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写作方式

标签:
教育旅游时评收藏文化 |
绝句的写作方式
绝句是诗的一种主要体裁,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1、递进式:一句一接,层层递进,一气贯通,整首一意。
一是直递:如金昌绪的《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二是转递:即传统的起承转合式:如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三是跳跃:变体,打破起承转合式承转合式一般格局:曾几《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司空曙《江村》: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归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并列式(相当于律诗的中两联)。
一句一意,相互独立,意绝而气贯,并生出一种情绪。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白日依山尽”一诗虽全用对仗,但后二句是两句一意的流水对,故不属“并列”而属“混合”。
3、两分式:两句一意,组合成篇。它有三种形式。
一是以时间顺序的推移构成两分: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是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构成两分: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是以时间顺序的推移和空间位置的变换交错构成的两分:如李义山《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混合式,它是并列与递进二式的一种组合。共分四种形式。
一是并列带承转递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是起承带并列递进:如秦观《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三是三拖一递进:如戴复古《淮村兵后》: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四是一拖三递进:如谢枋得(一说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5、回环式,也有人叫它“连珠休”。其特点是结构不依常格,回环重沓。
如方岳: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卢梅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六、问答式。问答式已经算不得是一种结构模式,而是一种表述方式,因其在诗中常用,故附带讲一讲。有自问自答、相互问答、只问不答、只答不问等多种。重点讲一首只答不问的例作。
如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6、倒装。就是为了平仄与押韵的要求,将符合语法要求的词、成份及句子通过后语前置的方法,这就是倒装。主要有:
一是词的倒装。有些词,根据平仄和押韵的需要,对其前后顺序进行颠倒。如:天地、东西、千万、斗牛、古今、往来等,这样的颠倒并不会影响意思的表达。如杜甫的《出郭相访》:“还往莫辞遥”,这是为了平仄的要求倒装;贾岛《戏赠友人》:“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苦辛”,这种倒装,既是平仄的要求,也是押韵的要求。
二是成份的倒装。即把句子成份按语法应在后面的,放到前面了。
其一,主谓倒装。如魏征《述怀》:“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应为“古木寒鸟鸣,空山夜猿啼”。
其二,主宾倒装。即宾语前置。如祖咏《望蓟门》:“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第一句应为“积雪生万里寒光”。
其三,补语提前。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按正常的语序,应是:“风折笋绿垂,雨肥梅红绽”,这里的“绿垂”与“红绽”都是补语。
四是句子倒装。有的是半句倒装,有的是整句倒装。如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应是:“昨夜梦渔阳,提笼忘采叶”,因为昨夜梦到了渔阳,以至于在今晨仍然在想着梦中的情景,而忘了采叶。再如孔仲平的《寄内诗》: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按一般的顺序应是: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虽然这样写诗意上也流畅,但显得过于平直,没有韵味。而将两联转过来,意味就大不相同。
7、成份的省略。绝句的语言要特别精炼,它的每一句都有字数的限制,且要符合声韵的要求,因而凡是能够精简的字词,要尽量精简省略。
一是省虚词。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与“入”字后都省略了“于”;“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在“蔓”与“花”字后各省去一个“因”字,“弱”与“轻”字后各省去一个“而”字;“南山晴有雪,东陌雾无尘”,“山”与“陌”之后各省一个“虽”,“晴”与“雾”后各省一个“而”字。
二是省实词。如明谢榛的《秋闺曲》:“可怜南去雁,不为倚楼人”,这“倚楼人”后面省去了“捎书”类似的文字;王夫之《补落花诗》:“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子规”,这“欺”后面省去了“人的”。
三是省平行语。如“桃叶传情竹枝怨”,“枝”后省了一个“传”字,应该是“桃叶传情竹枝传怨”;同理,“西涧流水东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其实应为:“西涧流水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北山起云”。
四是省人名、地名、书名等。当然这里能简省的都是有名的。如:“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玉关”就是“玉门关”,省了一个“门”字,但人们仍然能明白;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指的是“王导”与“谢安”,大家都明白的。
8、互文。诗中有些字词本应合在一起用的,但有时却因字数、平仄等限制,而被省略了,有点类似于“省平行语”,但这种省是前面省了后面有的,后面省了前面有的,互相表意,所以叫互文。
如:“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全句意思应该是:“万壑树参天、响杜鹃,千山树参天、响杜鹃”,前句省略了“响杜鹃”,后句省了“树参天”;戴复古的“东园载酒西园醉”,应是:“东园载酒醉,西园载酒醉”,“东园载酒”后省了“醉”字,“西园”后省了“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