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戚人自亲

标签:
教育旅游时评文化娱乐 |
门前拴着高头马
不是亲戚人自亲
《增广贤文》说:“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放着讨饭棍,亲朋好友不上门。”旧指人情势利,攀高结贵,只要有钱有势,人人都会来奉承。这就是社会的真相。
穷人在十字街头耍十把钢构,钩不着亲人骨肉;富人在深山老林,抡刀枪棍棒,打不散无义宾朋!英雄至此未必英雄,大英雄光明磊落抵不过“饥寒穷”三个字,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俗话说:“树粗不一定价钱贵,人老不一定有地位!”在这个社会上从来都不是以谁资格老来论英雄的,一直以来都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高低或者掌握的社会财富多寡来决定应该享受到哪种待遇,根据双方今后是否能互帮互助来决定关系的亲疏与远近!
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这是从古至今都不曾改变的定律,既然能长期存在就有其存在的道理和价值,这条定律自然还也继续流传下去!
人在低谷,不谈格局,生存才是王道,身处逆境,不谈情怀,务实才是根本。但人性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风景里仰望别人,哀叹自己的命运,蹉跎自己的人生!
人生百般滋味,百般无奈,在生活面前,除了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强大,并无其他更好的选择。人们只看到别人吃肉香,没看见人家养猪难。别人表面的风光,都别人背后日日夜夜努力付出的结果!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人生谁不是遍体鳞伤?与其心情抑郁低落,萎靡不振的擦拭自己受伤的心,不如坦然一些,因为,只有经历了人生的洗礼,变的强大了,才能从容淡定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磨难!
这个社会没有一份工作不委屈,也没一处人际关系不复杂,更没有不辛苦的人生。我们要想过的舒适,有面子,也有里子。就不要躲避困难,更不要摆烂人生!
人的一生,谁不是在忍受生活的疲劳,为一件件琐事担忧。人过五十才明白,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你的“认知”
如果以五十岁为界限,那么前半生靠什么改变命运?靠颜值,你会变老的;靠拼爹拼妈,你会输得很惨,毕竟父母会变老;靠投机取巧,就更不可能了,不劳而获是一个坑;靠找一个好的对象,会特别失望,因为谁都没有义务养活谁。
当然,你还会想到,“出门靠朋友”。找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鼓作气就可以发家了。某些亲戚,也是可以依靠的。别想了,大部分的依靠,都是“想得美”。
“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岁,发现自己是无依无靠的人,并且还有孩子和父母靠在你。未来的养老问题,还得靠自己。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过不好认知之外的生活。”
目之所及是眼界;心之所想是梦想;身之所感是福祸。你真正超越的人,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俗话说:“小富靠运,大富靠命。”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想要改变命运,首先就要改变对“命”的认知,而不是听天由命。
求进是梦想,退步是理智。有人把五十岁当成新的开始,也有人当成是结束。人生就是抛物线,五十岁在最高点,也是自己有“天花板”。这就是“结束”征兆。生而为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谁都有大器晚成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定义的“开始”。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在人生的半路上,遇到了刘邦。因此他混得风生水起。在他被刘邦赏识之前,学习了《太公兵法》,还做了谋杀秦始皇的壮举。因为读书多,做事有经验,因此他的认知,成就了自己。
当西汉建立之后,张良进入人生下半场。他恪守“疏不间亲”的原则,说:“我本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家败国亡,变成了布衣。现在,被封了大官,应该满足了。”说完,就隐退了。
作为普通人,你要怎么选择人生呢?根本的准则,就是你的认知。当你的认知在现有的高度之上,你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当你觉得疲惫了,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把握了,就应该“认怂”。
我们有句口头禅:“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就是说,认知和现在拥有的东西,相辅相成,一旦失去了平衡,就应该主动避让了。
欲望是无法满足的,梦想是不一定可以实现的,我们能够实现的,是“控制欲望、自我满足”。根据认知去决定进退,不会犯“冒进”的错误,也不会“随意放弃”。
提升自己的认知,人生才会越来越好。人生的下半场,有的人,路越走越宽,而有的人,却道阻且长。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认知觉醒》中有提到过,人的一生有三次重要的认知觉醒,完成这三次认知觉醒,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好地前行。
看过这样一句话,今天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外界的压力与竞争,而是我们内心的模式。这些模式决定我们看到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如何思考以及最终成为怎样的人。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德韦克教授认为,决定人与人之间差异的,不是天赋,而是思维模式。她将人类的思维分为两种类型——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思维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设置一个能力的天花板。而成长型思维的人,总把挑战当作成长的踏脚石。
有这样一句话:“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便是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之处。《人生不设限》里有一句话:“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
群峰峻岭常有,艰难险阻常在。能在荆棘载途中披荆斩棘,能在杂草丛生中踏出平坦大道的人,都是拥有成长思维的人。当一个人从固定思维转变为成长思维,意味着他愿意做更多的尝试,让更多更好的可能进入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