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的蜕变知了人生

标签:
教育时评收藏星座育儿 |
蝉的蜕变 知了人生
清晨的窗外,传来一阵吱吱的知了叫声,它的叫声将响彻整个夏天。“知了,知了——”我停下笔,抬起头,眺向窗外,凝眸涅槃岁月……
我敬佩蝉的毅力与坚持。蝉,需在地下需忍受四年之久暗无天日的生活,唯有依靠树的根汁而渐渐长大,其间又耐过了多少寂寞与孤独。然后在夏天雨后的某个晚上,顶破尘封的泥土,悄悄爬到树上,乘机实现蜕变;然后期待太阳升起的那一刻,飞向天空,冲向自由。
这一切,都是因为蝉遵循了著名的金蝉定律。“成功需要厚积薄发,成功需要做好基础准备与规划。是故,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以待天时。”
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还需经过四五个小时之后,才能腾飞。
雌雄蝉交配后,雄蝉很快就衰老而坠地死去,留下雌蝉,雌蝉会把幼虫产在树的枝条内部,卵会随着树叶飘落到地面,然后沉入地下。蝉蛹在地下生长四年之久,幼虫到成虫要经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
蝉的外壳也叫蝉脱,是一种药材。蝉蜕具有疏散风热,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痉的作用。我曾记得,儿时乡下的我,经常会去树上找蝉蜕,然后卖掉换学费。
蝉的蜕变必须满足温度、湿度、阳光等条件。蝉的幼虫破土时,要先精心挖掘一个小小的洞,然后逐步扩大,等爬到地面之后,一般会在洞口附近徘徊一会儿,以寻求合适的落脚点,比如一丛花木、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找到目标后,它就会立刻用前爪,紧紧的抓住植物的枝条绝不松手,以便让其余悬着的爪臂舒展开来,成为固定的支点。
“金蝉脱壳”的过程,是一个艰难而又危险的过程。约晚上9点30分左右,蝉开始脱壳,蝉虫整个身体会来回地抽动多下,等背上裂开了一道口子后,随之蝉背露了出来。其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很快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紧接着,它的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黑眼睛,像两颗黑芝麻一样,六只脚爪出来后,整个身子开始慢慢地活动起来。
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展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爪抓住蝉壳用力一抽,蝉的尾部也从壳里完全挣脱而出。此时,蝉腹部隐藏的翅膀慢慢有了一丝金黄色光亮,呈透明状。而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先后要持续3个多小时。
由于蝉身体表面有一层比较坚硬的皮,使体内物质不向外流,又能防止外界有害之物的入侵,但又不利于蝉幼虫的生长,它限制了幼蝉身体的长大。一次次的蜕变,才能满足其成长的需求。
而当早晨的阳光照射大地的时候,它已期待着试飞,准备开始奏响它的夏季奏鸣曲,也给人们带来别样的乐趣。
蜕变,然后变成一只可以自由飞翔的鸣蝉,蜕变后的蝉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它终究实现了梦想。所以说蝉的蜕变是伟大的。成长要经历蜕变,要蜕变才能成长。
蝉的蜕变给人的哲理是,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会有意义,生命来自于能量纠缠。宇宙哲学认为,生命是自发重演于现在的合律宇宙精神。
生命虽然是脆弱的、短暂的;任何动植物都应该是为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才让生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蝉的有生之年只有短短的3个月,甚至更少,但它却要在土中孕育四年之久,它没有抱怨过,反而更加好好的珍惜生命,用最嘹亮的声音响彻整个夏季,让地球都感到它的存在。所以,人们无论生命如何短暂,我们都要好好过,过好每一天,给世人留下最珍贵的回忆。
在生命历程中,蝉为了放歌,为了自由飞翔,不惜积蓄力量,但愿在土里隐忍。终于在夏天的某个晚上,完成华丽的蜕变。蜕变,让世界从无声走向有声,使生命从黑白走向色彩;蜕变,让天地一切向前进化;蜕变,让追寻蓝天、翱翔海底不再成为奢望。
夏日里的蝉鸣,声声喧闹,渲染着季节的斑斓;轻捧一缕花香的嫣然,在千娇百媚中回眸,最惊艳的竟是那一片淡雅的芳华;光阴,无论深浅还是浓淡,总有一隅可以安放一朵心花于红尘,恰如你我简单朴素的行走于生命的轨迹里,渐渐温厚淡然。
但蜕变常常伴随着痛苦。树的伤口因流汁才成就了坚硬的疤,鸟儿因不断地试飞、不断地摔跤才实现了它宏远的梦想,大地因无数次的风吹雨打才刻画出如今的大好河山。
人生除了毅力和积累,还需要一份忍耐,忍耐孤独,忍耐寂寞,甚至忍耐别人的白眼,任何一种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耐住寂寞,忍住煎熬,才能厚积薄发。任何事情,只要坚持,才有可能成功。
“蝉”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蜕变!重生!华丽转身!世间完美的蝉变,是一次生命的振颤,是从爬行到飞翔的跨跃。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裂缝时,蜕变的过程就开始了。蜕变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
但痛苦的蜕变是成长的契机。所以,浴火重生,经过锻造打磨历练,走向成功的过程,称之为蜕变。有时候,人或者朝代,就是经历这样的蜕变。
李商隐在其五言诗《蝉》中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是美丽的小精灵,在昆虫大家族中,它们就象蝴蝶一样招人喜爱。
盛夏,无论天气多么炎热,蝉总是穿着透明的薄衫欢天喜地地站在高高的树枝上尽情歌唱。虽然,有时我们也觉着它们的歌声有嫌单调,却不能不佩服它们迎接酷暑的勇气和精神。
儿时的我,听到蝉鸣心里就会振作起来,玩耍带来的劳累,会随之云消,运气好时还能捉到一俩只带回家里把玩。
蝉,长得很威武,一个三角形的头,椭圆的身体,尾部稍稍有点尖,背上有一对乳白色透明的翅膀,在这对翅膀下,还有一对和这对翅膀很相似的小翅膀。它有六条腿,每条腿上都有两个小钩,可以勾住任何东西。
蝉长得灵气,会唱歌,浑身充满美感,常被画家捕捉到画中;近看白石老人的《风叶蝉》,就连我这样的外行也觉得叹为观止,仿佛那不是昆虫而是跳动的音符!
在求偶期间,蝉的叫声是不断的、持续的,在阳光最强烈的中午和下午尤为明显。此时蝉的展翅向日融合飞翔,这一行为也能助于它们寻找到更多合适的伴侣。
除了求偶,蝉的叫声还能够吓退天敌。由于蝉是植食性昆虫,其体内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吸引了很多食肉动物。为了避免被捕食,蝉会不停地叫,震耳欲聋的声音能够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让天敌不敢靠近。
夏天的气温较高,蝉的新陈代谢也相应加快,需要大量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蝉不仅白天会叫,而且晚上也会叫,以保持足够的能量水平。夜间的蝉叫声通常比白天的声音要小,但它们一直在叫,为白天的繁殖努力做铺垫。所以,夏天的蝉一直叫,是因为它们需要借助叫声来找到合适的伴侣、吓退天敌、维持新陈代谢等。
蝉,在中国古代寓意着复活和永生,这个寓意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蝉幼时生活在土壤之中,历经多年之后而出土羽化,变成为成虫。汉代以来,人们皆以蝉的羽化,来比喻人之能够重生。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传统的说法,说蝉有先知先觉的特点,能够预知人们所不知道的事。而蝉能够在秋凉时从树上钻入土中,到春暖花开之际又能够爬回树上,这样周而复始循环,生生不息,寓意着蝉的“重生”。
汉魏诗人曹植,曾写过一篇《蝉赋》,其中有句曰“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意思是鸣声嘶哑接近死亡、身形枯槁最终丧生。寓意着蝉生存艰难,象征着穷困、忧患的命运。
蝉谐音于"缠",在腰间佩戴翡翠蝉,寓意腰缠万贯。蝉是周而复始,延绵不断的生物,寓意子孙万代、生生不息。古代蝉代表第一之意,我们常说蝉联冠军的"蝉联",也就是连续不断,象征位居榜首、勇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