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天眼赢得人生

标签:
文化时尚情感收藏时评 |
打开天眼 赢得人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仰望星空,写下长诗《天问》,期待探索宇宙的奥秘。何谓“天眼”?有些修行人能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事物,也就是俗称的“开天眼”或“天眼通”。
那么怎么提高认知?必须得学会开“天眼”。每一个人,对社会的认知都不一样,这取决于很多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你所站的位置和视野。
前面文章里提到过,社会是一个天然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极少数的上层,塔腰是小部分的中层,塔基是占绝大多数的底层。
底层的人看社会,犹如站在金字塔的塔基处仰望,视野很小。底层看社会靠的是眼睛,用的姿势是仰视,格局就在眼睛看得到的地方,眼界就是目力所能及处,他们看见了什么,就认为社会是什么。
很多人常说的一句话:生活就是茶米油盐酱醋茶。喜欢说这句话的人,大概率就是一辈子生活在底层的普通人,每天需要与生活的琐碎与零乱纠缠。虽然有些扎心,但却是很多人每一天的现实。
中层的人看社会,犹如站在金字塔的塔腰处平望,视野高了一些。中层看社会靠的是头脑,用的姿势是平视,眼界是思想所能及的范围。他们的自我情感、人际关系、工作生活能扩展的范围,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
他们有眼前的苟且,也有远方的追求,“茶米油盐酱醋茶”早就不是关心的问题,情感归属、人际和谐、工作机会、生活质量是他们的追求。但是他们又常常陷于自我的局限之中,受限于思想的边界,看不到社会的全貌。
上层的人看社会,犹如站在金字塔顶端俯瞰,所以更容易看清社会全局。上层看社会,靠的是站位,用的姿势是俯视,格局在于全貌,所以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社会的轮廓、骨骼、经脉、血液循环,也就更能明白社会如何运动、如何发展、如何更替。这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开了“天眼”。
然后呢,他们开始制定规则,制定秩序,让社会按照他们的想法来运转、发展。这是上层与中下层最大的不同。这也造成社会结构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形态。
怎么才能开启“天眼”?虽然大部分人都没有可能站上金字塔顶端,获得俯视世界的格局和眼界,但依然可以尽量去研究分析社会的结构、规则、运动轨迹,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社会这个“大型游戏”真正玩好,玩出水平。
一个人只有忘记眼前的“茶米油盐酱醋茶”,忘记自我的纠缠,他才能更容易地提高视野,看清人类社会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因为眼睛能看到的、自我所纠缠的,大多是假象、表象。
人类从动物群居演化而来,根本动力是求生存。即便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求生存依然是人类社会最最基础的根本需求。
基于这个根本需求,人类社会不断进化,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科学、生活方式等等,都早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只要求生存这个根本需求没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则就不会改变。
当然所谓的“天眼”也有不同的层次,能见的事物的层次也大下相同。天眼的传说其实大量存在人类历史上,只是很少被人当真罢了。因为,即使存在着一个大部分人利用正常双眼却“看不见”的世界,你实在很难把它说清楚,更难以让人相信,对吧!
在《封神演义》中,杨戬也有三只眼睛,即除了正常的双眼外,在额头眉心之处还有第三只眼。这只眼睛平时不轻易打开,但是一旦开启,便可以透视物体、洞悉三界。
关于第三只眼,道家素有“泥丸宫”之说,确认了人第三只眼的存在。佛家也有相同说法,佛寺的众佛及菩萨像有的也塑有三只眼睛,而第三只眼也都在额头的眉心之处。
特异功能实验比如手指识字、耳朵听字等证实,人不用通过正常的双眼,而通过特异视觉认字和对色彩的辨认,也能达到与正常双眼基本一致的效果。如此说来,我们大脑中确实还有另外一只神奇的眼睛,这只隐藏在大脑里的眼睛就是“第三眼”或称“天眼”。
“天眼”在大脑的哪一个部位呢?有人说是松果体,也有人说是比松果体更深入的一片区域。与松果体有交集,但不完全是松果体。
从人体的脸部前方看进去,松果体的确是在眉心的后方,如果从头顶往下看,则是在百会穴的下方。这正是道家所说的泥丸宫、上丹田。《云笈七签》卷三十三:“眉中却入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三寸为上丹田(泥丸宫)”。
而在佛家的密宗里,就是“无上瑜伽”所说的脉轮中的眉间轮,它位于两眉间三角骨内中脉上端,被称为第三眼脉轮,是两眼之间的能量中心,我们的一双眼睛正是由它来提供能量的,并且认为此轮与修习的“天眼”有关系,它掌握我们“灵视”所能达到的境界和强度,是透视现实物质世界、看到灵魂世界的窗口。也被称为“天眼通”,是佛教的“六神通”之一。
天眼在哪?现在医学上较趋向认为第三只眼就是松果体,松果体的功能与正常两只眼睛虽然功能有所不同,但还是有密切联系的,松果体不但通过神经系统与眼睛相互联系。而且松果体与眼睛一样,对光有很强的敏感性,松果体在白天或天晴时因为强烈的阳光而受到抑制,分泌的松果激素就会减少;而在晚上或阴雨天时,则会分泌较多的松果激素。
此外,人们发现在第三眼的组织结构中含有钙、镁、磷、铁等晶体颗粒。刚出生的婴儿根本没有这种奇怪的称之为“脑砂”的东西,在7岁之前的孩子中也极为少见,但是在15岁以后,“脑砂”的数量就开始逐年增加,或许“脑砂”就是使第三眼失去透视功能的主要原因。这也可以解释有些民间传说认为,有些7岁前的小孩都有“天眼”,能看见一些成人看不见的东西。
一般认为,刚出生的孩子,带着先天淳朴的天德能量,天真无邪、心无杂念,灵魂相对成年人更接近宇宙万物的至真至善,慧识还未屏蔽,因此可以透过“天眼”看见更高维度的东西(如灵界的灵魂之类)。
但随着后天的生活,及现代社会只注重智能开发教育而忽略了天生的慧识的保护和开发,还有人的后天欲望渐起,对物质的需求渐成主流,更忽视了精神的需求即灵性的洗礼。孩子的天真淳朴慢慢消磨殆尽,天眼也就逐渐闭合了。
道家谓“天眼”,佛家谓“识海”:炼气有成者每日以气温养之,久而能视人身之气,人有五脏六腑,各属五行,开窍于五官,气华于面,因此能望其表而知其里,气机交感,因此能望其色而断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