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博物馆
大名县博物馆
大名县博物馆位于大名县天雄路西段路南,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是集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书画馆、4D影院为一体的多功能展馆,2020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大名县博物馆汇集了全县文物精华、珍贵藏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馆藏文物650余件,品种包括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瓷器和书画等十余个,主要由三个历史文化专题---大名历史文化厅、唐宋名城厅、明清大名厅和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民俗厅四个展厅组成。第一展厅《大名历史文化》,以史实为纲,以文物为本,辅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介绍了大名7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建城史、2000年置县史,曾两为国都,七为陪都,一直为郡、州、府、道、路、省和专区所在地的历史,还原展示了大名昔日的辉煌。其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岁月烽烟”共分“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及隋”、“唐宋名城”、“明代大名府”、“清代大名道”六个单元,着重介绍了大名地区的历史沿革。第二部分“璀璨名人”则大量展示了以孙膑、王充、郭震、冯伉等历史上大名地区的名人,展现了大名地区璀璨的人文面貌。第三部分“文化遗存”陈列了从新石器时期的石器、商朝的鬲、唐朝的三彩钵,到明朝的青花碗,以发掘收藏的各时期遗址、文物、古建为线索,直观展现了大名地区的历史风貌,彰显了大名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展厅《唐宋名城》分为“千年古城”“古城辉煌”“繁荣大名”三个单元。展厅复原了因水而兴大名府的城门城墙,并利用沙盘、文物、投影等设备,将宋朝北京大名府的建府历史和区域划分等知识直观的予以了展现,使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这座文化名城的繁盛面貌。此外,展厅还应用景观复原的形式,将宋代的店铺真实还原,让人们充分获得体验的乐趣。第三展厅《明清大名》分为“明清大名府古城”“文化发展”“明清时期的建筑”“民国时期的进步文化”四个单元。步入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京大名府因水而毁后重新修建的明清时期大名府城的建筑浮雕墙,给人以厚重的历史感,展厅特别使用了大型沙盘与建筑雕塑,反映了具有历史价值及神话色彩的卧龙古槐、中国内地第二大教堂宠爱之母堂等,使人们能够清晰掌握明清及民国时期大名的建筑特色。文化发展单元中,展厅还使用泥塑展现了大名地区运河修建的历史。最后的民俗展厅,展现了大名当地的风土民俗,其中包括庙会、武术、戏曲、民间美术及民间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个博物馆展厅以府城变迁为主题,从新石器时期的文明发端到隋唐时期的“河朔重镇”,从五代时期陪都的设立到北宋时期仅次于京都的第二大城市,从明清时期的区域中心城市到民国初期大名专区的设立,绵延千年,古文化源远流长,全面展示大名府光照千秋的历史、民俗文化发展。
大名县博物馆自2015年建成开放以来,在维护、提升基本陈列的同时,又开办了拓片专厅、周伦园艺术馆、田辛普艺术馆、吕章申书法艺术馆、南宫碑书法馆。通过参观大名县博物馆,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大名府的历史,体验千百年来大名地区的文化魅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