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1/large/005CoRQGjw1ez1shqpzmyj30hs0dcq46.jpg 中国美食历代相承,“老汤”之说由来已久。洛阳地处盆地,气候干燥但是域内河流密布,人们便经常喝汤以取暖、去燥、润肠润肺。汤水最有营养,容易消化吸收。“早上豆腐汤,晚上丸子汤”这句洛阳人的口头禅点出了洛阳人的饮食习惯。洛阳的汤和开封的包子、郑州的烩面齐名,位列河南名小吃。洛阳汤类众多,丸子汤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丸子汤”起源于清朝末年,是由大户人家里的伙夫发明的。他们用做菜剩下的下脚料,例如豆芽、绿豆面、剔骨肉等原材料炸成丸子,再配以高汤,吃起来酸辣爽口,简单方便,渐渐成为穷苦百姓的专用。
最早的丸子汤是由伙夫挑担沿街叫卖的,担子的一头放着火炉,另一头放着炸好的丸子、盛满汤的锅等,现做现卖。当时,城里的劳苦百姓早早出门找营生,都顺便食点干馍。农民天刚亮就进城买东西,送粮食、蔬菜,卖烧柴、女红(手工艺品),进城拉尿、担碱土,大多都带点杂面馍,见到卖汤的,就要碗热汤,席地而坐,边泡边吃,后来,由挑担变成了手推车、平板车等,又渐渐地出现了面向穷苦百姓开始营汤品的店铺。解放后,随着洛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丸子汤更加成为洛阳人餐桌上的常客,“早上豆腐汤,晚上丸子汤”这句洛阳人的口头禅点出了洛阳人的饮食习惯。
洛阳的丸子汤是荤素搭配,汤里的丸子只有绿豆面一种。制作方法是:每天早上将新鲜干净的黄豆芽准备好,然后用刀剁碎,装在盆子里,加上适量的食盐,再加入绿豆面搅拌均匀,使每根豆芽上都裹上足量的面,然后醒面15分钟左右。丸子的面醒好之后,用手把面挤成大小均匀的丸子,随挤随放入油锅中,待丸子变色发紧时,用汤勺轻轻推动,使之互不黏连,最后锅中丸子炸成金黄色方可捞出。
丸子汤中必放的一种配料食材是豆腐。将白如碧玉的豆腐切成方片,放入锅中炸至金黄,捞出沥干后,将炸好的豆腐片切成细丝,这便是丸子汤的配菜之一。汤内还有血、剔骨肉、韭菜、韭黄等配菜。剔骨肉是把鲜美的猪大排和香料放入锅内,煮至肉离开骨,香料渗入肉时捞出,再由人工将肉剁离下来、用刀切碎而成。
丸子汤除丸子之外,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汤。汤是选用上好的猪大骨,再配以张家祖传秘方,熬制十几个小时后方可上桌。
当客人到来时,伙计便将外焦里嫩的丸子配上香喷喷的剔骨肉、放入调料、再加入韭菜、韭黄和血条,挖一勺鲜红的辣椒油,乘上一碗醇香的肉汤,香气四溢,变成了这历吏悠久的丸子汤。
“洛阳汤客”的丸子系使用传统技艺制作,做出的丸子大小均匀、色泽金黄、外焦里嫩、酥脆松软、入口香甜,放置24小时仍旧松脆,不疲软,不变味。“洛阳汤客”的汤是选用上好的猪大骨,再配以张家祖传秘方,熬制十几个小时而成,因汤味浓厚、原汁原味。炸好的丸子用滚热的骨头汤一浇,香气四溢。吃起来有荤有素、有焦有软’有脆有绵,别有风味。“洛阳汤客”的汤锅与众不同,是张志力自己设计的,汤锅直径1.6米,在洛阳乃至河南都少见。汤锅下连煤炉、烟灰炉一体,上连出风口,真正做到无烟、绿色环保。
2012年,“洛阳汤客”先后在郑州市通泰路、天泽街开设两个分店,生意火爆,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13年4月,张志力接到河志电视台美食节 目《香香美食》的邀请,到节目现场为观众制作洛阳丸子汤。
前一篇:走近古城非遗---李龙锡小米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