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发展导报】走近山大附中“学霸班”

标签:
教育 |
分类: 时光流逝 |
http://epaper.sxrb.com/shtml/fzdb/20170627/588230.shtml
走近山大附中“学霸班”
导读
我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成绩于6月24日揭晓,普通高校招生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含二本C类院校)随之公布。文史类文化成绩:第一批为518分;第二批为452分;理工类文化成绩:第一批为481分;第二批为400分。
高考成绩揭晓后,山大附中282班迅速走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个班堪称名副其实的学霸班,全班61名学生,成绩全部达一本线,我省理科状元鲍嘉晖出自这个班,还有3人考进全省前十名,到目前为至,班里至少有22人将进入清华北大。
这些孩子是如何修炼成学霸的?在12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教育带给他们哪些改变?家庭影响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班,分享他们以竞赛带动高考的学习故事与成功经验。
竞赛特色班:培养具备发展潜能的拔尖创新学生
2014年1月24日,山大附中首届竞赛班(267班)正式成立。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根据教育部的规定,理科竞赛获奖选手中,除少量进入国家集训队的应届毕业生外,都没有保送资格。
在这样的竞赛新政下,山大附中却办起了竞赛特色班,其目标不是单纯地搞竞赛,而是以竞赛带动高考的方式,培养一批志向远大、全面发展、学科特长突出、具备发展潜能的拔尖创新学生。
2014年9月1日,山大附中第二届竞赛班(282班)成立。班里有61名学生,其中男生45人,女生16人,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门学科的竞赛选手组成,其中数学选手15人,物理选手18人,化学选手13人,生物选手9人,信息学选手6人。
https://p1.pstatp.com/large/2a460005248c0099ea75
山大附中生物实验室
“从高一入学,学生们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竞赛组,分成五个小班。平常上课时,每天上午,全班同学在一起上高考课内课程。下午同学们到各自的竞赛小班上课,小班教室后面都有实验室。到了晚自习大家再回到一起上课。每周六还要到校进行竞赛学习。”王老师向记者介绍了竞赛班日常的学习安排,竞赛班在课程设置上,对高考科目不减少课时、不降低要求,调整教学进度,适当减少非高考科目的课时,增加理科竞赛课程。
学校的实验室对竞赛班的同学们单独开放,他们随时可以来实验室做实验、自习。周末,他们还可以在实验室以小组的方式学习,得到老师小范围的指导。
为了保证竞赛教学质量,竞赛实行月考制度,并进行班情、教情和学情诊断。为了拔高知识难度,每个学科都定期邀请著名的专家教授前来授课。为了保证培训效能,每个学科都和知名高校长期合作,每月都要和全国竞赛强校联考一次,并共享联考成绩。
“总的来说,就是自主学习、外聘专家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给大家足够的学习空间,提供最大的舞台,挖掘学生潜能,让他们能够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卓越发展。”王老师说。
参与竞赛兴趣是第一位,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挑战自己
对于高中学习学科竞赛,王老师认为兴趣是第一位的,而竞赛班的孩子们,他们把自己的兴趣发挥到了极致。同时,他们也学到了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去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竞赛班的孩子既然要学习高考规定的课程,又要完成竞赛课程,我们叫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们往往要用很多别人休息的时间去学习。”王老师介绍说,竞赛内容和高考内容并不完全一样,有的科目甚至存在冲突的地方。竞赛班的学生基本上都要在校内完成规定课程的作业,腾出其他时间学习竞赛课程。
对于竞赛班的学生来说,如何平衡高考和竞赛?选择竞赛的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王老师告诫每一个学生,一定要清楚自己真实的能力,在适当的时候果断抉择,为自己定下明确目标。班里一些孩子在发现自己不适合竞赛时,果断选择高考,有的孩子发现自己更适合其他学科,果断换科,全力准备,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像今年的理科状元鲍嘉晖,他在高一、高二是数学竞赛选手、数学班班长,后来在竞赛中失利,没有进入省队。我当时很担心,赶紧给他做思想工作。难能可贵的是这个孩子能很快调整好心态,只用了一个星期就调整好了,开始全面备战高考。最后取得了好成绩,真的很不容易。”王老师说。
“还有郭仲康同学,他是信息学竞赛选手,在全国决赛获得铜牌,获得了浙江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但他并不满足,比赛回来就找到我,说他要上清华北大。我听了很高兴,鼓励他放手一搏,并为他制定出一套备考方案。最终他考出了651分的好成绩,我想他的名校梦是能够实现了。”王老师告诉记者,搞学科竞赛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他们能以更高的高度看待学习和生活。同时还要具备坚韧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的。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年级组的大力协作下,经过全班师生的共同努力,282班在各科竞赛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数学竞赛有5人进入省队,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三金两银的好成绩。张子洲同学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入文和祁晴同学分别获得北大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https://p1.pstatp.com/large/2a4800035104e852024c
山大附中实验室
物理竞赛有6人进入省队,郭元博同学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夏令营考试,获得清华降至一本录取资格。在全国决赛中,竞赛选手取得了两金两银两铜的好成绩,其中熊日晨和高华明摘得金牌,分别获得北大降至一本录取资格,赵屹东和赵晟梓分别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化学竞赛有8人入选省队,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两金一银五铜的好成绩。焦宇晨和钱熙来同学分别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王浩哲、张哲源、李莎、刘夏和刘洪池分别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生物竞赛有7人入选省队,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四金三银的好成绩,韩恒毅、周立群、李昊辰和高珂同学分别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黄柏寒、张可欣和闫兰蕴分别获得清华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信息学竞赛有4人入选省队,在全国决赛中,取得了三铜的好成绩,郭仲康获得浙江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赵婉如、王嘉仪分别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主降分资格。
“无为而治”,给学生宽松的成长空间;用心育人,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82班的61名学生都是带着各自的学科优势进班的,他们不仅学科成绩优异,个性也非常鲜明,用王老师的话说就是一个孩子一个性格,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去帮助他们成长,要为每个学生制定出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
“学校对学生的关注是责任到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分管校长,如果发现哪一个学生最近在成绩,或者心理方面有波动,她肯定会第一时间与孩子交流,若效果不好,就会让其他老师,甚至是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与学生交流。”王老师告诉记者,哪一个孩子成绩落后了,她会根据学生的成绩交出一份提分报告。同时,代课老师也要根据这个学生的成绩拿出一份提分报告。最终,这个学生按照她和代课老师商定的方法来实施提分计划。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明确了目标与方向。
https://p1.pstatp.com/large/2a4400006ca7cd9e8d40
对于王老师的管理,同学们总结为“无为而治”。平时王老师对学生采取比较宽松的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允许学生犯错,但必须知错愿改,知错能改。在学习上,王老师非常注重细节,她对班内每位学生都格外关注,他们每天有什么变化?每节课有什么变化?谁的脸上有异样的烦恼?通通逃不出王老师的“法眼”。
王老师的孩子今年也参加高考,对于孩子,她坦言有很多亏欠。“把很多时间都给了学生,对自己的孩子反而管得很少。好在孩子挺争气,发挥了自己理想的水平。”
听学霸分享学习经验
山大附中282班的学霸们是如何炼成的?他们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他们是如何看待竞赛与高考的?山大附中282班的几位竞赛选手将与大家分享他们参加竞赛、参加高考的学习心得。
张子洲:学习数学需要探索与创新的能力,来突破学习中的瓶颈
2015中 国 西 部 奥 林 匹 克 数 学 邀请赛金牌
2016中国东南数学奥林匹克银牌
2016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
保送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是一门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的学科,张子洲却徜徉在数学的世界里乐此不疲。眼前的他言谈中略带羞涩,可一聊到自己喜爱的数学学科,他就立刻滔滔不绝。
张子洲认为,高中数学竞赛作为一个竞赛项目,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兴趣,足够的专注力和毅力,来学习其中的概念与思路,领悟解题的方法。“区别于其他的高中竞赛,数学竞赛需要探索与创新的能力,来突破学习中的瓶颈。”张子洲说,高一学竞赛时,听老师讲课很容易接受,但在做题时还有一些困难。到了高二,学校请来一位外聘教练,这位老师的讲课大大拓宽了他的思路,对他的提升很大。学校还经常组织大家外出培训,参加很多赛事,这都对他的帮助非常大。
高一暑假,张子洲参加了中国西部邀请赛,获得了金牌,这次获奖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渐渐地,张子洲对参加数学竞赛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方法,“高中数学竞赛的内容分为四部分:代数,平面几何,数论和组合。代数是其他部分的基础,自身也包含大量的小技巧,需要长期的练习和总结。平面几何的内容包含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大量的模型,同样需要在做题过程中进行积累。数论重点在于理清整个体系的严谨逻辑,将知识相互印证的手段用于解题;组合则需要积累零散的技巧和思路。在解题时,要注重思维的发散,在遇阻时勇于寻找新的方法,敢于推倒重来。”
张子洲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奥数,“刚开始是父母带路,渐渐地自己开始喜欢上数学,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乐趣。”
焦宇晨:“自控+规划”,学习的两大法宝
30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全省第六名
30届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国家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
保送至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焦宇晨的学习生活非常规律,早晨6点起床,开始背书半小时,然后去学校。在学校他会利用下课的时间写作业,在下午第2节自习课前完成全部课内作业。放学回家,进行2个小时的竞赛学习。
到了周末,焦宇晨会出去跑步锻炼身体,他强调,“有了好的身体,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学习。”
学习竞赛意味着要放弃不少自由时间,投入到竞赛准备中。而且竞赛的压力和风险比高考大,同时还要兼顾其他学科。“化学这门学科包涵数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是门综合课程。化学竞赛和高考课内学习是两个体系的内容,很多内容会冲突,我其实是在用两个脑子学习。”焦宇晨笑着说。
焦宇晨说,对于竞赛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和热爱,这样才能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乐趣。不过即使在兴趣驱使下,有时也会产生厌烦情绪。“这就需要自我的管理和规划,需要清楚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与短板,针对不同的问题做出合理的规划。同时还要有执行力,这就需要我们强化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学弟学妹,焦宇晨认为“自控+规划”是学习的永恒法宝,不论你是否参加竞赛。
韩恒毅:由数学转到生物,有选择才有收获
韩恒毅(中)与同学一起做解剖实验,照片上的五位学生都升入清华大学。
25届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保送至清华大学
2016—2017学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生命医学预科班
韩恒毅在高一入选时选择的是数学竞赛班,高二时才转到生物竞赛班。“在高一的一次省联赛上,我的数学成绩考得很不好,当时很受打击,后来就一直在犹豫自己到底是继续数学竞赛的学习,还是放弃竞赛备战高考。”韩恒毅说,直到升入高二,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生物竞赛的课本,开始悄悄地学习生物。那一年,他在高中生物联赛中获得了省一等奖。从此,他坚定地选择了生物竞赛班。“生物竞赛的学习以记忆为主要内容,却以理解为核心,构建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会让你的记忆层次化、体系化。”韩恒毅说,“学习的时候不仅要记是什么,还要会问为什么,要用进化的思维来思考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合理性。学习生物竞赛要广也要精,广在掌握十数门课程的内容;精在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正确理解,准确记忆。”
在全国决赛中,韩恒毅获得金牌并入选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到清华大学。经过在清华大学生命医学预科班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体验,韩恒毅将自己的发展方向定在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这是一个培养医师科学家的地方,和普通医学班区别很大,是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并重,全国每年只招收30人左右。非常期待在这里的学习。”韩恒毅对未来信心满满。
郭仲康:放下功利心,才能超越学习本身
信息学冬令营一等奖、全国赛三等奖
获得浙江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高考成绩:651分
由于学科竞赛与高考内容无关,吸引更多的是真正有兴趣的学生。但是,仍然有不少人带着功利化的心态去搞竞赛,一些学生参赛是为了拿到大学的通行证,甚至用一两年的时间全部备战竞赛,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可谓是孤注一掷。
对于这样的选手,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杜子德曾经大声疾呼,“人生决不是为资格而战。”
郭仲康告诉记者,杜子德的这番话对他触动很大,“很多参加竞赛的选手获得奖牌,可以保送到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很多人因此后来过着安逸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追求吗?如果带着功利的思想去学习,去搞竞赛,无疑将大大影响我们的创造力,妨碍我们的创新能力。”
郭仲康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参加信息学全国决赛后,他以铜牌的成绩获得浙江大学降至一本的录取资格。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满足,回到学校后,他主动找到班主任王晓玲老师,提出自己希望通过高考,考到清华大学或者北京大学的愿望。“我只是想不断地挑战自己,把标杆竖得更高才能最大的激发自己的潜能。”郭仲康说,“放下功利心,不去计较得与失,不去为所谓的资格而战,才能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超越学习本身。”
经过短暂的心理调整,郭仲康全身心地投入到高考准备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651分的好成绩,他的梦想也变得触手可及。
对于竞赛,郭仲康认为首先是因为热爱,“因为热爱,你可以将单调的竞赛学习过得丰富多彩。看着一个个程序,每一行代码都蕴含着你的努力,每一个字符都融入了你的思想,面前的竞赛宛如一门精美绝伦的艺术。把竞赛学习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项任务,你仿佛可以听得到他的呼吸和心跳,与他对话、交流,你就可以收获他对你的回应。”
郭元博:从不熬夜,提高白天学习效率
2016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银牌,清华大学降至一本录取资格
高考成绩:667分
高中三年,郭元博从来没有熬夜学习,每天晚上12点前准时休息。“熬夜太久学习效率其实并不高,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郭元博强调,提高白天的学习效率和专注度是最重要的。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郭元博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探讨一个问题他总能很快地归结为几个要点。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郭元博概括为三点:第一,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进入高中,务必要转变小学和初中以来对学校老师管理的依赖,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意愿,要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第二,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建立与老师同学的良好关系,不仅可以获取有用的经验和指导,还可以及时排解压力和烦恼,保持好的心态。第三,保持学习的热情。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老师说了什么,或者是周围发生了什么,都不可以丧失学习的动力。
对于竞赛学习对自己的影响,郭元博也概括为三点:首先是对自己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足够的学习动力,达成良性循环。第二是自己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和锻炼。最后郭元博也强调不能为了升学去学竞赛。
在家里,郭元博的父母给了他很大的支持,他与父母之间一直有着及时的沟通。当自己学习受挫,思想上有波折的时候,父母总会在第一时间安慰他,引导他,家人的支持对他帮助很大。
本报记者 尤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