之地不有水声得穿掘果获甘泉迄今以神通岭弘襄路德既彰声华洽闻名者宗之木岭陵坡阴春秋施恩皆兴

以奉高茌山二县租税为封给之厥后户其位者丕一久之海公应世圣凡益图独兴壤于重垠示若理于昭惠寺东灵塔巍然尚庶良衍参拜之礼

福者化比而然至于宋庆历间隆公金泰和雨公禅师具道行清实表正人天捐冲部鼓语录行于世再一传此兴公菩萨临令代之见祖师以道劻

姓马氏世系临邑县人也母李氏尝夜茗白光照其室因而有娠既诞多□奇愿五岁能语前生事邻里皆异之弱冠□□礼由之大曾禅□□□□

为师见其法器甚伟不以凡儿待试摇绘圆觉经过目即诵辄骇叹曰是可谓也年甫二十得七证受善自是道自类以渐日益契一旦亟召师来前曰

吾子当作丛林龙象去在辟涔之水岂之久皆浸沽汝缗矣由是游学誓志成凉一达圣境倏视光相心地开豁自习以往道纶深如贞祜

天兵南下百姓逃难师灰心泯智慧于南山宂土为坛橡藜而食掬溪而饮复遇有黑白其起为号者掠人为□□□□见乃以曲垂方便以另缅俞以

而二众皆受其化宠掠不食赖以全活者无数自此菩萨之称达乎然受我

圣朝启祚大弘释教师以行满人间法堂遐迹所至香火盈途幡幢□□本路清河公统请住持荐经兵燹荒其□□埋没于蓁芫之中既道其□□□

之久无贤不肖皆喜曰兴公菩萨来此神通不寂寞矣为之辟万莱□□橜服勤久如不自疲厌即得殿堂僧室□□次第云山教已累㖽洪扬□□□

  祝诵之勤香差之洁舍已长物饭得三万余员所度门然以善字训二百有余家素衣及千惜乎年腊且高道以后余一百沐浴易衣召其孰曰以

至矣汝等各室勉砺勿轻掷此生索笔书倡曰八十余年仕运道缘临既一句明月青天掷金而逝实癸卯年九月十六日也禎寿八十有四夏将于十

有二茶毗以礼奉舍利于祖茔瘞之迄至治五年壬戊法孙德敬与众叶计划建窣覩安葬于隆公祖塔之右题□状诣门请文将以幡扬师祖以师取

者余知不可固辞乃赠之曰释教之中有三好趣亦名决定之义曰戒曰定曰慧学佛之者当以奉戒为先为□□□改庄刻之定由止水淑恩应钊之

大智慧悲光洞照虚辙灵通直览圣域此为修正之大义也师自入道终至圆寂虽屡遭危厄未尝少破戒律殊矣哉传不禁不有效德志有终如师可

谓克全于始终者不其伟与公其塔曰定慧当然此法子云释宗枝名讳附诸理阴兹不复书乃作辞以系之其辞

桂轂升空  或缺或圆  至人应世  做后何先  义聚蔓衍  隐而弥显  该雨该云  珠回玉转  守留福至  严幢毗尼  圆以仰延

景慕良规  彼上人者  超然创外  事理和融  不相留没  渴场即宗  福默皆通  不雷不霆  有识彰隆  惟世皆仰  作膺仪久

丛席日新  谁出其右  能事云毕  惟择以时  世尘幻梦  我欲觉之  枕肱沽㴮  葺尽火灭  人天无依  今实穆新  舍悉扬珠

皓玉何如  灿然坚固  非然有诸  定慧旌表  菩萨之号  一代清标  千古遵教 

                                    住持法孙德敬        立石

中奉大夫山东东西道建制廉访使阔里不花          护特功德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6、重开山住持宝山长老福胜纪念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儒惠智子学  不本闻可悟  清泘大道思  引遇菩提路
神通寺碑纪
碑刻:重开山住持宝山长老福胜  徒弟……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7、清康熙五十七年重修神通寺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万世流芳(不大清楚!)
神通寺碑纪
碑文:

重修神通寺碑记

省会南鄙有殿名曰柳埠镇也镇之东北寺名曰神通寺也四面皆山翠蕴蔚然

岑记讳翼然耸出则古刹神通寺焉其寺不知创自何年重修在元世祖之至元成宗之大修有世宗之名责祖文

可者然张迹难以枚举环寺之左青龙山四门塔尤顶松寺之古曰彪山千佛道无闲济大金尊圣如为笙簧延山

深视间养神清心之所迨年更代易苍烟荆栋倾垣荒雪非德昔日金碧辉煌以梦曰须有画前之火炙难瞒如来

罗汉风摧雨剥谁识将帅天王白马悲鸣离台无胥有如人常道远者目靓心惕于声行得入思群修举亦崇我人

喜为捐助或金布伽蓝或宝粧现空或于镇拓提或粟财香和庙貌将新轮焕兴工于春者或于哉源成次之附甘

宜播于奕年乡有四不可无记以启后人也问世兴予予愧不之聊为记

皇清康熙五拾柒年岁次戊戌冬季之吉立    历下岁进士石嵩龄祝三氏撰文

济南府历城县捕厅加一级张铨            儒学庠生刘良全篆额  薛培材书丹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8、永通寺戒律碑(不大清楚,没能读全!)神通寺碑纪
碑首:万世垂戒
神通寺碑纪
碑文:

济南府僧会司正堂

历城县僧会司正堂僧会普益

  历邑南乡古

 

 

  月闲告之四峪庄众约村人等闻善菩萨

  收辽出饬令典法

  验也哉随将寺中典山地改隘僧

  寺而典地诸家俱罪难逃法恳

  地甘结遵依在索深德会济诸之寺

  再待典当嗣后倘有恶僧乡愚私相接受偷盗庙也

  追回入寺立将恶僧逐出永不许入庙外宝具罚之

 

大清乾隆贰拾伍年岁次庚辰
神通寺碑纪
9、明正德四年重修神通寺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重修神通寺记
神通寺碑纪
碑文:

重修神通寺记

                      使  王敕篆额

                                          张天瑞   撰文

                               

  泰岳之麓有寺曰神通其地隶济南历城之仙台乡于川为锦阳于峪为黑风面山曰金玉桥梁曰延圣东一台台之上膺浮

  图为门四为方五西一台台之上有钟鼓楼转轮藏殿凡若干楹相传谓古戒坛也又其东有山曰青龙崖之下有池池曰圣

  油曰圣面山之南复有浮图一凡若干坡其西曰虎岩有石佛千龛传闻亦谓为肖梁时事也噫嘻有是哉陵一方之形圣而

  轩豁昂耸于群山丛薄中盖东谙寥寥一古刹也第府兵燹之余雨瀑风摧几为榛莽为佛氏之言者恒惜之适处士韩姓福

  泰偕其徒庄福宣者游历其地嘅叹者各之顾谓福寿幽吾属寄迹于佛氏法中无益于时无闻于后将为穹窠间何如人具

  形形色色衣衣食食父母之生

君上之赐殊途而同功盍托焉以庐于此而因以为

朝廷祝嫠亦因以藏修而恪守父师之训其庶乎无天于所生既而各出其有凡若干缗殿宇类悉教而新之大授二一以供佛

  及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一以供五百阿罗天王殿四楹伽蓝祖师二殿亦如之殿之后方丈凡五间左为禅堂又其后为法

  堂两廊翼列方丈之左右皆以延宾客㞐徒众及其西北隅则有龙虎塔祖师林其后则有四门塔龙镇塔在焉翼工于成化

  丙午三月朔日落成于弘治乙卯九月廿日蒇事介予为文纪于乎身处深山穷谷中而心不忘乎

君亲师夫孰谓处士为果于忘世者哉于是乎书乎归而刻之右以垂不朽云

  大明弘治十年岁舍丁已孟秋一日撰

      正德四年岁次已巳菊月吉日立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10、警戒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千秋垂戒
神通寺碑纪
碑文:

  神通寺历有住持不胜记㥓传至之远程而其为人端方工真以

为因而九城寺涌泉庵俱付神通寺堂堂道远深林住范心其中□□□

及道远脱化其徒奂寿承继级次伦安种茫茫种惟以修拜以塔占地

余亩并树株既已然尽涌泉庵銮属肖耗如神通寺曾有地五拾余亩

典当者法计二百八十七亩至寺之柏树盗漕者不奇然数种整和蠲智

不已又盗卖石块有柳埠街乔虎竟使盗卖焉此不见难堪适移地方季

栋檎获遂约乡保孙士爵陈天孟等公同惹者原人之者官突治春属自安寿渚

免究情愿受罚因念法咸乡愚远矣□□持申公议乔虎封十五孚四百

文交约地又□□禅修庙立碑之如法谓奂寿故昊天置司□□石安岁

凡于丁寅田土柏林一切器物私行无三之以卖买□□□□□□□□

立将无寿遂出仍将典卖之物退还入酬且谓良钱济□□□□□□□

立石以云永远  耆民陈同文……

              乡约孙珉安……

              地方李民才……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11、明成化十四年神通寺重建祖师殿碑神通寺碑纪
碑首:神通寺重建祖师殿记
神通寺碑纪
碑文:

神通寺重建祖师殿记

德府承奉胡公琏

                   谷昶

             使         

释禅教之兴本目中天竺国至汉明帝遣使求其道德其书

慑么腾竺法福随至于朝因止鸿胪寺故名为寺以馆于僧

有释迦以正法眼藏涅磐妙心之以授兴之缘由是心心相

祖到达摩适果大兴佛事为东土礿祖代不之公故为僧者

祖也殿以有丈禅师普庵祖师为配故有寺以先立殿以事

圣皇寿先祝于祖继陛于殿以祝于佛也所以僧称释子则惟

  也明矣余为殿为像以将以事尽其为僧之道以示不忘佛

  山有神通寺在先朝为盛刹询知龙公为开山之祖今僧众

  乃历城县尤誧既氏子也又八十有六世郭氏八十有二其

  余成化乙未诣京得斋僧缘创付而实是寺授制立祖以为

  本矣寿高百以志其营殿所未百余记之原备有考工记立

  人记今福胜来请不可以教别而不之应直以耀传祖文记

  俾间有亦必效树奇也善夫传而袭袭而传相之所为□□

  非颖相也福捧闻之道首言曰我何能继祖述者乎尔□□

  为维述之常也告论迦等建殿之相传袭□□□□□□□

  者宁以性也以追踪佛祖之芳倘而者碑其……

大明成化十四年戊戌润九月二十六日住山……
神通寺碑纪

神通寺碑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