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标签:
佛学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危莫危于任疑 败莫败于多私
“危莫危于任疑”,就是任命不可信的人,或者,在任用的同时,又对他产生质疑、相互制约,这就会导致危险。“败莫败于多私”,最重要的是落在这个“败”字上。真正的败,是败给自己的私心。所以人们才说,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超越自己才是人生成长的正道。
与“疑”相对的就是“信任”。格局境界高的人,任用人才就会信任人才,“信任并检查”。败莫败于多私。做决策的时候,一个小我就是一个危险的决策。
只要做决策的时候,少一点儿私心,结果就会好一些,不会撞到南墙,让自己太受伤。
为什么“私心”会导致失败呢?“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道,是利于广大民众的。《道德经》讲,“大道甚夷”,说的是,大道,它很宽敞,可以容纳很多人,利益很多人,是“利而不害”的。
危莫危于任疑。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个人若是对的身边的助手心中怀有疑心,总是认为人家有什么小心思,会对自己不利,那么就会处处设防,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刺激到他全部的神经。
身边若是再加上个居心叵测的小人,不停地煽风点火,必然就会让忠诚的人伤心,人才疏离。这样怎么可能挽留人才,为自己效力呢?
唐太宗有句话说”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一个国家的君主要想驾驭天下的英才,就要懂得推心置腹,以诚待人。若是处处多疑,只能让忠臣蒙受冤屈,小人横行天下,有才华的人处处受到限制,放不开手脚,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团体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损害。所以,危莫危于任疑,应是很多领导者所重视和警戒的。
例如:明代王阳明上任途中,听闻宁王造反,当时宁王已积累了10万精兵,有自己智谋团,兵力,粮草,智谋上做了万全准备,阳明先生用38天生擒宁王,靠的是攻心为上。宁王十万大军败的原因就是应了那句,危莫危于任凝。
王阳明散布说宁王身边有两个谋士是朝廷内应,宁王听后开始对谋士有怀疑,不再听谋士的话,阳明先生写信说朝廷不会忘记你们的恩情,请他们小心,不要被发现了,两个人心里充满怀疑,两个人都担心被怀疑,宁王凝心,上下猜测。
败莫败于多私。人世间的很多事情,衰败的根源都是由于自己的私心太重,德行有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若是一个国家领导者的私心太重,不顾忌民众的利益,自以为是地按自己的欲望行事,不管别人的死活,那么就会弄得民不聊生。
过多的私心和过分的欲望,会让一个人的路越走越窄,最后只能是走向深渊,为官者会因为欲望,把贪婪的黑手,伸向公共的财产。
若是一家之主的父母的私心太重,不顾儿女死活,一味偏心,就很难家和万事兴。因此人若是自私的把自己的所谓欲望和利益放到最高的位置。不顾别人的感受,不折手段的为了自己的目的。结果不但会事与愿违,也暴露了自己丑陋的嘴脸和贪婪的内心。
人无完人,人难免会有养家之心,也难免会有自私心理。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要将自己人性中的自私心理,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千万不要让他泛滥成灾,最后淹没了自己的良知,害人害己。
《素书》中说:“败莫败于多私。”引起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私心太重。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阻碍。
“赏不以功,罪不以罚;喜佞恶直,党亲远疏;小则结匹夫之怨,大则激天下之怒,此多私之所败也。”
私心人人都有,这是人之天性。但是在不该自私的领域自私、过度的自私,就是损害他人、民众、甚至组织利益的行为,会引起众怒,导致败亡。
在政府管理领域,多私导致胡乱行政、贪赃枉法,害人害己。“不行公正之事,贪爱不义之财;欺公枉法,私求财利。后有累己、败身之祸。”
以明示下者暗。若是一个人总是在人前显示自己的聪明。其实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聪明反被聪明误。和珅多有才华呀,大学士,他一生机关算尽,家财万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到头来,却小命都难保,家产也全归了国库。
为人处事一定要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更不要说还要自作聪明了。特别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 很多时候如果是环境不如人意的时候,懂得隐藏聪明才华,能够做到锋芒不露,也是一种自保的方式。
在《素书》中,黄石公认为,人还是糊涂一点好。这个糊涂并不是说人真的糊涂脑昏,而是懂得装糊涂!《红楼梦》里面的王熙凤,八面玲珑,笑里藏刀,贾府上下谁不知道涟二奶奶。表面上和你嘘寒问暖,心里却盘算着把你的皮给扒了。
如此一个精明过头的女人。处处逞强,处处都不落人下风。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女人,最后却落了个凄惨的下场。
古人有云: 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聪明不露,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人性之中有一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好为人师,很多人在潜意识之中总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智慧,甚至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以此获得优越感,这样的聪明其实是另一种愚蠢。
因为在你过度抬高自己,贬低对方的同时,已经触碰了别人的自尊心,在这个世界上,你让别人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也不会舒服。
以明示下者暗是说:对下属表示自己过于明察的人,就是愚昧不明。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只有善于转化,合理利用优势,“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将优势发挥到极致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劣势和缺点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视不足,激励自己改变现状,变劣势为优势,再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反败为胜,战胜对手,而取得成功。
智力并不代表智慧,智力只是用自己的聪明为自己带来优越感,但是真正的智慧则是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避免自己的锋芒触碰了别人的自尊。不仅是做下属的不能过于聪明,做领导的也是如此。
有过不知者弊。如果一个人有了过错,但自己却不知道反省,反而还不停地为自己找理由,这样的人必定会故步自封,变得越来越愚昧。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找别人的理由。遇到困难和不如意的事情,总会觉得都是别人的错,自己不是很委屈,就是运气不好。而这些不过只是一些自我的安慰罢了。
人若是真正的想要变得强大,就要懂得反求诸己。想要进步,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弱点,不断的反省自己的过失,不断地改掉自己的弱点,自己才会变得越来越好。一味的自欺欺人,怨天尤人。那么只会变得越来越愚昧无知,思想会变得越来越僵化,眼界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最后只能故步自封,怨天尤人。
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孙权打算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就派遣使者想和关羽结亲家。关羽大怒,说:“虎女安嫁犬子乎?”诸葛亮听说后,惊叹说:“荆州危险了!”
关羽被杀害以后,刘备激愤交加,起兵伐吴。吴国派诸葛谨来求和,他对刘备说:“陛下认为是给关羽报仇重要呢,还是恢复先帝的江山重要?是一个荆州大,还是天下大呢?如果都重要的话,那么也应该有个先后啊!”刘备在气愤之下,根本听不进去,执意进兵,结果大败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