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收藏文化 |
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在《修身》篇中所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大智慧者,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志不强者智不达。顾名思义意志不强的人,智慧不会通达。意志坚强的人为了达到一个坚定的目标可以不顾一切,经受所有的挫折,挥开所有的阻挠,排除所有的障碍,义无反顾,大步向前,永不回头,在此过程中增强自身的智慧。
正如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云“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正如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败吴国,成为春秋霸主。
古人有许多关于志向的名言警句:有志者事竟成。志当存高远。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明确志向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人有了志向,就会激励自己走向一条与时俱进、迎难而上、充满智慧的人生之路,就会对自己严格要求,就会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闲难,他的聪明才智才会发挥出来。
后者的意思是言语不诚实的人,做事也不会有结果,是对道德修养的要求。言语诚实是德的要素,是一个人诚信的基础,做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
追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以诚实守信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获得了百姓信任,从而推行了新法;曾子为了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亲自把家里的猪给杀了。
然而,我们也看到,因失去诚信导致国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来:商纣失信,加速了国家的灭亡;吴三桂失信,留下千古骂名。信为德之首,一个没有诚信的人恐怕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信口雌黄、左右逢源、耍小聪明只能得意一时,终不是长久之计。
我们常说做事先要修身,修身的前提应该是诚意,孔子曰:“唯天下至诚,为能近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语出中庸.诚意)。意思是说,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才能发挥天赋的本性,能发挥天赋的本性就能发挥众人的本性。工作亦是如此,诚信是团结协作的前提,是团队精神的基础。
意志可决定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路?怎样走路?走向哪里?坚强的意志是我们成就一番事业的核心力量。诚信是一个人品质中的要素,是德的主要组成部份,“德才兼顾,以德为先”就是要把德的因素放在首位。
言而有信,做诚信的人,以诚信来修身,以诚信对待同志,以诚信对待事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做一个有责任感,对历史负责的人,这就是大智慧者。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君子不以水为镜,君子以他人为镜。以水为镜,只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以人为镜,可以知道吉凶和祸福。
唐太宗曾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好的弓箭难以拉开,却能把箭射到很高很远;好的马驹难以骑乘,却能负载重物到达远方。墨子认为杰出的人才,难以调遣。但他能实现君主的目标。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事情不能做到有始有终,就不要做其他的事情;如果一件事还没弄明白,就不要追求见多识广。墨子认为君子务本。务本就是修身。如果没有把身心培养好,就如同树木没有扎好根,不能枝繁叶茂。
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天地从不夸耀自己明亮,大水从不夸耀自己清澈,大火从不夸耀自己炎烈。
君主不炫耀自己的德行,才能成为众多人的首领。墨子认为有德而不炫耀,才是真正有德。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做官虽然需要才学,但是要以品行为本。墨子认为选用官员,要把品行放在第一位。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声不会无根而生,荣誉不会自己增长。事业成功名声自来。墨子认为事业成功就会带来名声。名声和荣誉不能弄虚作假。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智慧的人用心如镜从不多说话;他们出力虽然很多但从不夸耀;所以他们的名声荣誉传扬天下。墨子认为致力于空谈又很少付诸行动的人,没有人会听从他。有功劳却喜欢夸耀,没有人会认可他。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钓鱼者弯下腰钓鱼,不是对鱼儿恭敬;捕鼠者以香饵诱鼠,不是他喜欢老鼠。鲁国君主问墨子「我有两个儿子,一个喜欢做学问,一个喜欢仗义疏财,哪个做太子合适呢?」墨子说「钓鱼者弯下腰钓鱼,不是因为对鱼恭敬。而是希望钓到鱼后烹煮着吃。事情不能看表面现象。要观察他们的志向和品行,然后就可以做决定了。」
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长江黄河里的水,它们的源头不会来自一处;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来自一只狐狸的腋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甘甜的井水最先枯竭;高大的树最先被砍伐。墨子认为君主应该善待贤士,保护好他们。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源头浑浊,流水就不会清澈;不守信用,名声必然会败坏。人无信不立。
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家贫却学富人吃穿用度,用不多久就会招致灭亡。墨子对卫国大臣公良桓子说「卫国处在齐晋之间,又是小国。如果学大国那样吃穿用度,会招致灭亡的。」
口言之,身必行之。说到就要做到。告子曾对墨子说「我可以为政一方」墨子说「你说到却做不到,这是管不好自己。自己都管不好,如何为政呢?」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节俭就能昌盛,奢侈就会灭亡。墨子认为圣人注重节俭。小人却喜欢奢侈。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善行不是出自内心,就不会长久;行为自身不能明白,就不能树立。墨子认为名声、荣誉不能通过机巧获得,必须靠身体力行。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心中没有长远的考虑,临事就不能应变自如。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兼相爱、交相利。如果做到相互关怀爱护,那么都能从中获取利益。墨家学派的「兼爱」主张。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食物能常常吃饱,才会去追求精美;衣服能常常穿暖,才会去追求华丽;居住能常常安定,才会去追求欢乐。墨子认为人们的需求是有层次的,但是有前提。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不义就不能让他富有,不义就不能让他显贵,不义就不给予他信任,不义就和他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