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全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标签:
佛学教育情感时评娱乐 |
人生难得全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在世,必然会遭遇到这样或是那样不如意的事:有人事业无成,碌碌一生有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有人家庭失和,妻顽子劣……可以说,人生正是由这诸多不如意构成的。“万事只求半称心”,并不是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的表现,也不是消极无奈、暮气沉沉,更不是玩世不恭、庸碌无为,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心灵状态。为人处世,如果能经常做到摒弃浮躁心态、排除外物干扰、清除私心杂念,潜下心来钻研,那更有可能在平淡的生活和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起的业绩。
莫言在《檀香刑》里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十全十美。”花开则谢,月满必缺,十全十美之后,紧接着的是凋零与缺憾。所以老祖宗的智慧常讲一个“半”字。清代的李密庵有一首《半半歌》:
“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看懂了这个“半”字,就能品出人生的真味。
友谊:一半是牵挂,一半是忘记。清代诗人厉鹗《赠友人》一诗中写道: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朋友不一定要经常联系,但肯定不会忘记对方。偶尔想起对方,心中还是会泛起一丝丝的牵挂。
无事时的互相惦记,才是朋友的真正标准。有些人,虽然也叫朋友,但是惯于趋炎附势,捧高踩低。你以为他是崖畔一枝花,其实不过是人海一粒渣,这样的朋友都是人生过客,忘了最好。朋友无需太多,二三知己,远胜万千泛泛之交。
家庭:一半是付出,一半是收获。汪曾祺先生说:家人闲坐,灯火可亲。家是永远的港湾,有家,人间才充满温暖。一个幸福的家庭,需要每一个人付出努力。
《浮生六记》中芸娘曾说: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打马而过的光阴里,一家人晨同朝阳起,暮看夕阳下。小日子平平淡淡,忙忙碌碌,有付出,也有收获。压力山大的时候,看看家人的微笑,喘口气,歇一歇,想一想,再继续前行!
孩子:一半是天赋,一半是培养。王朔《致女儿书》中写道:你在宇宙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每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各自的花期不同。
些花,破土而出后便能灿烂绽放;而有些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期。多给点耐心,不要看到别的种子开花结果,就断定自己孩子不是好种子。相信孩子,静待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从一开始,他就注定是要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工作:一半是运气,一半是努力。稻盛和夫说: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每个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工作,工作不仅是养家糊口的保障,也是磨练意志,走向更好人生的台阶。
只为薪水工作的人,工作永远陷入平庸之中。工作,就是越做越会工作,越会工作越有机遇。你只管努力,努力到老天爷都要情不自禁的帮助你,这样结果总不会差。
金钱: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周国平说: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为了这次好的东西,而把最好的东西牺牲掉了。金钱拯救生命时,它是天使;人为金钱丧命时,它是魔鬼;满足正常需求时,它是天使;膨胀私欲妄念时,它是魔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金钱本身没有罪恶,只是人类对金钱的贪婪是所有罪恶的来源。
幸福:一半是争取,一半是随缘。幸福是什么?幸福看似虚无缥缈,实则触手可及。当你渴了的时候,有口水喝,不去羡慕别人的功能饮料;当你饿了的时候,有口饭吃,不去嘴馋别人的山珍海味。这就是幸福。面带微笑,努力争取,尽人事听天命,便会幸福。可如果你连桌上的饭都不肯伸手去拿,还要等着别人喂你,那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梦想:一半是勇气,一半是幻觉。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为了梦想而奋斗。人活在世上,举步维艰,多少人经不起尘世淬炼,走着走着就忘了初衷。
每一个人,都应该播下一个梦想的种子。梦想,永远在远方,或隐或现,也许一辈子都难以实现。就像那天空中的雄鹰,因为对蓝天的渴望,雄鹰才搏击长空,虽然穷极一生,雄鹰也飞不到蓝天之上。
但梦想的真正意义,在于勇敢走出第一步,为梦想付出行动,而不是干望着梦想,整日做白日梦,虚度时光。
生活:一半是烟火,一半是清欢。生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烟火味。学会在烟火味中寻找清欢:阳台上的盆栽,盆栽里的花香;床头边的书卷,书卷里的远方;墙上的挂画,挂画里的故事……
一草一木,一书一画,一茶一饭,目之所及处,心之所及处,处处是清欢,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一颗发现诗意的种子罢了。
明白存心中,糊涂过人生。在明白中糊涂,在糊涂中明白,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明白其中道理,学会释然,人生处处是风景。
杭州灵隐寺有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半”,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往后的人生,愿我们都不再苛求面面俱到,事事周全。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一半一半,就是圆满。
半称心”是在告诫人们世间没有完美之事,不圆满才是真正的圆满,奉劝世人要从容、豁达,乐天知命、为而不争。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智慧。眼界放宽,心平气和地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人生几十年,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都有,故称“百味人生。”世界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就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平心静气胸无太多的杂念,才能及时把握机遇、化险为夷。
万事只求“半称心”,是胸襟宽广,是淡定从容的处世哲学。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不设置太玄的目标,不盲目的去攀比。不生非分之想,不贪非分之财。可能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但也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可能我们达不到某项目标,但也不要一味得垂头丧气。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祝福,反而那些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更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因此,这种“半称心”的生活,这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自然舒适的生活态度,也被林语堂先生称为“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让我们珍惜拥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以求通达明智、沉浮自如。人生的路上,固守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不为凡尘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已的人生不断得以升华。
不去强求完美,做真实的自我,让人性回归到本真的状态;不苛求自己,不委屈自己,努力不懈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就在身边;万事只求半称心,这不是玩世,这是求是。追求“半称心”的生活,不是无奈和消极,而是一种豁达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