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罨画”之御道斜阳

标签:
杂谈 |
分类: 海淀景观古迹风光 |
“湖山罨画”之御道斜阳





一、画坊:






御道古井:

二、御道诗刻:1、川:有水的平地。



有画:持穗

诗栏:


诗碑:

正面:《青龙桥晓行》清 乾隆御制诗
屏山积翠水澄潭,飒沓衣襟爽气含。夹岸垂杨看绿褪,映波晚蓼正红酣。
风来谷口溪鸣瑟,雨过河源大蔚蓝。十里稻畦秋早熟,分明画里小江南。
猎猎金风荡彩旒,迎凉辇上露华流。横桥雁齿回朱舫,元浦兰苕起白鸥。
禾黍香中千顷翠,梧桐风里三分秋。凭輿喜动丰年咏,却忆三春午夜忧。——乾隆七年(1742年)

左面:嘉庆诗御注
玉泉之水,汇而为湖并流为渠,灌溉稻田数百顷。
每至夏初,插秧莳种,罫亩布列,弥望青葱不异
东南阡陌。晚秋刈获,则比栉崇墉,村村打谷,较
他处每多丰穰。盖泉甘土沃,故玉粒倍觉精腴。
兹过青龙桥,凭览田家风景,弥深劭农之意尔。———嘉庆九年(1804年)
背面:《静宜园华滋馆作》清 嘉庆御制诗
嘉稻千畦通海甸,平湖十里接清漪。
传餐视事遄最辔,山静溪明念不移。
右侧:《恭和御制青龙桥晓行元韵》清 汪由敦
碧玉泉流写镜潭,虹桥低亚清光含。露荷迎晓红逾艳,
烟柳轻秋绿尚酣。燕语风樯横画舫,钟来云径织精蓝。
宸襟为爱披朝爽,辇路熏风咏自南。曈昽初日映飞旒,
入望山容翠欲流。曲岸沙平鸣骏马,遥汀浪静狎轻鸥。
一湾凉关蒹葭水,十里香生䆉稏秋。此日屡丰赓睿藻,
宵衣端不用先忧。———《松泉集》
2、浍:田间水沟



有画:灌溉

诗栏:


正面:《西湖夏景》明宣宗朱瞻基
苍波万顷湛平湖
湖上青山似画图
风渡藕花香旖旎,烟笼岸柳影模糊。锦鳞戏路洲边藻,
野鹘翻窥水上蒲。静倚南薰凝望处,天然清致满皇都。
左侧:《山行杂记》明 宋彦
功德寺闪度桥,循水行,直至玉泉寺前南二桥。

背面:《秋日郊行》明宣宗朱瞻基
乘辇适西郊,西郊正秋暮。风高唳征鸿,天阔敛晴雾。
稍稍历原野,遵途戒驰鹜。四望见平畴,坦旷无险阻。
蔼蔼多桑麻,芃芃尽禾黍。农人欣收获,老稚盈道路。
嗟哉四民中,惟农最劳苦。力耕冀丰年,灾旱或失所。
念此心恻然,吾当德施普。命驾旋城阙,余辉映高树。
宵衣坐不寐,恭默思贤辅。
右侧、《西山游记》明 南京吏部郎中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

3、洫:田间沟渠



有画:祭神

诗栏:

正面:元文宗图帖睦尔,天历二年(1329年)四月观玉泉之阳谓侍臣曰:
层冈复嶦隐隆西北
太湖之浸汪洋渟涵
峙而东高瓮山在焉
旁溥扶与固祗园之地也
元虞集《大承天护圣寺碑》
左侧:《游玉泉山记》元少中大夫王恽
与宪台诸公出饯高刘二侍御于高梁河上,客既去

背面:《复次过玉泉诗韵》元中书左丞相耶律铸
玉泉佳景昔人传,近筑幽居碧水前。
他日卜邻无我弃,竹蒿茅舍好相连。
客梦时时绕玉泉,碧山无数锁苍烟。
君恩未报归难得,且向龙沙侍数年!———《太溪醉隐集》
右侧:《西山诗并序》元国子监丞陈飞
联镳走山麓,山冈尽含烟。紫石拥驰道,绿水侵弄田。
高人湖上来,邂逅野涧边。茂柳垂密幄,层莎布柔毡。
回风飒幽爽,有鸟声清园。采荷荐珍䏲,洗盏行芳泉!———元 至顺三年(1332年)六月
4、沟:流水道



有画:耕

诗栏:


正面:《自静明园放舟至清漪园即景成什》清 道光御制诗
曲折长河四面风,闲云舒卷互西东。垂杨两岸秋光好,香稻千畦穑事丰。
景物偶探摅藻思,两旸时切廑渊衷。扬帆不觉舟行速,接境名园一水通!
——清道光三年(1823年)立秋日后
左侧:《随驾幸静明园恭纪》清怡亲王弘晓
青龙桥接玉泉山,辇路风清极自闲。
曲沼层台人不到,西峰遥拱露云鬟。———《明善堂诗文集》
背面:《策马到静宜园即事》清 咸丰御制诗
路便传餐憩静明,山庄遥望淡烟平。
鸣鞭迤逦开真面,石径云从马首生。
莅政惟勤守家法,敢因揽胜懈初心。
欲知此地发深省,隔岭时传梵呗音!———清咸丰二年(1852年)八月
右侧:《静明园》清刑部尚书王士祯
水出华林苑,山围鄠壮田。稻香交辇路,柳色萌通川。
白燕翻珠网,红鸥下玉泉。离宫三十六,缥缈入云烟。———《带经堂集》
三、仿古四合院:原以为这就是湖山罨画坊,但不是,这只是一座仿古四合院,不过也确实是一座画坊!

墙壁一残画:

透过玻璃还能看到殿内墙壁上的画:

随着三山五园的改造工程,这儿开始拆了!


四、“湖山罨画坊”石牌坊:
石坊建于乾隆年间,坐西朝东,为仿结构石坊。自东向西并列两座,前坊已残,仅剩三柱两间,后坊四柱三间。首坊中柱东面刻有“层楼延阁镜光里,柳绿红桃烟霭中”;横幅为“云霞舒卷”,西面刻有“风月清华蠃四季,水天朗彻绕三周”;横幅为“湖山庵画”,后坊中柱东面刻有“何处仙家觅莲阁,此间逸性寄清湘”,横辟“兰渚蘋香”,西面刻有“岸芷汀兰入画图,天光水态披襟袖”,横辟“烟柳春佳”。匾联均出于乾隆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