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签: 杂谈 | 
印珠是一种刻有图案、或刻有图案和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圆筒式或圆柱式的印章,近东、两河流域及中亚史前至晚期青铜文明的标志之一。几千年的两河流域到古丝绸之路的各个古国家都在用,也有叫它西亚印珠,滚印,萨珊印珠等等 。关于印珠的分类,有很多方法,但是迄今为止并没有非常科学的。最简单的可以按印珠的外形分为:柱印(实际上大家习惯叫滚印了)、章印、Scarab(古埃及特有的章印)、印记石(Intaglio,其实不是珠子了,而常见于古代罗马/希腊的戒指和项坠)等。
印珠的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简单而优雅的Halaf印珠,最晚到萨珊帝国覆灭、阿拉伯统治时期中亚仍然在沿用章印;空间上则东到地中海,西到印度,北至高加索地区,南到埃及、利比亚和印度河谷。在这么广大的范围内,小小印珠记载了多个文明在多个历史时期的宗教、图腾、文化和历史,的确是很具有研究价值的东西。下则可见于萨珊王朝、印度和拜占庭罗马,绵延数千年,其设计风格变化巨大,文化价值自然也不言而喻。其实,在古印度现在的巴基斯坦的哈拉帕就发现了最早的章,哈拉帕印章,据现在6000到5000年,上面的文字比中国的甲骨文还早。
印珠的用途,最初可能是图腾,渐渐发展为个人标志或家族徽记,后来变成合同或文书上的封泥印章。如果某个时期的印珠出土量特别大,说明那时社会繁荣,经济活跃。如果某个时期的印珠印面磨损多,肯定战争少,政局稳定,家族得以延续。滚印主要被用来表示某物的可靠性和所属性,表明某人参加了一项合法交易,或被用来防止盗窃行为。滚印的产生早于文字,在文字产生之前,滚印部分地发挥着后来文字发挥的传递和储存信息的作用。
从印珠的题材看,有人物、动物、植物、文字等等。 大部分题材与民族信仰、宗教有关。比如拜火教的主神“阿胡拉·马兹达”创造的第一个动物是牛,牛就成了受欢迎的主题。
印珠上的马,带翼,膘肥体壮,神气十足。人物也是,波斯人身材高大,威武优雅。据说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睡上大流士的床时惊讶道:“这是给大象睡的吗?”他娶大流士女儿时,卫士特意将新娘座椅的椅脚锯短。另一个人物特点是,哪怕再小的印珠,比衬衫扣子还小,人物的大胡子都一丝不苟刻画得很完美。这才是古波斯美男子嘛。
古印珠几乎整个丝绸之路都有出土。当然最多还在西亚。在收藏界,一般称其“萨珊印珠”。萨珊是古波斯最后一个王朝。萨珊印珠是最为国人所熟悉的印珠品类之一,其年代顾名思义在萨珊时期(200AD~700AD),产地则是中东萨珊波斯王朝覆盖的所有地区。有时候人们会把早一些的帕提亚王朝的一些印珠也归入此类,盖因雕刻风格和主题近似。
最早期的萨珊印珠大部分是戒面镶嵌(也就是intaglio),可见其源头必然是希腊/罗马的intaglio,而前者则继承自地中海早期文明流行的Scarab和Scaraboid(即圣甲虫护符及其简化的形态)。但是这一时期也有一小部分印珠沿袭了阿契美尼德波斯时期的多面体和带柄章印,因此在萨珊印珠中即使到后期也可以看到六角型或者长方形的印珠,但是亚述时期的金字塔形章印肯定是不用了。intaglio和章印结合的结果就是最常见的萨珊印珠形态——指环形章印,但是也分为两个阶段:早期的指环形章印只是留有一个小孔可以串绳子,到后期才发展出可以直接套在手指上的环形章印,不过环形章印也是非常罕见的。指环形章印的背面可以有非常复杂的雕刻(比如萨珊凸眼或者人头),不过更多的情况是磨光的背面。萨珊也有极少数的滚印,但是已经基本失去了滚印原来的功能,只是作为装饰品存在了。
萨珊印珠使用各种半宝石和宝石和贵金属,包括玛瑙、玉髓、Jasper、玻璃、象牙、青金石、石榴石、红宝石、黄金、白银等等,其中石材类以玛瑙、玉髓、Jasper和石榴石为主。但是石榴石很少被用来制造指环形章印,而另外一种两河流域的传统材料——黑铁矿——继续得到大量使用。
伊朗高原和中东的宝石矿产资源并不丰富,大部分需要依赖进口,比如玛瑙和玉髓大部分是印度进口的,小部分可能来自希腊(Greek Agate),青金石则是阿富汗进口(有很长一段时间阿富汗是萨珊的行省);只有黑铁矿则是当地常见的矿石,不需要依赖进口;有趣的是波斯盛产的绿松石几乎没有被用于印珠,可能是因为其质地脆弱不易保存。贵金属也是主要的材质之一,不过和罗马人一样,贵金属更多用于首饰主体而非雕件。萨珊玻璃天下闻名,但是萨珊的玻璃印章很少见,这可能因为萨珊人更加看重实用,而玻璃印章的耐久度是远远比不上石头的。与此相反,罗马人的intaglio镶嵌件中大量使用玻璃,特别是一类拼贴玻璃镶嵌模仿条纹玛瑙非常流行。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萨珊印珠的风格分为两个派系——直接继承伊朗-波斯传统的西伊朗风格和掺杂了贵霜(印度-斯基泰)风格的东伊朗风格。两种风格之间的选材、外形、雕刻工艺和风格有着各种典型的区别,但是大体上又都是发展于西伊朗风格;两种风格中都可以找到希腊、罗马印珠雕刻的影子,但也都很好地保存了本地的特色。
所以与其说萨珊印珠是希腊、罗马intaglio雕刻的延续——有很多人甚至认为是拙劣的模仿,这是显然错误的——不如说萨珊印珠是萨珊波斯人在继承阿契美尼德印珠以及吸收希腊、罗马、印度、斯基泰等多种外来风格影响下发展所及的另一个巅峰。虽然在雕刻的精美程度上鲜有比肩希腊、罗马intaglio以及阿契美尼德时代印珠的作品,但是在实用性、技法和研究价值上绝不逊色与其任何同时代和前代的印珠。正文(必填)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