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确立的研究课题《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与对策》作为市级课题经过半年来的实践研究,在教师积极参与下,各项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第一阶段的目标得到了现实性的落实。现将我们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思路
在幼儿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幼儿向教师“告状”的行为。告状行为是儿童特有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行为之一。它是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一种互动,是幼儿园活动中最常见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往往会因为教师处理不当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别人的正常交往。因此,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在获得幼儿行为发展特点资料的基础上,可全面认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并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技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期正处于儿童社会化的初始时期,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掌握一定的角色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应在帮助幼儿内化社会规范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行为。而我们能够弄清楚幼儿告状的原因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加以引导和教育,会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阶段任务与进展情况
1.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9月)
1.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课题组成员进行细节商讨。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6年2月)
1.观察各年龄层幼儿的告状行为,搜集、整理案例;
2.案例分析,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观察记录。
3.设计访谈提纲,对教师与家长进行访谈。
到目前为止,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下面几项工作:
1.组织课题成员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实验夯实基础。同时,为了保证课题实验的质量,我们制定了详实的课题学习计划,收集、整理幼儿告状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学习、即时反思。
2.观察各年龄层幼儿的告状行为,搜集、整理案例,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进行分析,并观察记录。三位教师刚好在不同的年龄段,分别搜集不同年龄段出现的告状行为,并进行理论分析。
3.初步设计了教师访谈提纲,准备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各个班级、年龄段幼儿的告状行为。
三、初步取得的成绩
通过研究达初步达到了目标:分析告状行为的内外部成因,并了解告状行为事件的构成要素。
告状成因分析:
1.幼儿告状是由幼儿人际关系的变化引起的。这种人际关系的变化容易出现人际关系冲突,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
2.幼儿告状是由道德感激发的。
3.幼儿告状是由于幼儿道德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缺乏独立的道德评价能力所致。由于幼儿受到认知水平的局限,分不清同伴的行为是否是游戏而引发的。
4.幼儿告状是由于幼儿园规则制定的不合理引起的。
5.其他原因
把这些原因具体化为幼儿告状的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
3.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得到肯定的评价。
4.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5.是嫉妒他人,企图于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根据初步搜集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这五类告状行为动机的发生频次随幼儿年龄的变化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表现自己”和“寻求帮助”这两类动机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报复他人”、“检举对方”和“嫉妒他人”这三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幼儿告状存在一些错误的态度,如:不予理睬、对孩子抱有偏见、偏袒一方等,对我们收集材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一些案例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分析。
日常生活中,幼儿因纠纷而产生各种告状行为,我们老师要认真听取孩子的告状,全面而细致地调查孩子们争吵控告的原因,弄清争吵的原委。因为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予理睬,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使孩子产生压抑感。但如果我们总是一味的袒护孩子,久而久 之他们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告到老师那里,会逐渐形成遇事爱找茬,心胸狭窄等不良心态。所以教师在了解纠纷的原因后,要认真调解加以解决,对那些持强凌弱的幼儿加以批评,对被欺负者给以安慰和保护。
2.幼儿的告状行为,有不同年龄段的分别,同时,男生、女生的告状行为类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教师往往会忽略这一差异。
五、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通过教师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形成教育行为的连环跟进,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同时还采用了“教师访谈提纲”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师处理该类问题所采取的办法以及观察幼儿的表现。
2.为了更好的达到课题目标,下阶段将重点放在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幼儿的行为特征、教师在活动中方法策略的运用与幼儿发展的关系,以了解内容选择的适宜性以及方法策略的有效性。教师应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各类告状行为。
3.预期目标
收集、整理访谈实录,并进行分析,形成访谈实录集。并通过访谈实录分析教师对幼儿告状的处理方式。总结幼儿告状行为的发展特点,从而找出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进而提出对教师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告状行为的策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