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低谷,唯有自渡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育儿 |
人在低谷,唯有自渡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宕起伏,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也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很多时候,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及时清醒冷静下来,让自己看到生活的真相,看到生命的本真。
尤其在人生低谷时,你越是期待着来自别人的帮扶,往往越容易遭受到巨大的失落和失望。人生路途里,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帮你,或是代表你走完这条路,而你自然靠自己一人自立、自强、自渡。
人在低谷,戒懒惰,戒骄躁。曾国藩曾云:“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人活着,之所以会变得平庸,之所以会变得失败,就在于做事懒惰,做人骄躁。也正是因为做事懒惰,做人骄躁,所以容易陷入人生低谷里。
不过,这些人通常哪怕处于失败的困境里,他们也不会试图从自己的身上找到原因,而是一味地埋怨社会的不公,以及世道的现实。他们认为自己一旦向外界发泄了自己内心里的愤懑和不满,自己心情爽了,就不吃亏了。
实际上,这种既不治标,也不治本地处理问题的方式,非但没有解决掉自身的问题,还加剧了问题的严重化。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会做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里,自己只管努力,只管踏实,只管勤奋,其他的交给时间。在不动声色的过程里,在背后默默积蓄能量,潜心耕耘,静待花开。
人处在人生低谷里,就该做到冷静下来,切忌还处于懒惰的状态里,更需要戒掉骄躁的心理。通过这样的修炼,我们才能在整个过程里,逐步地在抽丝剥茧里找到人生的生机和转机。正如亦舒在《直至海枯石烂》中说的那样:“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水深不言,人稳不语,人在低谷,要保留真实的努力,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更有谦逊追求的境界。
人在低谷,只靠自己。如果一时的低谷,你就老想着得到别人的帮助,想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那么,一旦养成了这么一种依赖别人的习惯,久而久之,这种依赖的惯性就会害了自己。
因为往后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们第一时间所想到的不是去认知这个问题,认证自己的观点,也不是如何面对和解决问题,而是想要求助于人。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就怕当哪天我们满以为信得过的人,因为自己不断地求对方帮忙,让对方逐渐寒心失望之后,便疏离了自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待在人生低谷里,还能怎么办?
有人说,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赢在未来。始终要相信,乐观者之所以能够赢在结果里,就在于他们借鉴了悲观者的思想,看到了其中的远见,同时又可以从中找寻机会,赢得战果。
拥有这种格局的人,那么当自己真正落难了,也会告诉自己,不求于人,是自己的底气,更是一种留给自己的体面。所以,人在低谷时,考验的不是我们当下所具备的,而是往日我们所准备的。
往日我们准备得有多充分,那么在当下所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就有多少的底气和信心去面对。那么,人又该如何做到靠自己呢?
靠自己,说白了就是靠自己的底气,而底气源于一个人的能力,而一个人的能力,在于自身在成长的过程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养成的好习惯。
正如陀思妥涅夫斯基所说:“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所以,一个人后半生成功与否,在于自己的前半生是否养成了诸多的好习惯。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好的习惯一旦多了,自然在综合能力上的表现也就显得更为优秀且出色。这样的优秀人才,非但能够成为自己的靠山,还能成为身边人的靠山。靠自己,才算一种底气,才能在低谷时,保留触底反弹的勇气和自信。
自渡。人呢,活着的时候,如果想要活得漂亮,活得有底气,活得令人羡慕。那么,就应该及时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清空自己,提升自己,升华自己。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投资自己,让自己真正能够从现实里得到更多的打磨,也能够从中真正变得成熟、沉稳以及强大。
而一切的原因在于,在前半生的打磨和打拼里,让自己见识到更多的人性,以及社会的现实性。然后,又运用这些经验和智慧,让自己在遭遇人生低谷时,敢于一人面对,淡定自渡。从容地吞下委屈,咽下痛苦,熬过难关,然后遇见曙光,成就大业,锋芒毕露。
人生活在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酸甜苦辣,起起伏伏。生命不可能一直处在高光时刻,偶尔的不顺或失意,都是寻常事。如何度过人生的灰暗时刻?
低谷时,请保持沉默《晋书》中有云:“饥则附人, 饱便高飏。”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句台词:“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独是常态,一个人即便有爱人,有子女,有朋友,但是他归根结底是一个人。因为他的感受情绪,永远只能自己体味,别人可以同情,但是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所以,身处低谷,虽然内心充满了痛苦,但是永远也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理解。
低谷时,请放平心态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当我们的人生突然陷入困境,遭逢不测时,难免会心态失衡。或者陷入对过去生活的懊悔,执迷于自己曾经的决定导致了如今的处境,整日痛心于那些无法挽回的事情,无法面对现实。
古人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王阳明因为仕途不顺,遭到了皇帝的贬斥。生活一度变得非常落魄,沦落到只能在山上栖身于茅屋石洞之中。他看着这样简陋不堪的住所,却没有陷入对自己处境的绝望之中。
《幽窗小记》中说的很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人生就如同江河海潮,有高潮,也必定有低谷。我们身处其中,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登高跌重,都是常有的事,我们不必执迷于一时一刻的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身处变故困境,也能保持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低谷时,请继续奔跑。古人说:“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自己相信的事情,一定不能因为难以达成而退步,一退步,便是万水千山。
《乞丐囝仔》讲述了作者赖东进的故事。他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父亲是盲人,母亲和自己最大的弟弟精神都有问题。全家十四口人,全仰仗他一个人乞讨过活。
不仅如此,他还只能在坟墓里睡觉,这一睡就是十年,从墓地搬出来之后,换了一个条件好点的地方——别人家的猪圈。物质生活已经如此这般让人难以忍受,可是父亲又是个脾气暴躁的人,时常用麻绳将他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毒打。
残障的母亲也无法给予他应有的母爱,反而需要他来照顾母亲的生活起居。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时常人难以想象的成长环境。可是赖东进即便身处这样的生活环境,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要向世人证明,即便是生而为乞丐,也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创出一片天。
《警世恒言》 中有云:“人有逆天之时,天无觉人之路。”人处在低谷时,更不可以轻言放弃。真正的强者,能从逆境中锤炼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正视低谷,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有起有伏都是寻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