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这6个坏习惯,若不尽早“戒除”,很可能会一生受挫
作者: 阚兆成
习惯有十分强大的力量,良好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一生当中有无限可能的“资本”,这“资本”是不断进行增值的,而坏的习惯却是行为和后果难以进行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会不间断地去消磨孩子的意志和思维,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无用的人。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非常严厉地责备一位小男孩,只是因为这个小男孩在玩一个非常幼稚的游戏。
男孩儿很不服气,质问柏拉图:“你怎么能够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责备我呢?”
柏拉图说:“这样的事情你做的多了就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这会让你养成一个影响终身的坏习惯。”
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一些习惯,往往会直接影响着他一生的命运。每一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之心,世界上没有一位父母可以忍心让自己的孩子背上坏习惯这样难以偿还的“债务”,并受其终身折磨。所以,时时刻刻督促孩子戒除各种坏习惯是父母不可忽视的责任。
下面就一起去看看有哪些坏习惯,是孩子一定要戒除的“债务”:
一、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感受
每个孩子天生有利己倾向,这是心理特点决定的,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一些错误教育会助长了孩子只利己完全不考虑他人的自私习惯。
比如:父母及其他的长辈对孩子过度溺爱、事事迁就,造成孩子“我就是世界中心”的错觉,养成孩子唯我独尊的心态,占有欲格外强大,对无理由求没有自知能力。这种自私自利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父母需要格外重视。
父母应该及早地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物质观念,让孩子学会感受分享和付出的乐趣,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体会父母长辈和他人的辛劳,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让孩子远离自私自利的坏习惯“债务”。
二、自卑、胆怯,不够勇敢
对于成人来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是督促人不断进步的好方法。但是对于一个稚嫩的孩子来说,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则会让孩子压力过大,一旦犯错、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又缺乏自我调控失败情绪的能力,就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变得自卑、胆怯、不够勇敢。
父母对孩子抱有期望、努力督促没有错,但孩子犯错是难免的。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不要拿孩子和其他的孩子做比较,要不吝啬于夸奖自己的孩子。不能够因一时没有达到期望值而丧失理智、口不择言的怒斥孩子,这只会加重孩子怀疑自己能力,从而变得自卑,胆怯。
三、做事拖拉,容易分心
孩子做事拖拉、没有效率、没有时间观念,实际上是孩子对父母一直“催促”的行为产生的不满和报复。比如说一个孩子,他总是说自己有做不完的功课,但是等父母去看的时候,发现他不是在发呆,就是在玩文具盒里的笔、尺子和橡皮等,根本就没有在写作业。
当父母大发雷霆质问他催促他时,孩子的这种行为会更加严重,这就是孩子想要脱离父母控制的软性对抗。做事拖拉的坏习惯若不能得到有效纠正,时间久了孩子做任何事都容易分心,难以成就大事。
孩子需要花时间去练习掌握生活和学习技巧,父母不能用成人的效率去要求催促孩子完成目标,不要强行增加意愿给孩子。让孩子对人对事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对自己负责的能力,才能真正戒除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