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敞开供货 国产手机厂商2015年的大难题

标签:
it手机 |
2011年8月,小米手机第一代发布,而后一发不可收拾。在此之后,魅族也在2014年下半年迎来了爆发,先后发布四款手机,开了5场发布会,联合阿里云和海尔,打造手机生态系统。但,事情还是发生了变化,就是现在2015年的环境已经和2011年大不相同,其具体不同点如下:
1,苹果异常强大,高端安卓机全灭;
2,中国市场饱和,销量开始下降;
3,4G普及,800到2000元皆可满足需求;
4,互动很强的模式发布会十分普及;
5,手机与家电的跨界依然没有发酵。
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于新发布的手机,开始变得麻木,不再像以前那么积极,对于每次不足12秒就结束的抢购,也变的不是那么太积极,毕竟,人都是越来越聪明的。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还要小批量供货,逐渐爬坡,还是像苹果一样开始就加大马力全力生产,成为摆在小米们面前的难题。
2015年刚开始,苹果就交了一份超级闪亮的答卷,第一财季共售出7446.8万部iPhone,而这与其设计,以及生产供应策略密不可分。如果苹果像国内品牌一样,发布后进行小水管方式的供货,可以肯定,苹果也许能卖出4000万台iPhone就不错了,但苹果的策略是提前就全力生产,于是大获全胜。
反观国内品牌,最近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比如魅族MX4,在双11的时候,其实是用户对其需求最大的时候,但其供货不足,我亲眼见到很多人想买,想抢,没抢到,最后选了别的,这不得不说是厂商和用户的双重损失。而2015年1月发布的小米Note,凭借华丽的外观,也吸引了很多用户,但基本上也是抢不到的节奏,这让很多人基本就完全放弃了。而小米Note顺利供应的时候,比如5月的时候,不知道又有多少强机发布,这个关注度也已经过去了,这节奏是非常的不合拍啊。
究其原因,就是手机的吸引力下降,不得不加快更新速度,并且珍惜生命周期的每一秒时间,不是雷霆发布了后,3个月后大规模供货还来得及的,有可能热潮就这么匆匆而过了。假设用户对手机的关注度,由以前的12月减少到现在的8个月,那么这宝贵的8个月中,发布后的等待念叨就占去了3个月,那么实际卖货也就5个月了,而后就基本人老珠黄,厂商也不得不释放新手机的消息来保持热度了。
而且很多技术,基本是一波一波的,老手机很容错过一波,比如错过骁龙810,错过双镜头潮流,错过电子墨水屏潮流,错过指纹识别潮流等等,所以,时间确实是十分紧张,不容浪费。想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来个预热,发布,等待,上市,抢购,再等待,再抢购,N次后开放购买,恐怕已经行不通了,用户懒得这么关注了。
接下来,国内厂商发布的产品,是还慢悠悠的一轮轮宣传,还是借助短期内的性价比优势大量发货,就看厂商自己的运营能力和产品节奏了,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个快已经不是发布吹牛了,而是看谁先满足市场,大量供货。(前几天又到了小米Note的抢购日,哥几个都预约了,准备当天抢一下,心想3倍几率还是可以的吧,不过当天工作忙,居然都忘了……后来想想,忘了就忘了吧,还有更新的等着呢,眼光要放长远不是)
http://p2.pstatp.com/large/2045/2181748387国产手机厂商2015年的大难题" TITLE="是否敞开供货
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关注微信号“shumapingjia”,我们将回答您各种购机问题的留言;
我们的口号是 “简单就是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