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标签:
佛学教育时评育儿 |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篇》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人活着,这个世上最难的事情,应该就是和别人相处了,因为如果要想相处快乐就需要做到改变自己,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性子来。
对于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为阅历的不同,对事情的看法自然也就不同,这无关乎对错。因此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不要总是考虑对错,可能你没错对方也没错。
要想和别人相处舒服,就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虽然这个世上并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你完全可以尽量靠拢。在与人相处中,真正舒服的关系是和而不同,能做到尊重别人的不同,容得下别人的行为。
和而不同,就是最好的关系状态。认知不同,少言气和。《论语·卫灵公》中说:“不可与之言而言,谓之失言。”说话有方,出言有规。若一味和认知不同、观念迥异的人争论对错,最终不仅无法达成共识,还极易生出事端,伤了和气。
一、尊重不同,才能更好相处。一个人最大的傻,就是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当别人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时,就会特别生气,甚至觉得对方是故意的。其实,对方不是故意的,他只是和你不一样罢了,因为彼此的认知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自然就无法和你一样。
看过一则故事。有一年轻人,曾来到北极附近探险,这里漫天飞雪,全年都被冰霜覆盖。期间,他遇到一名当地的老人,便相约结伴前行。年轻人望着天空,对老人感慨地说:“一年四季,你只能看到冬季,真是遗憾呀!”
老人有些生气地说:“胡言乱语,何来四季?”年轻人不服气:“真是孤陋寡闻,一年明明就是四季。”于是,两人争执起来,互不相让,最后大打出手,分道扬镳。
孟子曾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生活环境不同,人生经历有别,因此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各不相同。不争执无关对错,不否定他人认知,才能避免祸事,彼此相处融洽。认知不同时,不多言,不纠正,是一种相对和谐的相处方式。
二、位置不同,包容事和。苏轼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角度不同,给人的感受就不同;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会不同。能够换位思考,包容差别,便会提升格局,扩大心胸,从而遇事总能思虑周全,处理得当。
明朝时期,有一年,南方发生水灾,数万百姓流离失所。朝廷拨款赈灾,任命首辅张居正去监管此事。
一路向南,打理各级关系,张居正花了不少经费。这本是朝廷默许的事,不过当时有一个刚上任的言官李林,上奏弹劾张居正徇私枉法。
有人为他鸣不平,张居正却说:“弹劾官员是言官分内的事,站在他的角度来看,他做的并没有错,还是不要因此误了正事。”于是,他继续专心赈灾,很快就安置了百姓,平复了灾情。
也正是因为他懂得转换位置,理解他人处境,所以面对非议时,能不去斤斤计较,行所当行,从而做出卓越的成绩,为后人钦佩。
可见,占居高位时,包容低位时的狭隘;站在局外时,理解局中人的限制,时时转变角色,处处换位思考,才能万事不惑,事事和顺。
三、选择不同,尊重人和。《中庸》有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花开百样,各自绽放,万事万物皆是如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尽相同,尊重不同选择,便是彼此之间最大的诚意。
胡适和陈独秀之间的友谊便是这样。早年间,胡适和陈独秀都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一起致力于解放大众的思想,经常彻夜长谈,同为最亲密的战友。后来,两人意见出现分歧,虽然分属不同的政派,但并未因此诋毁对方,而是经常写信交流,也常在人前称赞彼此,到陈独秀去世前,还一直互通书信。
《论语·子路》中说.:”近者悦,远者来。”越是境界高的人,越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了解别人的品性,在选择上不勉强,在修为上能欣赏,故而富有魅力,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贵人益友。生活中,既能尊重不同,又能相互欣赏,便是高质量的相处关系。
《三字经》中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的本性相似,但是后天成长环境不同,觉醒程度不同,行为习惯便会相差甚远。认知不同时,沉默少言,气和免争执;位置不同时,换位思考,事和少纠缠;选择不同时,理解尊重,人和交贵友。
四、将心比心,尊重别人。每个人既是社会关系网上的一点,也是鲜活存在的个体,我们总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自己的心感受世界。家庭出身、教育经历以及性格的不同,使我们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菲茨杰拉德曾说:
世间百态,生活的滋味唯有尝过,方知酸甜苦辣并不同。像康德所说的那样: “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并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的去理解。”
理解那些无法感同身受的悲欢,体谅那些从未体验过的难处,因为温柔和真诚可以共鸣。学会尊重,懂得换位思考,用另一双眼睛去观察,用另一个角度去想象,我们可能会惊讶,原来可以这样。
五、不忘初心,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是格局,尊重自己则是智慧。不因寂寞而融入一个不合适的圈子,不因孤独而寻找一个不适合的人,守住自己的本心,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讨得别人的欢心,会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不得不做的事。我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感情坚固,让关系亲密,但恰恰是这些无用的努力,让我们失去了最真实的自己。
没有一段感情可以靠一方的退让来维持,也没有一份尊重可以靠一味的屈服来获得。尊重是相互的,认可的基础源于实力。当我们有足够强大的信念,足够丰盈的心灵,自然会生出魅力吸引别人。
永恒的生命需要纯洁意志的支持,长久的关系则需要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从来不是处理关系的良方,也不会让我们真正成熟起来。
胡适说过, “你们要争独立,不要争自由,没有独立,即便是自由,最终也会变成其他人的奴隶。”人格独立,方可拥有彻底的自由,即使在人声嘈杂处,也要去倾听内心的呼唤。
海纳百川,显宽阔胸襟;不同凡响,显世界多彩。尊重别人,万物皆能容;尊重自己,万事有始终。余生,愿我们都能做到和而不同,坚定自己的立场,也尊重别人的思想,从而拥有平稳长久的关系,彼此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