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量子纠缠

标签:
收藏图片文化星座娱乐 |
天人合一 量子纠缠
天人合一与量子纠缠理论上是一致的。《易经·系辞》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两句话反映了华夏先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宇宙时空观,这与近期诺贝尔物理学奖“量子纠缠”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什么是“量子纠缠”?简单来说,比如你给了我100块钱,我手里多了100元,而同时你也减持100元,这个“纠缠”是同时发生的,与速度无关;另一个比喻,你在青岛工作,你老婆在深圳突然生了一个儿子,这样你就同时成了一名爸爸,儿子的生产和“爸爸”这个身份的产生是同步的,与速度和区域无关。
所谓量子纠缠,是一种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现象。处于纠缠状态的两个量子,不论相隔多远,都会存在某种关联性。这显然违反了经典物理学的假设,其实是来自一种悖论假说。
1935年,爱因斯坦,波尔多斯基和罗森三人联合写了一篇论文,对量子力学提出了名为“EPR佯谬”(鬼魅作用)的质疑,简单一点说就是:假定两个粒子组成一个体系,在受到其它新的外力作用前,他们的某个物理量比如动量必然是守恒的。如宏观场域,太空中一个宇宙空间站突然分裂成了两半,分开的瞬间两半的各自状态就确定了,在各自受到新的作用力前,不论飞到太阳还是冥王星,只要知道其中一半的速度,就可以精准地推测出另一半的速度。
很快人们在实验中发现,确实存在这一现象,于是“鬼魅作用”被正式命名为“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可以用来解释“第六感”、心灵感应等特异功能,一些在之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行为似乎都可以成为有价值的尝试,无论是中国的算命、占卜、祝由术,还是西方的塔罗牌、玛雅、人类图等“封建迷信”的预测方式和医疗方式,很有可能通过量子纠缠就能解释其流传几千年的合理性。
更有甚者,大讲“量子玄学”,声称“每当科学家费劲千辛万苦,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时,总会发现玄学家早在那儿等了几千年”。
三位“量子纠缠”诺奖得主的主要工作方向并非“理论物理”,而是实打实的在数十年间一次次的实验中,清晰了人类对量子纠缠的认知,缓慢但真实的推进了人类对“量子力学”的应用可能。
作为此次诺奖得主之一的安东·赛格林的学生,潘建伟博士归国后,于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2012年在合肥建成了世界上首个规模化量子通信网络。2016年我国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为量子通信走向应用奠定了新的基础。
而且我们发现,用“量子纠缠”竟然可以解释“天人感应”的,我们人类的意识,本质就是量子群,而整个宇宙,天空、大地、彼此日常所见的人类,我们的家人,都有与我们意识场量子群相纠缠的量子群。
所以早在几千年前 《易经·系辞》就说:“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致神,其孰能与於此。”
这些论述不正是说明,量子之间不论相距多远(无有远近幽深),都可以彼此影响感知(感而遂通),而且是不受空间的影响(寂然不动),无线连接的(无为也)。
又如:“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天地、人生,彼此究竟是否“纠缠”?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见微知著,易道乾坤。
如此说来,根据一个人或事物的时空信息,对其运行规律进行预测,是否有其科学依据?《易经》是否可以看做人类已知最早的“量子力学”经典?还是比量子力学、量子纠缠更高维的智慧?
现有的关于量子纠缠的理论就是玄学!但量子纠缠只是个实验现象,在逻辑上强烈要求存在“非局域的隐变量”——弥漫性非局域的“相对时空的以太”——量子场的基态——波函数的舒张态——弦物质的伸张态——万有引力和量子纠缠的媒介——暗物质暗能量的同类物!而且“路径积分”在逻辑上也强烈要求这种“类似于光波中的垂向磁场”的弥漫性的“非局域的隐变量”……的存在!
本质上,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同轨道的两个电子之间一直存在着量子纠缠,所谓量子纠缠不过是这种同轨道电子之间的纠缠在空间中的拉伸,其尺度由波函数舒张的尺度决定,或许是星系尺度,但绝不会是无穷大。
2016年8月16日,中国的“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上天,“量子”二字,起先只是出现在一些科幻作品中,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人们的视线里,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近。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演讲里,也提到了“量子”。
量子,是一个现代物理重要的概念,但你是否敢想过,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00多年前,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的概念,自从量子的概念诞生以来,物理学家们发现了许多量子世界的奇异现象,看似荒谬,但确实存在,就包括经常听到的“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粒子分裂成为两个粒子,这两个新粒子之间会保持着神奇的联系,如果你观察到其中一个是向左旋转,另一个必然是向右旋转,不论这两个粒子分离多远,哪怕是一个宇宙的这端,另一个在宇宙的那端,这两个新粒子都会保持这个神秘的瞬间联系,永远纠缠在一起。
几乎在量子概念提出的同时,天文学家发现,我们所处的宇宙在不停地膨胀,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后来的“宇宙暴涨”理论。既然现在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就意味着反过来说,在非常遥远的以前,我们的宇宙只是一个奇点,现在宇宙所有的空间、物质、能量,都起源于这个点。
想象力丰富的各位看官,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什么——这个最前沿的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推论,是不是和我们传统文化里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
宇宙所有的粒子和能量都起源于一个奇点,从这个奇点开始“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时候,必然保持着神秘的量子纠缠,然后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也就是说,宇宙虽大,物质虽多,但宇宙中的所有粒子和能量必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它们在150亿年前,其实是同一个东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即是我,我即是你。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世间万物的产生、发展、壮大、毁灭,皆有其规律,称之为“道”,人,作为由粒子组成的宇宙的一分子,有什么理由可以独立于这个宇宙存在?
易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果你只是把它简单地看作“算命”或“看风水”的工具,那实在是太低估它的作用。用现代的语言来说,易学是一个关于这个宇宙本质的运作模型,只要你把参数输入进去,它就能返回一个输出结果给你,这个结果,更多情况下不是唯一精确解,而是一个概率。就象解一个薛定谔方程,很多情况下,你只能得出一个近似解,但它却能解释和预测现实层面的物质与能量的运动规律。
山、医、相、命、卜,五术同源,这个源,就是易学。术数自不用多讲,学易之人,自然知道顺势而为,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避什么事,而容易被忽略的是,中国传统医学,则更为讲究按不同的体质施治,按时令养生,按运气治病,这个“运气”,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运气”好坏的“运气”,它所指的是我们所处的时间和空间的运行规律,顺势而“养”,顺势而“治”,才能收到更好养生和治疗的效果。
传统医学里虽然没有“量子纠缠”这样听起来很酷的名词,但它用“天人合一”这样朴素的词语告诉我们,人本来就是宇宙的一分子,其生老病死有其自然规律,疾病的生成与转归,也必然符合这个大的规律,养生治病如行舟,是顺流而下轻松,还是逆流而上轻松,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