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k线技术图谱大全_李郑伟 著
(2014-06-18 09:48:00)
标签:
股票k线技术分析支撑线压力线 |
分类: 图书 |
作
出
出版时间:2014-04-01
I
定
内容推荐
轻松炒股工具书!本书着重技术分析中K线形态的内容,并围绕技术分析的核心——图形而展开,将技术分析的解读融入到图形之中,为读者朋友还原最本真的看盘环境,从而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掌握技术分析和股票盘口变化。与此同时,本书结合了市场中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论,展示了支撑K线、压力K线、向上突破K线、向下突破K线、新高K线、新低K线、巨量K线、地量K线、宽幅震荡K线和具体的实战运用知识。通过图形分析,剖析隐藏在图形背后的行为,解读盘口变化的玄机,最终让读者朋友把握市场波动的节奏所在。
作者简介
李郑伟,现任曙光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操盘顾问,多次参与大资金的投资筹划与运作。自2006年开始,为投资者进行有关股票交易的培训,咨询和辅导。于股市中沉浮多年,精于思考,对市场有深入而独到的研究,尤其善于解读盘面背后的真实故事。曾出版《一路跟庄》、《股市常用技术图谱大全》等书籍。
目录
前言 一切尽在关键K线
第一章 支撑K线
一、前高支撑线
二、前低支撑线
三、跳空缺口支撑线
四、上升趋势支撑线
五、下降通道支撑线
第二章 压力K线
一、前低压力线
二、前高压力线
三、跳空缺口压力线
四、下降趋势压力线
五、上升趋势压力线
第三章 向上突破K线
一、向上突破水平压力线
二、向上突破下降趋势线
三、向上突破上升压力线
四、向上突破移动平均线
五、向上突破技术指标压制
六、向上突破引发技术指标突破
七、向上突破引发顶背离
八、向上假突破
第四章 向下突破K线
一、向下突破水平支撑线
二、向下突破上升趋势线
三、向下突破下跌支撑线
四、向下突破移动平均线
五、向下突破技术指标支撑
六、向下突破引发技术指标突破
七、向下突破引发底背离
八、向下假突破
第五章 新高K线
一、加速创新高
二、减速创新高
三、放量创新高
四、缩量创新高
第六章 新低K线
一、加速创新低
二、减速创新低
三、缩量创新低
四、放量创新低
第七章 巨量K线
一、上涨行情中的巨量K线
二、下跌行情中的巨量K线
三、整理行情中的巨量K线
四、持续巨量的K线组
第八章 地量K线
一、上涨行情中的地量K线
二、下跌行情中的地量K线
三、整理行情中的地量K线
第九章 宽幅震荡K线
一、上涨行情中的宽幅震荡K线
二、下跌行情中的宽幅震荡K线
三、整理行情中的宽幅震荡K线
第十章 关键K线实战综合运用
一、寻找关键K线
二、建立关键K线组合
三、辨别行情运行的状态
四、模拟交易--天业股份
五、模拟交易--山西汾酒
六、模拟交易--罗顿发展
精彩书摘
一切尽在关键K线
当你开车沿着高速公路作长途行驶,一路走过,你都会关注路上的路标,它们不但指示着你从出发至到达,还在沿途的每一个出口给你明确前行的方向,是你最忠实的路途伴侣。在一段股市的交易过程中,关键K线就像是高速路上的路标,它们表达着整个走势的趋势内涵,告诉你当前所处的位置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方向。它们既张扬又低调,既闪耀又内敛,它们只属于能读懂它们的人,你越懂得它们,它们就对你诉说得越多,直到它们所有的意蕴都在你面前昭然显现。
就像路标分红标、黄标、蓝标和绿标一样,为了更清楚地表述,在本书中,笔者也将这些关键K线分为A类关键K线、B类关键K线和C类关键K线。
一笔完整的交易,其实主要就包括三个部分:建仓、持仓和清仓。如果全面一点表述,还有加仓和减仓两个环节。在这五个环节之中,除了持仓和单根K线的关系较弱之外,建仓、加仓、减仓和清仓均和单根K线一一对应。那么,对交易者而言,促使其进行建仓、加仓、减仓和清仓的那根K线就是关键K线,因为这直接关系着交易的成败。这里将此类关键K线定义为A类关键K线。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一个完整的趋势波段,必然包括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没有这两个点,就无法形成趋势。那么,对于行情发展而言,这两个点所对应的K线就是关键K线。如果投资者能够把握这两个点,进行股票交易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儿了。这里将此类关键K线定义为B类关键K线。
可惜,没有人能够如此精准地发现这两个点。因此,我们只能借助技术分析,希望可以尽可能早地发现这两个点。那么,对于技术分析者而言,确认这两个点所需要的K线,就是关键K线,这里将其定义为C类关键K线。
如果在实战交易中,这三类关键K线能完美融合,那自然最好不过。比如,一波涨势的起点(B类关键K线),被分析者准确判断出(C类关键K线),然后进行建仓(A类关键K线),就相当于买在了最低点;在这波涨势结束时(B类关键K线),分析者同样准确地把握住了这个终点(C类关键K线),然后清仓离场(A类关键K线),就相当于卖在了最高点。
事实上,这三类关键K线很难合而为一。通常,B类关键K线会先出现,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行情发展,分析者才确认从这个趋势波段开始,形成C类关键K线,最后进行建仓,形成A类关键K线。在此过程中,能够影响我们实战交易水准的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A类关键K线和C类关键K线能否统一,二是B类关键K线和C类关键K线的时间差。
下面分别进行讨论,首先是A类和C类关键K线统一的问题,说白了就是如何将技术分析与实际交易结合在一起的问题。比如,有些投资者不进行分析,只是盲目地追涨杀跌,对其而言就不存在C类关键K线,更不用说AC统一了。再比如,有些投资者进行分析了,但却经常分析不到位,就会发现很多虚假的C类关键K线,AC统一的结果就是经常导致交易以失败告终。还有些投资者,明明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但实战中却经常无视自己的分析,随心所欲地进行交易,结果导致交易账单十分难看。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端正交易态度、设定交易纪律、控制交易情绪等非技术的方法进行解决。
其次,就是B类关键K线和C类关键K线的时间差问题。这两类关键K线的时间差越小,意味着技术分析的水平越高。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如果在股价上涨了100%时才发现该股处于涨势,其分析水平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那么,如何才能缩小B类关键K线和C类关键K线之间的时间差呢?
这正是技术分析研究的重点,也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会发现不同的C类关键K线,因此缩短时间差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本书中所涉及的技术分析方法,也许不是最好的,但确实是经过笔者大量实践研究后发现是有效的。由于本书的局限性,笔者很难在解释技术分析方法时,把所有的信息都传达出来,读者如果仅仅依靠一些单独的技术分析方法,是不足以达到无往不利的效果的。希望读者可以将书中适合自己的技术方法消化吸收之后,建立自己的分析体系,再结合基本面进行分析,最终实现安全、高效的交易。
李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