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京外景观古迹风光 |
瞻仰易县解村镇国禅寺

山门挑沿、吻:

西侧鼓楼加一门:佛门净土

东侧钟楼:

二、建设中的天王殿:

三、还未上漆的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前的楼式香炉:

高台上的大雄宝殿:够气派!

大雄宝殿西侧影:

背影:

两层飞沿:

上层飞沿、吻:

四、镇国禅寺后院:西门:

1、东侧殿房:

东侧主殿:应是禅堂

殿内廊:

东门北侧的龙王龛:

南侧的韦陀殿:


2、后院西侧殿房:

西侧主殿:

厢殿南挑沿:

厢殿北捐角:

西门南侧伽兰殿:


3、北侧大殿:正中大佛殿:

大佛殿前香炉:



大佛殿挑沿、吻:

殿内大佛:

修复的释迦牟尼佛头:

大佛侧台供:

东厢台供:

西厢台供:

大佛殿木架:

东厢壁画:

西厢壁画:

大墙壁画:



前墙壁画:已看不清了!


象眼壁画:

大佛殿西侧殿:殿前石香炉:

三间殿:

殿内供奉:华严三圣

左位观士音菩萨:

正中阿弥陀佛:

右侧大势至菩萨:

厢台小供:

大佛殿东侧殿:

殿内供奉东方琉璃界药师如来佛和日、月两菩萨:

厢内小供:

木鱼:

法鼓:

五、镇国禅寺东侧小院:小院门:

小院北侧:

小院南侧:

小院南侧外景:

六、镇国禅寺西小院:镇国禅寺西门:

西门仙南侧小院:

七、镇国禅寺碑石影:1、大雄宝殿前东碑:
镇国禅寺石佛位于易县解村,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3年)立于镇国寺内,清光绪七年(1881年),寺院毁于暴风雨,独留大石佛一尊。石佛为释迦牟尼的汉白玉石雕像,高4.95米,立于仰莲座上,座下有刻铭:“大隋国……”字样。石佛身披袈裟,,并施以彩云,雕刻手法细腻,线条流畅,充分显示了典型的隋代佛教风格。对研究隋代文化习俗和石刻艺术有重大的参考价值。镇国禅寺现存清代大佛殿三间,为1899年重修,石佛置于大殿中间,佛手首均残,现已修复。
在2005年正月二十七日在解村村两委村支部吴宗田书记和易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大佛的佛头修复如初,功德无量!

重修镇国禅寺记
隋唐开基、佛教中兴,释道阐扬、缁重光辉,日新而月盛也。易州镇国禅寺,千年古刹,世代丛林,高僧倍出。
日月延远,而经历汉唐,寒暑相摧,已过赵宋,倏忽远矣。迨至我国朝前,已是断碑残篇,已记其事也。
然惭愧僧释印海,受具足戒,发大悲心,于甲申年仲夏,由文殊碧山地道场至镇国禅寺,修种种苦行,度拾方众生,礼净忏、修禅定、为绍隆佛种倍于常人。修复佛头,整个殿宇,大势严正,廉隅整饬,焕然而一新也。
持作佛像数尊,礼容庄严,光焰炫赫,可恭而可奉也。一竺主宰,众人依归。一方之人莫不观瞻感化而礼佛也。古燕易州佛光普照
佛历二五五四年三月初七日

3、大佛殿前功德碑:
重修镇国寺碑记
故
钦
钦
北
佛之尊法身丈六左右列之普萨从卫者甚众昔俨然一真境
佛以大善因缘普化万人修善云恶以成正觉之后遂日晨钟暮鼓祝
圣寿欲祈六合清宁七政顺序雨赐时若万物阜丰亿兆康和九幽融于

5、后院立碑:只见碑首: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