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中期报告——浅谈幼儿的“告状行为”

(2015-09-29 21:32:49)
标签:

育儿

                        课题中期报告——浅谈幼儿的“告状行为”

                                   武夷山实验幼儿园  暨翔

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孩子以及各种各样突发的问题。幼儿的争抢行为、攻击行为、告状行为、干扰行为还有破坏行为是幼儿园最经常发生的违规行为,也是老师每天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理由五花八门,多不胜数。孩子不论遇到大事小事,总是要告上一状,令老师是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学前期各种生理的、病理的因素以及社会环境、教养方式和精神创伤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都将会干扰和阻碍幼儿的正常发展从而导致他们产生问题行为。

事实上,在幼儿告状行为的背后,在他们自己的内心中,自有着他们的想法和心思。如果教师能够弄清幼儿告状的原因并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会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形成健全人格。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何为“告状”?幼儿告状的原因是什么?面对幼儿的告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解决纠纷呢

一、何为“告状”。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

现在的大部分幼儿,家长们娇生惯养,被长辈们万分宠爱,都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一旦两个幼儿之间发生冲突觉得不公平时,势弱的那一个幼儿就要寻求帮助,被幼儿选为寻求帮助的那个人就是师。幼儿的“告状”看起来事小是一旦处理不当,便会影响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之间的关系,还会对幼儿今后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针对性的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和引导。 

二、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及分析。

“告状行为”的发生受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道德发展处于他律为主要特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儿童人物规则是权威制定的,是绝对的,不可改变,出现了无条件服从观念。在学前儿童的心里,教师就是权威,因而,他们对周围所发生的事不能进行完整的、全面的评价,也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或周围的问题自然会寻求老师的帮助,想从教师那里知道正确的判断方法,告状行为便频繁产生

    我觉得,引起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虽然多,但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为了请求老师公正解决幼儿间的纠纷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这类告状行为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之间特别会出现如抢书本玩具、意见不和争吵幼儿以强凌弱等问题。当这些问题发生后,幼儿中的一方或双方就会来找老师倾诉希望能得到师的“保护”和“帮助”。千万不要认为倾诉是成人宣泄情感的专利,其实幼儿也需要倾诉。幼儿被别人欺负了,感到委屈时,成人便是他心中最好的倾诉对象。向成人告状,是孩子的一种倾诉方式。这种告状使他们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求得心理的平衡。我们应该在幼儿的倾诉中,引导幼儿进行换位思考,相互理解、宽容,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昧的寻求老师的帮助。

2.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或由于嫉妒别人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现在有些家长经常拿表现好的小朋友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这样引发了幼儿和小朋友之间的“妒忌”意识,久而久之会产生告状行为来打击小朋友,贬低他人,抬高自己在家长或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对幼儿的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走向消极的一面。所以,面对这种行为教师不宜鼓励,更不能当着“告状”孩子的面批评另一个孩子。要防止幼儿因为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或怀有嫉妒心理而乱告状,这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并且老师对这种告状行为及时纠正,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3.为了试探老师对某件事情或某一行为的态度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有的幼儿并未与别人发生冲突而是发现别的幼儿做了某件事情或发生了某一行为而跑来找老师告状:告诉老师“某某小朋友在上课时说话了”,或“某某小朋友踩别人的小椅子了”等等。幼儿进行这类告状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试探一下老师的态度然后将老师的态度作为自己是否进行同样行为的依据。假若老师对该行为持肯定态度那么告状的幼儿就会马上做出类似的行为。遇到这样的告状,教师要及时肯定孩子的积极方面,如:可以表扬某几位孩子上课认真听讲,不讲话,真是个好孩子。或某某小朋友非常爱护班级的桌子椅子,还和别人友好相处等。这也是培养幼儿正确判断力和克制力,同时也通过榜样的作用,让幼儿一些好的行为得到发扬,遏止一些不良行为。

4.为了逃避责任或害怕得到老师批评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有的幼儿平时由于家长们的溺爱从小形成了一些胆小、任性、自私、固执、缺乏友爱不健康的人格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往往是起与同伴的矛盾冲突后,由于怕老师的批评会先主动找老师告状推卸自己的责任。老师如果不明是非对他人产生批评,则会使他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满足。这种告状行为如果一开始教师让了步,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就会变的不辨是非,以自我为中心,会给其他幼儿带来不良影响。遇到这类情况,就应该让孩子知道:把责任推给别人是不对的行为。

5.打抱不平或维护班级纪律而产生的告状行为。

    有的幼儿告状既不是因为自己与他人发生了冲突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行为寻找依据而是代人告状或检举其他人的违纪行为。有两个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就会有别的幼儿老师告状:“老师,XXXX打架他们的这种告状行为,只是为了求得老师对打架小朋友的批评,维护班级的纪律。其实,幼儿为打抱不平或维护班级纪律而告状,说明他已经对正义有了认知,懂得明确正误,并努力维护班级纪律,道德责任感萌芽。反应了幼儿在把他人的行为与教师平时教导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进行比较,并产生了道德体验,这是幼儿道德评价发展的一种标志是他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

三、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

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纠正幼儿“告状”行为时,应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注意深入了解其告状行为产生的内因和外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尊重、理解孩子的态度,认真倾听孩子的“告状”。

    当孩子“告状”时,老师因为工作或自身情绪等原因而产生厌烦情绪态度暴躁,随意处理敷衍孩子,或置之不理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这样反而会增加幼儿“告状”次数,还会伤害幼儿心理。因为这对孩子很不礼貌不尊重的,会让孩子感到委屈。对孩子来说,“告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是需要老师的耐心和关注的。所以,先不管“告状”这件事大小,老师都要认真地倾听,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他。有些孩子与同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他急需通过“告状行为”来宣泄他的不满情绪,我们应该要蹲下来认真听他们讲完,并安慰他们以达到心理平衡。

2.弄清事实,帮助孩子寻求解决办法

    孩子“告状”以后老师首先弄清孩子“告状”的原因,适当安慰孩子鼓励、启发孩子说出事实过程,想想是谁的错,该怎么解决问题,最后,弄明白孩子“告状”的原因,有区别地对待。无论孩子是怀着哪一种动机来“告状”的,他的心里肯定是带着些许不平和委屈的,所以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讲述,先让他把心里的情绪发泄出来,同时了解一下事情的发生经过,当然,不能无条件相信孩子的话,有时候是做错了事情,想要逃避责任,来一个“恶人先告状”。

3.帮助告状的幼儿树立信心

太喜欢告状,一方面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太过于自我的表现。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同时,父母也要教会孩子不能太自我。否则,孩子就会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只要不利于自己的事情就是坏的,就值得告状。幼儿期的孩子爱告状的的确不少但他们的告状没有什么恶意,目的只是想看看大人对那些不守规则的人事如何处理。老师和父母最好不要随便表态,要搞清楚孩子告状的目的原因,区别对待。

4.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平时多注意训练幼儿的独立性,对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妥善的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但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从而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教师应该教给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尽量避免教师出面解决问题,即使出面,也不要立即表明自己的态度,责怪谁对谁错。给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告诉他们,不找老师也可以解决问题。渐渐使孩子明白,他们和老师一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大大培养了孩子自己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的独立性不断增强,违纪行为就不断减少了,各种“告状行为”自然就减少了。

总之,幼儿的告状行为”来事小,跟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启蒙者的幼儿教师,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更应正确的、理智的面对问题,不能随意敷衍,更不能置之不理事实上,幼儿的“告状”并不完全是坏事,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幼儿告状的动机,采取合适的教育策略因事而异,对症下药。我相信通过教师努力与家庭配合与幼儿沟通,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我们的孩子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