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子家训》的启示

(2015-08-11 10:42:21)

单位食堂墙壁上一直挂着一幅宣传图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朱子家训》中的格言,寓意是教育后人要珍惜每粒粮食,爱惜每寸布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靡浪费。寥寥几句,言简意赅,让人肃然起敬。

《朱子家训》,又称《朱子治家格言》,清人朱柏庐所著,在清代家训中,以此最负盛名,寥寥五百字,总结了古代治家之道,问世后便成为宦官富商和书香世家倾心企慕,端正家风,振作家声的范例。它凝聚了一个文明古国数千年来教子治家,育子成才的成功经验,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今我从《朱子家训》中感悟到中华大家庭家规、家风、家训的精神内涵。在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仁义孝谦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国人的心中。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古有孟母断杼,岳母刺字,那样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策鞭,同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小时候,父母常教我《十劝歌之一孝》:

一劝孝双亲,大家都要听,人人都是父母生,要报养育恩。

你不孝双亲,罪过海洋深,屋檐滴水看得清,后人照你行。

乌鸦能反哺,羊羔能跪乳,为人不孝如何比,禽兽都不如。

劝你孝双亲,必有好子孙,你对父母讲孝心,后人对你尊。

这虽然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简单方式,但也是我们普通人家家风家规的写照,父母教育我从小学会感恩,先做人后做事。百行孝为先,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懂得孝敬,怎能懂得为人处世?因此我认为孝顺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子女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作为子女应知饮水思源。

同时,父母还教诲我,一个人生性不能懒惰,做事要勤奋,学会以德立家,以勤治家,以俭持家。勿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阅历的丰富,在工作和生活中家风家规时刻辅佐着我侍家立业,善待人生。我也以此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她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懂得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施惠无念,受恩莫忘不枉为人;于是越发感受父母用心良苦。

家风,家规,就是一个家庭的生活规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风、家规是一种重要的形式或手段。良好家风、家规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

社会是家庭的组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就是人们的大家,家风也代表社会的风气,家风决定着社会风气。家风的提升,社会风气的改变需要靠一代代人不懈地努力。家风的好坏影响着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的良劣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与衰。只有社会风气好了,国家才能国富民强。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规、家风,如《朱子家训》中那样:“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见贫苦亲邻,当加温恤”;“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敬上爱下,修身齐家”……那么道德的正能量将惠泽后世,并推动社会文明长足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