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草稿的有效使用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2015-09-10 22:08:20)
标签:
情感 |
《小学生数学草稿的有效使用 》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进校附小数学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研究历时一年,我们着眼于我校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积极探索小学生数学草稿的有效使用,为小学生学业的不断完善服务。促进了我校课题研究的发展。从课题开题论证到系列研讨活动的开展,我们恪守实实在在搞科研的法则,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一路摸索,一路探求,实现了从选题到开题,从方案到行动,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定义
①“打草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特有的行为习惯,它满载着学生分析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正如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所说:“草稿纸是人们思考过程的履历表”。草稿纸用得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②数学草稿本:指中高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专门用于打草稿的本子。
③有效应用:指草稿本应用得有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形成。
④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获得优质效果。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
二、课题研究使用的措施
1.激发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力量源泉。
兴趣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打草稿的兴趣,才能使学生达到养成习惯,发展能力的目的。作为小学生,他们或多或少、或好或差地运用了草稿本。现在教师提出这项高标准的任务时,学生的内心肯定存在很大的不满,他们会认为平白地又多了一项“任务”,怎么才能使学生打消这种观念呢?我们是这样步步深入,激发他们打草稿的持久兴趣。
2.制定使用草稿的细则,规范使用草稿本
打草稿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手段。教师经常碰到有些学生错误的答案,往往来自草稿的马虎,有时竟只为开始那么随便的一笔而造成全功尽弃的结果,有时一道难题,花了很大的气力,好不容易找到了正确的解题思路,并通过了多步复杂的运算,就因为最后那么潦草的一下,竟导致十分惋惜的错误答案。因而,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从小养成打草稿字体规范的良好素质。“草稿本”的应用是有很多操作要求的,它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明确地指示。
3.对草稿纸的使用进行监控
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熟练,学生开始真正应用草稿。但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长久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打草稿的行为加强监控。在课堂教学中,当某些环节需要学生使用草稿本时,教师可在巡视过程中,对学生是否规范使用草稿本进行指导、监控。同时在指导过程中,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草稿本的应用形成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此监控应坚持立足激励、关注人性、提升思维的原则。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经过了一年多的认真研究,从多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学生会用草稿、爱用草稿了,草稿本的有效应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一)本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1.从课题实施前后实验班的自身相比,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下面是原六(1)班课题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表:
课题实施前、后(原六(1)班)单元测试成绩各分数段分析一览表
测试前后 |
95以上 |
85-94 |
75-84 |
60-74 |
59-50 |
49-40 |
39以下 |
第1次测试 (课题实施前) |
11 |
15 |
10 |
5 |
5 |
1 |
1 |
第2次测试 (课题实施后) |
20 |
13 |
10 |
3 |
0 |
1 |
1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级在没有进行研究之前和试验后的区别:在优秀段由实验前的26人增加到现在的33人、不及格人数由原来的7人减少到现在的2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这一切与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关。
(二)本课题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草稿本的有效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在数学学习中正确使用草稿纸的习惯。一年的实验,学生的打草稿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对照如下:
选项 |
课题实施前 |
课题实施实验后 |
||
人数 |
百分比 |
人数 |
百分比 |
|
|
|
|
|
|
有 |
57 |
33.3% |
115 |
96.5% |
有时有 |
108 |
63.1% |
5 |
2.92% |
没有 |
6 |
3.5% |
1 |
0.58% |
实验班所有学生都能保证有一本专用的草稿本。大部分学生能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字迹清楚、规范的使用草稿本。在小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无论难易,无论是计算还是填空或是选择,都能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发挥草稿的分析功能。
学生实实在在的获得了能力,草稿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从草稿演示中,找出解题的规律和方法,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
四、课题研究还存在着的问题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教学内容主要是百以内的计算,学生以口算为主,另外一些问题解决的内容也比较浅显,学生很少需要用到草稿本。三年级时加减法计算题目虽然扩大到万以内,但乘除法还是以一、二位为主,特别是实施新课程后的三年级段,较复杂的计算题目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的“打草稿”的意识还是不够强,到了四年级计算题的位数明显增多,是三至五位数的计算,其他如应用题、几何等知识点的解题过程也是越来越复杂。而到了五六年级出现分数、小数复杂的计算也越来越多,所以高段学生基本上已逐步养成了使用草稿本的习惯。但是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也看到在男女生的比例上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分析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其一男孩子比女孩子要顽皮,好动,没有耐心认真的在本子上打草稿;再者女孩子天生要比男孩子细心,喜欢将事情做的有条不紊,而男孩子则大多是不拘小节,学习成绩一般者更是如此。
五、今后的发展反向
根据以上的调查与总结,我们发现:高段学生已逐步养成了打草稿的习惯,但是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又采取了以下策略:
(1)结合学习策略指导,规范草稿本的使用方法
许多学生都认为“打草稿”就是当碰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题时,将这道题的演算过程认真、清楚地写在草稿本上,得出其结果。这无疑属于其中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草稿纸不仅仅是用来计算的,还可以用它来画一画,折一折、撕一撕等等。草稿本的科学使用非一朝一夕所能成,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在进行接替策略指导的同时又意识地进行草稿本的使用指导。
(2)加强监控学生打草稿的行为,定期评价学生专用草稿本
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和熟练,学生开始真正应用草稿。但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不能长久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打草稿的行为加强监控。
(3)注重多元评价,发挥草稿本有效价值
有了以上几个环节作基础,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就要重点强调质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改变以往只注重单一量化评价方法,把质性、量性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结合于老师评价中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袋,让学生一直感受到“我也是一名成功者”,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地乐于用“草稿”帮助学习。
优秀的草稿本,好比是一笔丰富的财产,因为字字页页都满载着很长一段时间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痕迹。它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历史见证”。因此可经常让学生将用过的草稿本拿出来翻一翻,分析分析当时思考此题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的学习优点与缺点。还可以将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储存起来,装入成长记录袋,使它成为个人学习经历的一份财富。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