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二十五军长征之旅”二十三山阳县漫川关

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 |
分类: 我的“红二十五军长征”之旅 |
2020年5月4日清早六点钟,我们离开天竺山服务区开往漫川关。商漫高速的终点是漫川关,连接的是漫川关到十堰的漫十高速,还没有全线通车。只开了7公里就从漫川关收费口下了高速,沿208县道车行4公里,就来到漫川关镇。
我来到漫川关时天色尚早,路边尽是晨练的居民,我把车开进了古街,停在税务所旁。漫川关古街新建的规模比荆紫关、凤凰镇都要浩大,纵横穿插的几条街多是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匾额花窗,油饰一新的高大建筑,使我叹为观止。
漫川关周围有龙山、鹘岭、郧岭环绕,又有金钱河与靳家河汇合于此,山水怀抱,地势险要。因漫川古镇地跨陕鄂两省,自古有“朝秦暮楚”之说,历代均于此设防,据说秦楚分界碑尚在。独有的地理优势使漫川关成为南北融合的重要节点,商贸流通兴隆,古镇经济繁华,特别是到了明清两代,更是达到鼎盛。那时的漫川古镇是旱码头唱大戏,水码头赛龙船,运输发达贯通,商业经济昌盛,留下了船帮会馆、湖北会馆、武昌会馆、骡帮会馆,武圣宫等,是陕西省保留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古镇的明清街依山傍水,北窄南宽,街面中间是用青一色的卵石砸扣,两边水沟青砖铺设,因外形酷似蝎子而被称为“蝎子街”。明清街多有拐弯,分为上、中、下街,上街以手工艺、小作坊为主;中街为会馆、商号、骡马店、酒肆、茶楼、店铺,商业贸易经营;下街则是为水旱码头搬运货物的通道。
骡帮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历时5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竣工,由两部分组成,南为马王庙,北为关帝庙,合称骡帮会馆。现存大殿、献殿、厢房、广场、戏楼等,位于明清街的中心地带。双戏楼是骡帮会馆最有艺术特色的建筑。
正好此时游人不多,我们漫步于古镇古街上,时而看看恢弘气派的楼阁,时而进入灰墙黛瓦、古韵古香的店铺,时而抚摸着沧桑的石鼓,时而仰头注视头顶遮掩的花伞,这种慢节奏是在赶路般的旅游中最难得的。
我站在明清街旁的靳家河,远望那重叠的山峦,那奇险无比的石壁,我的思绪回到了血雨腥风的八十多年前,研究红四方面军战史的人,没有谁会不知道漫川关这个地名。
1932年10月11日,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撤离鄂豫皖苏区,越过平汉路西征,11月5日,红四方面军是从鄂陕交界处进入商南县赵川镇,转战商南、山阳。11月11日,部队进抵山阳县漫川关以东地区云岭村,被国民党军5个师4万余人四面包围于云岭、碾子坪、康家坪、板庙、万福间10余里的峡谷之中。在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总指挥徐向前果断提出趁北面敌人尚未封锁严密之际,集中兵力突围出去。徐向前达了战斗命令,命令红十二师担任主要突击部队,在红七十三师的配合下,夺路前进,在敌合围的部署上坚决打开缺口,巩固既得阵地,保障主力部队顺利突围;命令以红十师、红十一师各一部坚决抵御南面和西面敌人的攻势,形成对外正面,以保证红十二师正面夺路开口,实施突围的翼侧安全。11月12日早上,徐向前、陈昌浩来到前锋的红十二师三十四阵地,要求团长许世友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垭口。许世友表示只要全团拼不光,就一定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名曰漫川关,实际早无关隘,两座高岭之间有一道刀削般的山脊,山脊两侧是望不到底的深谷,山脊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垭口,这就是红军突围的唯一通道。11月12日夜,红三十四团在红七十三师二一九团的协同下,向敌垭口阵地突然发起了进攻,许世友将全团的机枪集中起来,排在前边扫射推进,迎着炮弹连续爆炸的火光,直冲敌阵。因地形狭窄,敌军火力又集中封锁山脊线上,突击部队一个梯队冲上山脊,被敌火力压下来,又一个梯队冲上去,又被压了下来,牺牲的的红军越来越多。许世友挥舞着大刀,亲自指挥突击部队先投手榴弹,而后乘着硝烟冲击,直至冲上垭口。敌人见红军冲到眼前,慌乱中败退,红三十四团打开了缺口。敌人一面组织优势兵力反扑,企图封闭突破口,一面急令增援部队在柳树河组成第二道阻击阵地,阻止红军向纵深发展。红二一九团赶到了柳树河占领阵地,并迅速从两翼向敌发起冲击,敌人不辨虚实,狼狈后退。徐向前亲临指挥,要求红三十四团和红二一九团一定将敌阻击于此,掩护主力部队通过漫川关。
国民党军以两个旅的优势兵力向垭口阵地猛扑,红三十四团奋力据守,敌我双方争夺多次,尸体成堆,伤亡惨重,红一营营长和3个连的连长、指导员全部牺牲;红二营五六百人也只剩下八十多人。在两侧高地战斗中,红二一九团团长韩亮臣等八百余名指战员壮烈牺牲。战至11月13日黄昏,红三十四团、红二一九团仍牢牢地控制着阻击阵地。
这时许世友接到前方侦察员的报告,前方发现了一条穿越漫川关的险道,但道路很窄,只能通行一个人。许世友请示徐向前是否选择这条路,徐向前当机立断决定,就从这条道穿过去。可是没走多远,前边又传来报告称路越走越窄,驭炮的马也难以通过。徐向前又果断地命令将驭马和炮全部扔掉,不得有误,迅速脱离险地。11月14日凌晨,红四方面军大部队越过漫川关,翻越了野狐岭,一举攻占了竹林关,歼敌两个团。漫川关一战,红四方面军以两千多人牺牲的代价,突出重围,脱离了险境,进入陕南,再次打破了敌人围歼红四方面军的企图。
骡帮会馆始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历时5年,至光绪十三年(1887)竣工,由两部分组成,南为马王庙,北为关帝庙,合称骡帮会馆。现存大殿、献殿、厢房、广场、戏楼等,位于明清街的中心地带。
我们漫步于古镇古街上,时而看看恢弘气派的楼阁,时而进入灰墙黛瓦、古韵古香的店铺,时而抚摸着沧桑的石鼓,时而仰头注视头顶遮掩的花伞,这种慢节奏是在赶路般的旅游中最难得的
漫川关古街多是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匾额花窗,油饰一新的高大建筑,使我叹为观止
我站在明清街旁的靳家河,远望那重叠的山峦,那奇险无比的石壁,我的思绪回到了血雨腥风的八十多年前,研究红四方面军战史的人,没有谁会不知道漫川关这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