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脱坯

标签:
回忆生活 |
农村生活——脱坯
在六七十年代,农村还很流行用土坯垒墙、搭炕,所以每年春天的时候,脱坯就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了。那时我们村子北面,有一个高高的土坎,这个土坎是粘土构成的,每年春天,大家都会在这里取土脱坯。
脱坯的时候,首先要挑一个好天气的日子,必须是没有雨的天气,而且往后几天也不能下雨,这样才能保证脱的坯能干燥成型。记得那时的天气预报很没谱,有一家人准备脱坯,就预先听天气预报。预报说是今天有雨,明天有雨,这家人总是没敢动工,但是也总没有下雨。好不容易等到有一天预报说是好天了,这才去脱坯,结果当天傍晚就来了一场大雨,把脱的坯全给淋了。一天的功夫算是白费。
脱坯可是一个累活,在所谓的四大累——打墙、脱坯、拔麦子、和泥,这里就占了两个。这活至少要有两个人一起干。首先从土坡上面铲下粘土,用独轮车推到附近平坦、宽敞的地方,然后再推来一些沙土,与粘土掺和后,再挑来水和泥。粘土和沙土的比例一定掌握好,沙土多了脱的坯不结实,很容易碎,粘土多了脱的坯会自然开裂,也不行。有的地方脱坯的时候会在泥里掺一些铡碎的麦秸,使土坯更结实,但是我们村子还是用粘土掺沙土,掌握好比例,脱的坯还是很结实的。
和好了泥,就可以脱坯了。脱坯要用一个坯模子,那是一个用木板或铁板制成的一尺多长,半尺多宽的一个框子,两边有把手。两个人配合,一个人负责供泥,一个人脱坯。脱坯的人蹲在地上,把坯模子放在面前的地上,旁边要有一个水盆,里面有多半盆水。先把坯模子用水润一下,供泥的人会用铁锨铲过一铲泥,放入坯模子里面。脱坯的人用手把泥按实,使四个角都装满泥,然后把手在水盆里面沾一些水,在坯的表面抹一下,使表面光滑平整,然后把坯模子往上一提,坯模子与泥脱开,一块坯就成型了。再往后退一步,继续脱下一块,这样一天下来,能脱几百块坯。这里的关键之处就是在按泥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按实,不留空间,保证脱的坯没有蜂窝。这种活由于要蹲在地上干,干一天很累,站起来的时候腿都会发麻,好在那时我还比较瘦,又喜欢蹲在地上,所以干这个活还算是比较适应。
脱完坯后,就可以晾干了。这时是最怕下雨了。如果下一点小雨还没什么,但要是大雨一淋,土坯就会瘫在地上,成为一堆泥,所有的功夫算是白费了。脱好的土坯晾一两天有半干了,还得来把坯立起来。这时要手持一把薅刀,在土坯的四周划一下,使土坯四周完整光滑,和地面没有粘连。然后把半干的土坯立起来,使土坯能够完全干透。
土坯完全干透后,就是成品了。这种土坯比现在的红砖大许多,每块有十多斤重,垒墙、搭炕都离不开它。把土坯运回家也是不小的功夫,要用独轮车推,一次大约推20块左右吧,这一车也是几百斤的分量呢。好在那时我也算是年轻力壮,推车运坯也不在话下。
现在,农村也不用土炕了,盖房也不用土坯了,脱坯这个活计应该可以消失了。而这些事情也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
http://s8/bmiddle/005BLiG7zy6R9g2Jyp917&690坯模子
http://s9/mw690/005BLiG7zy6R9g2NN0I48&690脱坯
http://s16/mw690/005BLiG7zy6R9g33Wcnbf&690立起晾干
http://s6/bmiddle/005BLiG7zy6R9g2RA7b85&690用土坯建的房子
http://s5/mw690/005BLiG7zy6R9g37SwQ84&690脱坯建房图
图片均来自网络,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