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幕后谎言》VS《傲慢与偏见》——小谈社会阶层

(2014-05-12 21:55:34)
标签:

杂谈

  《幕后谎言》,故事原型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拍摄于1994年,都是上个世纪的事了,但它并没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魅力,相反的,在今日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公众相信电视”是电影中最发人深省的话,电视媒体的可信度也是电影叙事的核心,但由于资历尚浅,无法在这样一个颇为深奥的问题上加以阐释。所以我将关注点放在了影片中角色们的社会阶层上。

因为最近喜欢上了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所以当定下“社会阶层”这个选题时,第一个就想到了它。《幕后谎言》和《傲慢与偏见》相比,在社会阶层上着墨并不多,但电影中角色们的主要矛盾与社会阶层分不开关系。

我将两部作品中的人物都进行了分类,私以为“下层人”应该是挣扎在贫困线上,温饱都难以满足的人而两部作品中又都没有这样的人,所以在前半部分的的叙述中并不提及“下层人”这一社会阶层。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与达西、简与宾利的爱情只所以坎坷,就是社会阶层的差异横亘在其中,贝内特家是一个乡绅家庭,在龙波恩村算是大户,但在家财万贯的宾利与拥有半个德比郡的达西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是“中层人”,达西甚至认为“中层人“与他们这样的“上层人”结为婚姻是不妥当的。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下层人”军官威克汉,在其真实面目没有暴露之前却与“中层人”贝内特一家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原因不仅是因为伊丽莎白与简为人和善,更因为贝内特太太和莉迪亚、凯蒂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见到可以跳舞的军官就拼命往上冲。

《幕后谎言》的三位男主角:范达伦、赫伯和古温分别属于“上层人”、“中层人”与“中下层人”。范达伦在欺骗观众的过程中一直心怀不安与愧疚,而相比之下,同样作弊的赫伯却认为只是“讨口饭吃而已”。也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成长环境中找出答案,哥伦比亚大学讲师范达伦出身于书香世家,黼衣方领、高车驷马,在家人的影响下他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大学生赫伯,从他平时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受教育程度不高,言行粗鄙,坐在审判席上都不知收敛。而另一个男主角古温,虽然物质条件比不上范达伦,但身为剑桥大学法律学院高材生的他却能辨是非,家庭也十分和睦。

由此我得出一个观点:财富是划定社会阶层的根据,品格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而决定品格的就是人的生长环境与教育水平。

所以达西不会守着自己的阶层观点过一辈子,纵使伊丽莎白嫁妆少的可怜,亲戚们也大多庸俗不堪,但达西还是需要善良可爱、幽默诙谐的她陪伴一生。而古温会把赫伯送上审判席而不愿意毁了范达伦。

而“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阶层的人都会努力成为更高阶层的人,下层人想成为中层人,中层人想成为上层人,而上层人想成为社会地位更高、拥有财富更多的上层人。对更高的社会阶层的追求——也是对更多社会财富的追求——常常是人们行事的准则之一。《傲慢与偏见》中贝内特太太为了将自己的女儿嫁入豪门而费尽心思,就是想让整个家庭都能因此跻身上层社会。而要想获得更高的阶层身份,就必须得到更高阶层的人的认可。

《幕后谎言》中,英俊多金又是大学教授的范达伦已经是很多人仰望的对象,但与他的叔叔、爸爸等家族中的其他人比起来他的成就并不算什么,甚至还低了一截。所以在作弊与成名之间他选择了前者,因为家族中还没有人能站在那样耀眼的闪光灯下、能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他想博取阶层比他高的人的认可,才会接受作弊的安排。而赫伯接受作弊,也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能不再接受岳父岳母的接济,能不再看他们的脸色办事。古温最自豪的就是自己剑桥大学法律学院高材生的身份,调查“21点”作弊案也是想让自己有真正的用武之地,改变电视媒体的整个格局,虽然说最后他并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但他的每一次调查都是想获得业界认可的努力。而节目制作人丹恩赖,坐在审判席上都一口咬定NBC总裁与“21点”作弊事件无关,那是因为他知道无论他的证词内容是什么都不会对总裁有丝毫的影响,日后要想东山再起就必须赢得总裁对自己的忠诚的认可。“认可”,就是通往更高阶层的敲门砖。

而前文中一直没有提到的“下层人”,在此也做一个统一的叙述。

有人曾经总结过:“上层人生存靠智慧和勇气,中层人生存靠学历和知识,而下层人生活靠的是体力和技能。”“下层人”已经成为了“贫穷、弱势但又极具生命力”的代名词。他们很难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很难完成从“下层人”到“中层人”的飞越,“富不过三代”很常见,“穷不过三代”却有待商榷,因为就我自己的观察,穷了好几代的也不在少数。

而因为贫穷,“下层人”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通常靠体力和技能获得报酬,分享着最少的社会财富,。“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上层人”与“下层人”的矛盾持续激化。常常是社会动乱的根源。

说了这么多之后,最后还是要回到电影《幕后谎言》上来,它在电影史上是绝对的经典之作,所揭示的社会问题绝不能在区区两千字中得以阐述,我所说的也不过是其中一点而已,电影更多的内涵还是要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发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认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