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少年明代大儒

标签:
文化历史情感教育健康 |
天才少年
明代大儒
从天才少年到明代大儒,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王阳明集名卿与大儒之身份于一体,他是有明一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者。
一、王阳明的历史面相。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浙江省余姚人。他曾经筑室于浙江省绍兴市郊会稽山的阳明洞天,自称阳明子、阳明山人,故世人称之为阳明先生。
清代著名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王文成全书总目录提要》中给予王阳明极高的评价: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
阳明一生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朝皇帝,一生毁誉参半,既让人敬仰又遭人非议。他的思想学说对明末以来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及其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王阳明的生平经历。
1.年少不凡。著名历史人物的诞生往往都伴随着一些不平凡的征兆,王阳明作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生也带有祥瑞征兆。
王阳明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王阳明在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他聪明机敏,自幼志向不凡。阳明十岁那年,父亲王华高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次年,王阳明随祖父竹轩公一同进京生活,路过金山寺时,竹轩公与客人酣饮,一时兴起,饮酒赋诗,拟作诗未成,阳明先生即口赋诗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此诗一出,坐客大为惊异,肃然起敬,谓竹轩公曰:此子他日官至极品,当立异等功名。”阳明其诗虽稍不脱稚气,但却反映出阳明先生才思敏捷,抱负远大。
阳明先生十二岁时,在京师拜师读书,刚开始不肯专心诵读,只想潜出与群儿嬉戏玩耍。其父龙山公看见后,怒曰;吾家世以读书显,安用是为。”先生曰:读书有何用处”龙山公回答:读书则为大官。
如汝父中状元,皆为读书力也。”先生又问书塾老师曰: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人”塾师曰:嵬科高第,显亲扬名如尊公,乃第一等人也。”听到塾师的回答之后,先生不以为然,随即对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答案: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这个读书做圣贤”的想法表现出少年王阳明想要做圣贤的远大志向,同时也奠定了阳明先生以后的人生发展目标和方向。
明成化二十一年,先生十四岁,他的军事天赋开始显现。王阳明开始留心兵法,习学弓马,阅读韬钤之书。在京师私塾读书期间,王阳明与群儿嬉戏玩耍时,阳明先生便利用枣核制出大小不同的各种旗帜,交付给群儿持立四面,任凭先生指挥调度。左旋右转,犹如战阵之势,先生居中而立,颇显将军风范。
先生十五岁时,离京出游,前往居庸关考察边防,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时值地方水旱,并且常有盗贼趁机作乱,阳明先生想出了一些定乱方策想上书朝廷以期平定外族对边境的侵扰。
时畿内石英、王勇盗起,又闻秦中石和尚、刘千斤作乱,屡欲为书献于朝。龙山公斥之为狂,乃止。”—个狂”字便可以看出龙山公对于先生想要安邦定国愿望的震惊和不信任。
生活在一个以读书登第光耀门楣的时代,阳明先生另辟蹊径。尽管从戎报国的想法被父亲严厉训斥,说他
王阳明在京师私塾读书时,没有被当时做官登第”的社会风气所侵染,坚定地立下了读书做圣贤”的鸿鹄之志。阳明深感朝廷只有一些骑射搏击之士,却无韬略统驭之才,于是便留情武事,仔细研读兵家书法,每遇到宾宴便尝聚果核列阵为戏。读书做圣贤”和慨然经略四方之志”的理想信念为阳明先生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基础,并终身不易改。
2.被贬悟道。正德元年,王阳明三十五岁,这一年是阳明先生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太监刘瑾独揽大权,专横跋扈、排斥异己、结党营私。正直之士御史薄彦徽等集合南京给事中戴铣,共同上疏请求赦免无辜大臣,并且请诛以刘瑾为首的八党”。
这份奏折被刘瑾看到,大怒,于是下令逮捕薄、戴,戴铣被杖死在狱中。当时正任兵部主事的阳明先生目击此事,满怀忠愤,王阳明将这份奏折呈上之后,刘瑾怒不可遏。于是下令将王阳明逮捕入狱,杖责四十,以发泄心中的怒气。阳明经过杖刑后,几死复生,生命垂危。后来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
阳明先生出狱后便要前往贬谪地,几经波折,于正德三年正月初一启程赶赴贵州龙场驿,三月上旬赶至贬谪所当时贵州龙场是一个蛮荒之地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己经让人难以生存,更何况阳明先生还是因遭贬才来到这蛮荒之地。
因为自己是一位贬官,所以有时候会遭到地方官的打压和凌辱,但是阳明先生并没有被种种困境所打倒,而是从容淡定地面对各种苦难问题。在身处异域,孤立无援的时候,王阳明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寻求信念和勇气。
3.平定叛乱。正德十二年正月,王阳明抵达赣州后,立即着手部署平乱计划。江西赣州地形复杂,崇山峻岭,地势险要,盗贼众多,叛乱四起。虽然之前官府派出官兵前去围剿,但大多都以失败而告终,不能将盗贼们连根拔起。王阳明总结了过去官兵们围剿失败的原因,根据实地考察和走访,因地制宜,制定了围剿计划。
载赴任南赣途中,经过吉安府万安县时,刚好遇到盗贼的船只在劫掠客商,商人们大惊,欲回船中躲避。阳明先生见状不许,他组织集中所有的商船,一阵排开,扬旗鸣鼓,命令军官传令严阵以待,《年谱》记载:先生过万安,遇流贼数百,沿途肆劫,商舟不敢进。先生乃联商舟,结为阵势,扬旗鸣鼓,如趋战状。”
面对流贼人多势众,王阳明没有害怕或退缩,而是沉着冷静地谋划布局,积极准备战斗。
王阳明通过赣南之役”、横水桶冈之役”和猁头之役”三次战役,彻底扫除了危害百姓多年的寇盗,稳定了当地的局势。当王阳明带领军队经过南康时,百姓沿途顶香迎拜。所经州、县、隘、所,各立生祠。远乡之民,各肖像于祖堂,岁时尸祝”。
4.病逝归途。自从正德十四年成功平定宁王之乱后,王阳明的身体状况不佳,疾病缠身,他多次上疏乞求回乡养病,但都被朝廷拒绝了。
嘉靖六年五月,王阳明五十六岁,朝廷命他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使其前去平定思恩、田州的流民叛乱。当时王阳明正在养病中,上疏请辞,朝廷不允。阳明迫不得已,只好动身前往。先是广西田州的岑猛领兵作乱,都督姚馍处置不当,无力平定。
流民头目卢苏、王受又多次挑战官府权威,犯上作乱。朝廷兵力多次围剿不成,于是命令王阳明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总管一切调度,倾力平定流民叛乱。嘉靖七年十月,阳明积劳成疾,病情加重,上疏乞休,没等到圣旨批准,就动身启程归越。
十一月二十五日,逾梅岭,行至南安登舟,南安府推官门人周积前来见先生,阳明以进学相勉。二十八日晚,船停靠在青龙铺,阳明已经是弥留之际。二十九日,召周积至船中。积拱俟良久,先生开目视之曰:‘吾去矣。’积泣下,问:‘有何遗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少倾瞑目而逝。”—位集立言、立德、立功于一体的三不朽者就这样走完了他壮丽奇伟的一生。
三、王阳明是明代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呈现在人们心中的王阳明形象是经过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文学创作模式而不断丰满的艺术典型形象。王阳明能够从众多的历史人物中脱颖而出,凭借的正是其良知思想和军事家的双重身份。
在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中,经历了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从出生就可以看出他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历史人物。王阳明少怀壮志,渴望报效祖国,无奈缺乏合适的时机。步入仕途之后,因上疏救戴”事件被流放到了贵州龙场驿当驿臣。
这段经历虽使他的身心遭到了重创,但磨练了他坚贞不屈、隐忍蛰伏的精神品质。在贵州龙场始悟格物致知,其心学思想得到发展。
从四十五岁之后是他在军事领域取得成就的巅峰时期,在他带领下的大大小小七次战役全部都取得了胜利,并且还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佳绩。在五十岁之际,因遭到奸佞忌恨,在生死一发间感悟到了良知之学的精髓,正式揭示了良知学。
王阳明作为集立言、立德、立功”与于一身的三不朽者,他的显赫军功及机智果敢、不畏强权的英雄形象成为了文学家们创作的绝佳素材。他组织人力重修城楼,解决了威胁百姓内外治安问题,设立专业的官员队伍来训练民兵,自己还亲自巡查安防,查案、断案公平正义,替老百姓伸冤,整顿衙内不良风气,约束下属行为规范,并且他还亲自编写《四书指月》改善当地儒学不振、科举不兴的现状。,其次,王阳明自身出色的智谋和果敢坚毅的性格特征。
王阳明作为有明一代的著名军事家、思想家能够在历史上永垂不朽,与他自身的性格因素是分不开的。上疏救戴”是王阳明整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直言进谏却得罪了阉党刘瑾,王阳明惨遭报复,在狱中受尽折磨之后又被流放到了条件艰苦恶劣的贵州龙场。面对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王阳明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用积极的人生态度来面对各种风雨挫折。
后王阳明被朝廷任命为左佥都御史,奉命前往南、赣、汀、漳平定叛乱,擒宁王,稳广西,平八寨等。人生的又一辉煌成绩得以开启。仅用四十余天就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谋逆,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佳绩。在王阳明的身上十分明显地体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道理。
复次,民间百姓对王阳明的支持和推崇。王阳明本身就是明代有名的历史人物,有显赫的功勋。王阳明在建功立业时并没有得到朝廷公平公正的待遇,平宁王之乱后,朝廷允诺给他的封赏实际上也没有给王阳明。民众十分同情王阳明这个显赫人物所遭受的不公正对待。
王阳明是忠君体国、知人善用的主帅,是积极行侠仗义的侠士。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从配角到主角。他一直保持他的初心,但行好事,从正念发心,正处看待变化,正眼看人。正心出发才能知行合一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