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来独往是性格待人友善是修养

标签:
教育旅游时评收藏文化 |
独来独往是性格 待人友善是修养
古希腊哲学家、无神论者伊壁鸠鲁说:“被迫置身于人群的时候,往往是最应该自守孤独的时候。”在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是有一些人,对待别人的时候非常的友善,但是却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的。
其实这样的人,都是喜欢独处的人,享受着独处带来的安静,不用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担心自己的一些言语或是行为伤害了别人。可以专心的学习自己想要学的东西,不被别人所打扰。
这样的人懂得,自己没办法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所以与其活在别人的情绪下,还不如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刻意的去讨好别人。而独来独往的人,其实不是不善于社交,而是没遇到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罢了。
独来独往,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表现。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过:“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在生活中,那些独来独往的人,总是会被人扣上“孤僻”的帽子,认为是不合群的表现。但是人只有在变得成熟后、才会懂得,其实这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无论在学校、在工作单位,就有一人种人总是独来独往。很多人觉得他们孤独、可怜,可能有人觉得他们特立独行,是不被集体所容纳……;当然还有种种其它评价。其实,人的内心都是不敢面对孤独的,有的想通过身边的人,来让自己不至于孤独。因此常常又感到委屈了自己,总不愿去迎合别人。
而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通过去迎合别人,不需要让自己变成一个所谓合群的人。而往往独来独往的人,都是内心强大的人。
独来独往并不是孤僻,而是有属于自己的圈子。英国文学史上伟大诗人弥尔顿说:“学会以最简单的方式生活,不要让复杂的思想破坏生活的甜美。”
有的时候表面上看一个独来独往的人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可能自己没有发现罢了。往往这样的人所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有句话说的好:“朋友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质量”。而那些独来独往的人,其实早就已经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知道与其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没用的社交上,还不如让自己独处,让自己去学习自己想要学的东西。
有句话说的好:“一切交往的前提都取决于周围的人是否对你的胃口”。对于跟自己合不来的人,其实也没有必要强求自己去迎合别人,有的时候独来独往才能够活的自在。
独来独往的人,其实也是一个内向的人。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亨利克·易卜生说过:“世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自忍受一切的人。”而内向在现在的社会,确是一个贬义词,人们常常把内向跟自卑混为一谈。但是事实上内向根本就不等于自卑。
内向的人,通常都是不喜欢过多的与别人相处,不喜欢过多的社交。而会更加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忍受一切,自己默默地思考。有句话说的好:“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往往一个内向的人独处的时候,更能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现在的社会,很多的人都认为内向是一个缺点。其实不管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有各自的好处。而通常内向的人更能够静下心来做好每一件事,不会轻易的被外界所打扰。其实不管性格是怎样的,都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韩信是我国西汉时期的一位大将军。一天有个屠夫说韩信要是个英雄就用剑刺他,要不就从他胯下钻过去。韩信刚拔出剑想刺过去,可是想着杀人要偿命,为了这样一个人毁了自己不值得,于是就忍辱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大伙看着都嘲笑他,他轻蔑的看了他们一眼就大步走开了。
后来,韩信参加了农民军起义军,屡建战功,被刘邦拜为大将军,后来率军击败了项羽,为汉朝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然后又派人找到那个屠夫封他为中尉,负责缉拿盗贼。并且还把他介绍给他的部下。
要说三国里,独来独往,隐忍功夫之罪,无数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司马懿了;早年颇受曹操忌讳,而不得重用;而曹丕和曹睿对司马懿也是只用其智,而不授其权。后期诸葛亮六出祁山,而曹魏也面临人才凋零的情况,无人能抗衡诸葛亮;被迫不得已启动司马懿。
而司马懿携曹魏雄厚底蕴,兵精将猛,明明能将诸葛亮一举消灭,可是为了自己的雄心大业,司马懿选择了隐忍,而且还不过度消耗蜀汉的实力,都是让诸葛亮被迫撤回,从而让魏国不得不重用司马懿。
独来独往本就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表现,不必为了旁人的眼光而生活,为了所谓的合群而隐藏一个真实的自己。让自己过得并不快乐,并不洒脱。整天让自己躲在一个虚假的皮囊下生活,不是多此一举吗。因此,就印证了这句:“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求仁则人悦”。我们常说与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最高的境界就是“与仁为善”。
一般人都是得到天地之理以成心性,得到天地之气以成形体,而我和世间万物在根本上是同出一源的。如果我只为自己谋求私利,不知道对他人宽厚仁慈,这就是和大本一源的道理相违背。
待人友善,是内心仁德的彰显。它无法用虚伪的假象伪装,亦不会被外在表象禁锢。是一种从骨子里应运而生的魅力。待人友善,是最高级的修养。
《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友善是一种武器,温柔的人无懈可击。我们可以抵挡冬夜的寒冷,却无法抗拒春日的暖风。
待人友善,是最高级的智慧。“与人为善 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与人为善,待人友善,就是对自己友善。给别人留条路,也是为自己铺路。
曾国藩说,识人之术大致有三,独立之志、胆识、恒心。独立之志是立身成人的首要前提。
一个人经济上不独立,就无法在社会中自立,在夹缝中卑躬屈膝讨要生活。一个人思想上不独立,被压迫是必然的,习惯性的依赖,会让你成为他人的附庸,一旦对方离开,精神的支柱倒塌,自身也会崩溃。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丧失独立之志的人终究会沦为他人的“奴隶”,被轻易践踏入尘埃里。人生在世,明确自身的方向时,要先学会自己扬帆破浪。唯有立公心的志向,才能成全别人同时,也成全了自己。
独来独往之人,若皎皎君子,清透淡雅,骨子里是淡淡若水。而独来独往,是因为性格使然,喜欢安静,在自由的时光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品味这场巨大的灵魂盛宴。
独处,是一种追求,不是孤独,而是一种享受,在静寂之中独舞,与灵魂共话。独处,是一种境界,不是落寞,而是一种充实。蕴含着对自己的肯定与强大的自信,不被他人影响,世间万千繁华,不若内心静默如花。
不自信的人寻求外界的认同,自信的人,寻求的是自我的认同。这种人,有人总觉得有一种疏离感,看着很和善,却好像总抵达不了内心的深处。
看过一个数据,说人的一生会遇见约2920万人,平均到每天大约1000人,与每个人打好关系是疲乏的,人的精力有限。这种人,对待生活对待事物对待感情,宁缺毋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只为等待那个频率一致的人。
独来独往之人比较专情,一眼一生,凡是拥有的一定是值得的,必将至情对待。这种人,通常拥有着高质量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有着别人看不见的侃侃而谈、甚至俏皮搞怪。生活中,有一种人,看着很热闹,万众瞩目,众望所归,在人际关系里如鱼得水,其实内心却是空虚、寂寞的。
豺狼成群,虎豹独行。真正优秀的人,向来是独来独往的。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有些思想恰似阳春白雪,高山流水。在浑浊世间鹤立独行,他们就不屑于和其它人并行。电影《摆渡人》中说道: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大智不群,大善无帮。独来独往,是一种习惯。当你习惯了一个走路,也会越走越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从前以为是道不同,才不相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