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主政山东时的打油诗

标签:
文化旅游历史 |
张宗昌主政山东时的打油诗
在民国奉系军阀头目中,除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外,可能就属张宗昌最具知名度了。张宗昌是个特别的存在,他绰号特别多,“狗肉将军”、“五毒大将军”、“长腿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
上世纪二十年代,张宗昌曾主政“孔孟之乡”山东省,他和韩复榘堪称民国主政山东的“绝代双骄”,两人均曾闹出不少笑话。张宗昌,军阀出身,被称为“三不知将军”,即他“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可知其人品和名声。
张宗昌没上过学,但他认为身为孔圣之乡的父母官,应该兴办教育,据此他创办了山东大学,也算做出一点贡献。其人喜好附庸文雅,他认为自己不带点斯文,不写点小诗,对不起孔夫子,所以他整天喜欢舞文弄墨,并曾出版诗集一本,到处赠送同乡、好友等。
1926年3月月,黄河决口堵口工程竣工,遭到灾害损失惨重的劣绅们为博取张宗昌的欢心,提议在大明湖为张宗昌铸造铜像、生祠。6月,时任护河务局长王谢臣将此事报告张宗昌。起初,张宗昌没理解用意,当场大骂:“我张宗昌督鲁以来,老天下已经不下于,显然是天怒人怨,我还有什么脸面建生词?”
张宗昌灵机一动,何不来首打油诗?说干就干!(憋住,不许笑,前方高能预警)一首《求雨》奉上,“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要难为俺张宗昌?三天不下雨,先扒龙王庙,再用大炮轰你娘!”这首打油诗,展现了张大帅为民请命的豪情。
张宗昌声名狼藉,那他写诗水平如何?看完本文大体就会明白。先看看他这首《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是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中那个“半城湖”,以风景宜人著称。张宗昌这首打油诗看起来很好玩,其实用济南话读才有意思,我有幸在济南呆了10多年,想一下用济南腔读这首诗的情形,简直令人捧腹,忍俊不禁。
天气不好,电闪雷鸣,咱们张大帅也会有感而发,这不《天上闪电》打油诗也出现了,“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不过,张宗昌写了如此之多令人喷饭的打油诗,最“经典”的一首还要算《笑刘邦》,
《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啊筛石灰。我听说过把雪比喻成雪白肌肤的,比喻成雪白鹅毛的,可我从来没见过有其他人把雪比喻成石灰的!张宗昌这又是头一份。
而且这一比喻非常形象有没有?筛石灰的时候,尘土飞扬,就跟下雪的时候漫天飞雪一个样子,比喻贴切,而且十分新颖,为他点个赞!
此外张宗昌这回又联系上了玉皇大帝,这就比较有意思了。前脚打算用大炮轰人家,后脚就觉得玉皇大帝在盖金殿呢?难道说之前那座金殿被老张你给轰垮了不成?
再看看下面这两首打油诗,一首《游泰山》,一首《无题》:《游泰山》: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无题》: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这两首打油诗虽然很粗俗,但说的都是大实话,可见张大帅是“性情之人”啊。再看看这首《天上闪电》: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张宗昌的打油诗很好玩,原因是贴近生活,通过眼前之景,信手拈来。这首打油诗张大帅用了比喻和想象的修辞方式,思路开阔,想象丰富,别说写得还真形象,在打油诗中算是不错的了。
再来看看张宗昌这首《咏雪》: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这首诗写得更形象,最后一句堪称“神来之笔”,将下雪比喻成玉帝盖金殿筛石灰,真是脑洞大开,这首诗和唐朝著名打油诗人张打油的代表作《咏雪》可堪一战。
张大帅下面这首诗是有骨气的,很值得称赞:《俺也写个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好一句“安得巨鲸兮吞扶桑”!波澜壮阔,气吞东瀛,就凭这一句也必须给张大帅点俩大大的赞!据说这句是别人指导张宗昌写的,不管如何,这句诗属于张宗昌,为整首诗增光添彩,就该点赞。
张宗昌的诗确实很打油,以大土话居多,但均来源于生活,写得很自然和形象,多诙谐幽默,茶余饭后读一读,感觉很好玩,读后令人心情愉悦。
张宗昌的诗做到了“老妪能解!稚子能诵.这是白居易想要达到的目标,每写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奶奶听,直到老奶奶一听就能明白,那这首诗就算写成功了!
而张宗昌的这些诗,我们刚才都领教过了。那不仅做到了老妪能解,还做到了读一遍就能背上的境界。难道说张宗昌真的可以登上诗人的殿堂吗?
这当然只是一种调侃,不过张宗昌能写出这么多诗来,也至少证明张宗昌是有点学问的,只是学问不到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