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换位思考才是顶级修养

标签:
健康教育旅游时评育儿 |
懂得换位思考
才是顶级修养
人间百态,各有所难,我们每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看不到全貌。仅仅以自己所见到的世界去揣度他人的生活,其实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未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没有经历过别人的人生,就不要把自己架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指责别人,更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严格要求别人,毕竟每个人对是非善恶的定义不一样,每个人的追求也不一样。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半是自以为是造成的,因为我们习惯了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如果不加以调整,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固执己见,那么就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伤人伤己。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即想其所想: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及解决问题,将心比心。
接纳个体差异是前提。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一定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都不一样。世界也正是因为个体差异才如此丰富多彩。
君子和而不同,当他人的言行举止或者思维方式和我们不一致时,不要轻易去指责,更不要以我们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要学会尊重,学会包容,就像我们也期待着他人对我们的尊重和包容一样。
抓主要矛盾是基础。任何事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一定与外界有着相关的联系。因此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要急着马上去解决,而是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事情的前因后果,从而帮助我们快速的定位问题,抓住主要矛盾,进而对症下药。当我们察觉到问题时,可以试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一番,或许能发现新大陆。
学会倾听是关键。沟通一定是双向的,但当产生矛盾时,在双方情绪对立的条件下,如果不顾及对方的想法,沟通往往会演变成自说自话。倾听对方的想法,既能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对方的痛点和立场,又能让对方感受到重视和尊重,从而消除对立情绪,消除误解,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是一场思维的碰撞,目的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处理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遇到想不通的问题,不妨试试换位思考,那时你会发现,那些看起来不可理解的事情居然说的通了。当事情被理解了,人也就释然了,生活也就会变得无比轻松了。
真正要解决问题,首要的是活好当下,接受现实。务实,就是把眼光投放到眼下的事物上,把心思用在当下的事情上。
无论是解决当下的困境,还是人生道路上的难题,进行深度思考显然更为有益。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关键的第一步在于稳定情绪。我们只能在水面平静的时候才看得清上面的倒影,也只能在情绪无纷扰的时候才能看得清问题的本质。
进行深入思考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跳出“框架”。在日常工作中,给你一个方案模板,再给你需求,普通人思考的可能就是:我要找什么样的内容来填充这个模板。
但聪明人可能会想,这个模板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它的结构是否合理?它是否是最符合这个需求的模式?这里面能否有什么可以优化的空间?
最后的一个原则,思考要有持续性和开放性。对于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在思考中不断的接纳各种输入,包括自己的阅历、阅读以及与人的交流,然后再思考,再接纳输入,直到最后洞察本质。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
在庄子的《达生》篇中,有一个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有一天,孔子要到楚国去,他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在用粘杆粘蝉,动作轻巧地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
孔子说:“先生的技术真是巧啊!这其中有窍门吗?”驼背老人告诉孔子:“我有我的办法。虽然粘杆很长,在杆头上的黏丸也不好掌握平横,蝉也爬的很高,我却可以勤加练习。
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我可以在在竿头累加两个黏丸而不会坠落,失手的情况就会变少;当我练到能在杆头累加三个黏丸而不掉落,那么十次黏蜩很难再有一次失误;当我练到了能累加五个丸子而不掉落的时候,黏蜩就会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黏蜩的时候,我会站稳身形;虽然眼前的景物很多,但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聪明的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正如老者黏蜩一样,心里在分析问题,手上在解决问题。
当问题一时难以解决的时候,他们愿意付出成百倍千倍的努力,去攻克难题,提高自我。如斯强者,何愁不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呢?要懂得换位思考。站在自己的立场,看到的只是片面;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和矛盾。
婚姻里,丈夫希望妻子温柔贤惠,妻子希望丈夫有责任心;职场里,员工希望老板别空谈理想,老板希望员工积极上进;出租车上,乘客埋怨司机开得太慢,司机吐槽路上太堵。
谁都没错,只是位置不同而已。人若总想着改变别人,不懂得反思自己,只会加剧现存的问题,恶化彼此矛盾。懂得换位,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解决问题最高明的方法。
换位思考,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由此,既是考虑他人,也是解脱自己。和认同感,但它们也可能成为限制我们成长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