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看大鼓
在北京地安门北端高高的耸立着大明朝永乐十八年重建的鼓楼,这鼓楼起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原名“齐政楼”。后遭天火被毁。清朝里几度重修。由于鼓楼与钟楼同为中国古代用以司时的公共性楼阁建筑,曾是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规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虽遭洗劫,但宏伟的建筑幸免于难。民国时钟鼓楼曾对外开放,民国十三年(1923年)改鼓楼为明耻楼,第二年复改为齐政楼。1957年钟鼓楼被列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政府拨款重修。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向游人开放。并相继列为市级、国家级文物保住单位。
这座世界之最的古代建筑,两层结构,但游人只能进上层殿厅,不过要爬六十九级台阶。上层殿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外有围廊,比钟楼宽敞多了。殿内景观也比钟楼丰富得多。正北中央立有三面大鼓,定时有工作人员表演,南、北摆有二十四面大鼓,代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有一面破鼓,残破不堪,引人注目,那是日本占领北京时被日本鬼子破坏的。殿厅东端是中国古代计时器具展览,摆放有各种计时器具。楼下东、西两侧,还有中国历法计时文化长廊。
一、北京鼓楼楼影:鼓楼大街:
鼓楼正影:
鼓楼东拍;
鼓楼西侧影:
鼓楼高级别的挑沿饰兽:
鼓楼脊端吻兽:
鼓楼背影;
二、鼓楼门影:南门不开:
但,文保碑在南门外:
北门:直接不能进,要安检:
北门内影:
三、六十九级高梯:
四、鼓楼鼓影:楼殿北侧鼓影:

鼓群中间三大鼓:正赶上定时演练,鼓声咚、咚、咚……

鼓楼殿南侧鼓影:

历史的沧桑:

二十四季更鼓摘影:

小满

立秋:

秋分:
五、中国古代计时器具:不多,但十分精湛,就是我们现代人,也难窥其中的奥密!

米漏:

漏香柜:

碑漏:

关于碑漏的介绍:
碑漏记:
碑漏是我国古代计时器之一,曾用于唐、宋、金、元时期,现已失传。据《元史齐履谦传》记载:都城刻漏,旧以木为之,其形如碑,故名碑漏,内设曲桶,铸铜为丸,自碑首转行而下,鸣铙以为节。现依据相关史料复原此碑漏,以饷今人。
六、鼓楼楼围:因为楼体太高险,因此不能跨越!
七、鼓楼下的中国历法文化简介:鼓楼院西侧文化园:

西侧廊亭:

鼓楼院东侧文化园:
缀语:不知为什么,这么世界之最,竟然没留下一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