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大同观音堂碑石纪
礼观音堂有序
堂去城十五里地名虽漠召辽金重熙年间大士忽
现金身偕左右为隆明王者负奉之万仞洞住小隐
璜山顾而除众尘寻以地方祷请以为山下而壁成
矣大经犹佛教随频化身人尤大水不避生死广廒
生灵则无之为慈可见体固也照所谓佛结不非佛
法尔说财则不非身犹修之佛亦非来序生不壮我
自为魔瘴岂我不魔任魔天我安我容奇自空寂何
缚何释或者回镜本无心随缘显像佛之无意随触
现形具所为化尊消除固如神殊之頊合大宝汇纲
之殊映于先也岂真乎等之中而有成度金刚经三
大二相总归无相不执无不执有乃得金刚不坏之
体其在斯堂乎乐在斯堂乎持以二律用当少参
虚空原不奈何之亦何降粘不衣金瘦分身影垒又梵
流泉到树铸羚月临窗魔自魔天住休言维垢隆
其二
西方原佛位此地亦莲邦我堂初无住德必只自降住
水荒煮茗窥雪滋塞釭空寂皈依处风音出祷腔
亘天清凉台横海普陀临崇门即欲界烦恼是真空无
待有待开何见亦何得真徎幻常留鸟过云无遂不知
沽虚空从何着双履自觉出游缘自镜灭涌
色相故延空羡如从何设既缘自觉出寂缘自镜灭自
觉点头时右无成真觉宝像本崇现虚视终难缇非若
我佛问乃至无可说
兹蒲集当年
睿界将身得所依所顾油折翦请拜来池水作团团尔
若树云将望之飞锋铎寺前轴炳厝出慯以亦形花微
…………
…………

西侧石刻:

刻文:
流四大海谯诸苦恼众生心口念
大慈悲宝号随声解恶不爽毫黎若千万亿祟然
收蘓久定公台怵千万亿之身安心亦安身之
身而确感二佛而一佛能以通妙消诸国则有
化也触而夙感而能应愿川然者亦不非来大
佛如来错吹
观世音菩萨感力弥人人当供奉福德不可思议
观音菩萨及十大明王像叩之士人云像自秦之
萝佛洞飞来缘此地妖孽为壅随响而至祟即
屡岁斯引中太代化身锴声闻大觉方乎然庙
创于松梭代迄今兴废洊臻而法像犹存似不
能兴世摧移也明矣余自
兴朝云鼎盛来戊子授
简书剑平遵化搃督三云瞻仰胜迹见其
庙貌塤圯而法像亦损为风雨腐浸倘因循久之
神灵之威仪而名山大枧思春随之而坠于是其
殿装
像不肖陋小不遍踵有人之治不使废弛犹可谓
大士降趾之地使众生得所瞻仰扳依是离火灾
佛而邀福也惟惜殿后之倾颓者力不及志留像
大清顺治八年岁次辛卯仲夏之吉
钦命总督宣大山西兵部右侍郎佟养量谨撰
协守杨和副将彭有德


二、观音殿前碑:


碑额:

碑身文:
修治间有废閼路輓杂艰跋涉甚苦有善信杨荣等与寺僧
圆龙募缘捐修佘以为偈以赞之不数月而式竣可见人有
佛心乐输者之姓名不可遗也众等与僧其勒石以垂不朽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云中今渼水吴宗堂记


2、为善最乐碑:记刻着人名,捐钱数额

3、重修观音堂碑记:碑首:重修碑记

碑文:碑字清晰,可惜下截残了!
盖闻名山古刹标奇称胜第是年远岁久致多项六零落深可叹息哉
况乎斯地我
西秦远隅飞来传云降灭妖魔于彼处虾□□□□□□□□□□□
大悲灵捷于影响普及大千世界遍五海□□□□□□□□□□□
苦拨危以一佛能于遍沙河诸国也哉维□□□□□□□□□□□
亦如吴地武林现有飞来峰一奇乎是故□□□□□□□□□□□
灵应其刹那显化交何疑乎与吴江飞□□□□□□□□□□□□
方之来显然乎焉今者仰瞻圣宇碧甍□□□□□□□□□□□□
敝斜侧殿阶茂艸廊庑丘墟墙零落台隙□□□□□□□□□□□
窃睹旧迹有顺治八年重修之志至今□□□□□□□□□□□□
通衢咸仰崇祀之名胜地也是以过客嗟□□□□□□□□□□□
化城即古丰州仕商倡首同云城内併□□□□□□□□□□□□
为今日之旧寺重新彩焕梵宇群瞻贝甚□□□□□□□□□□□
崖环翠万壑拱流复为名山一大观哉刊左及记
大清乾隆二十八年岁次癸未夏六月

4、记载乾隆年间一官藉下葬之事,并与观音堂属地相关事宜。

大概碑文:有些字看不清楚,只得从字形猜读!
于官署乾隆甲辰四十九年嘉春月下葬于城西十五里观音堂西偏对面南麓之浦地山
焉予与少府居同州蒞茔其为同寅政暇往而观隭人之墓见其上环木拱询其生尚幼则
坤艮下未丁丑分金木则未丑丁未丁世今金皆析府之所因理也敢责者令之厝府之櫬
昔予曰此地原土于不意缘是年修观音堂之费住持僧德义顾其师智聪命佥议将本寺
原占龙脣山保丰山二广其计地四十二亩觅售余念地为观音堂之地何可令有者恭其
所有也并捐俸银二十四两置还为观音堂管业当日契载带地原粮银六钱书明四至继
时沓页四至号段因得此地余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礼曰葬也者蒇也藏也者哉人之正
见也遂封茔于龙嘉山下其余地亩所出租粟恙归僧人自收粮亦僧人自纳但此意不可
令人知心以余为古石之誉之传也予曰善哉善哉此所谓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
是不可思量者也予目山荫凋祭大同少在常劝予习义塚修寺观增立各庙养瞻之地予
故加少府为世家子而未助能以布施知少府为累世积善子而未知能以思善经去福德
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终以福德无哉如来说得福德多善男子善女人是何耨子罗福地
三菩提心者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令少府知一切法无我不取于相菩
萨悉知悉见皆得感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取可思议功德大君之德是坟其大彰明较
著兴少府也乎哉其为我告增人处此菴守此工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俾色即是空空
即是色行深般若波罗蜜焉无久来之享望也哉是为志
敕授文林谏大同县知县正任直隶广平府事现知州海阳年家乡春寅弟付修藉首拜撰


5、重修观音堂,移像记事碑:下截不清楚!

碑文:
银行咸焚顶也岁庚午突有议移
是岁春积年载之久其功始成可谓难矣工竣寺僧……
钟音嘹亮灯火辉煌岁时竭虔拜佛堂……
首行银行施钱陸拾千文…………
………………


6、碑额:万善同归

记载:
盖西方十万倍国土有佛名阿弥阶其佐阿弥陀而行化若为就创贰然者曰观世音大士又曰观自在又曰光世南无
号不一要以缘德禅名彰显无方之用其义固一也我大士之得道也实始于无央数恒河沙载前一世尊以号观世音
者广而教之从开思修入三掌地由三空智尽灭谛理因而超越世界获二殊胜上合千方诸佛之觉心同一慈力所终
六道众生之异绩同一悲律自是而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变化显现周满娑婆自是而令众生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一
切兵戈水火险道狂毫之害以至寿考贵富子女之求莫不罄我愿力俯顺兆情是以道成而世尊默许之为放五体而
光远濯十方数尘又为之印证俾同师号曰观世音助以阐法仿化我大士乃巍巍乎皦皎乎若鹫岭之标众峰望月之
夺列宿而此阎浮提之界四光天之下一切含识窍而负无气莫不和尊且亲者其神明之奚啻人臣之天大君其性质
之奚啻赤子之于慈父母匪传然也云中诚以西越十五里之遥有观音古刹流传原地名虾蟆石湾怪物数扰害其乡
民用不宁道路阴塞登重熙年之六月又九日忽大士现丈六金身偕左右菩萨明王从秦万佛洞飞住水门顶山头以
此妖魔降灭地方宁谧父老聚于奇议上势峣坑不便修庙貌请得移平地便旋制神显灵异顿徒坦途由是大众鸠工
立寺每逢六月之十九日遐进男女顶礼朝谒肩相至于道盖所传既如望画禅而大士之方便拯救刹那显化政甚获
力悲传之照彻处埋或有然者第时父事湮勒石漶灭不可考余备兵云中四载奇不时从二三君子瞻谒其下一时方
王系来事为记述始末垂云永永业已心许而偶缘南移未果呜呼妙贵观士音梵音海潮音倾耳而聆之吉闻也谈不
敷以甘闻议也八万四千烁迦罗首八万四千母陀罗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娱睫而察之亡见也然不敢以亡见议尔
观不取色音不受听圆通广大变化灵应是故谓之观世音谓之观自在谓之光世音也若天拯难救灾持其一端耳今
窃不揣聊因众王孙之请而备及之及示天皈心供奉者同志则先民部今观察杨公名三发闽之漳涌人元戎马公名
承动本里人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岁三春月吉旦
赐进士第进奉大夫福建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前奉
敕分巡蓟地兵备道山西右参政提督学校副使云杜陈所学顿首拜撰



明代碑座:

北碑:

碑首:永垂不朽

碑记:
重修云郡城西
观音堂创造以来屡经修补均有碑考兹祠内殿宇年远风剥雨蚀垣墉倾圮既来以妥
神灵亦恐抌延日久工程浩大兼后院旧筑平顶
雅观于是新建楼殿五间彩像
当将行中公存
行中钱叁百贰拾四千叁百文此外尚且不敷皆因行等独立难成
伸商学各界热心赞成倡捐募化品列上哀共成胜事可谓甘露双垂慈灵并
覆因而众士同力经营殿宇禅房内外灿然光辉则功德无量永垂不朽今将
修葺花费善士布施芳名书列于后
计开
…………募化人……经理修工……
云郡商人朝三谢敬熙拜书
大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瓜月中浣谷旦

碑座:不象是清代碑座!

四、鼓楼碑房碑:



北大碑碑首:万古千秋

碑文:
重修观音堂碑记
天下有待理之事而不得倡事之人则事不与天下有难理之事而不得终事之人则事无济凡事类然何独至于募修之事而疑之如云郡城西十五里
观音堂者盖古刹也刹东湾有石形似虾蟆旧传物曾作祟居民被扰非一日矣乎
御前行走阿拉善和硕时额勒时札萨克和硕亲王加五级玛哈巴拉率子


南矮碑首:永垂不朽

碑文:
重修观音堂碑记
观音菩萨堂创造以来屡修补均有碑记观庙内殿宇剥落垣墉倾圯既整行以妥
神灵亦恐耽延日久工程愈大行等不敢坐视倡捐修葺同心经理窃是大厦难支巨一木成塔必聚乎众沙蚓
菩萨福佑地方功德显人耳目我阁行久沾无穷之甘露永受广被之慈风众檠共举俾
观音堂庙内西南角创修


房墙刻石:记载着与观音相关的历史人物与观音堂的事宜。

其文:
宋通记
乙未岁终乞假省亲余经
观音堂展拜间见
自来像头面两手金光灿烂余则黯然统全躯计之其新



五、昭祠前墙石刻:

左块:
装塑
粤诣
世永钦其教罨洵以护
秘夺天孙是
馨洁之笃谨责志然可为
孙公忝代辞命修建告竣仅遄
未计及斯欤益念亿方人之香火不可襗种其矣也
会首敬缮募疏迪吾侪形抒诚意在报本捐微诚以赞助事好圆
成凡属寺金芳名与泐岂邀誉哉不没善举云尔

右块:
修建
予父商贩金珠盖有年矣日二十□及七十有二为关徒战其
所劝乃期财纠影整立义契银铺以惟璩田上炎已人银俸多
人力只受半俸而金半俸以润公士迢大一世岁一振遂逝富
未逝之先策救建铺向亲众诀且谕铺规诏美决不可维我去
却平祛清起异议也众方林然孰意竟经旬而告逝耶众洛哀
泣追思循七敕奠无不感戴有子治长祯眠大果议留二奉三
手一以赖功德一以奉契诣而洛子遗训力卸典受而众情坠
确义不容辞迥想
观音堂旧有
三真窇殿不知启自何代于乾隆三十六年秋为暴雨浸塌今已
基址俱废予父卧席时曾寄修建之命未逮经宫之奉思以此
项充益于工料之忝砖成泽事庶同契之情义不泯而予父辞
俸之心兴修建之志得以併全矣于是泛材捐工计浦五月于
千厥成也意虽致旃林再辟幸启造之原因可溯调将工程苟
完既予父之形神奚存计言之而恐涉于谟名不言之而其逐
忍以终译乎予故不祠荒谬须叙镌石虽愿
晓然于情事之振碑工已
龙飞乾隆四十三年岁次戌戊清和月中浣吉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