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希庆的博客
黄希庆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184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2023-07-05 20:49:24)
标签:

教育

时评

文化

娱乐

旅游

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对偶的诗句有哪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无名氏《画》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洲.——崔颢《黄鹤楼》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对酒》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词最讲究对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水调歌头·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西江月·井冈山》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肃鬼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长征》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菩萨蛮·黄鹤楼》。

2. 【古诗中的对仗句】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工对】:近体诗中用得很工整的对仗,称为工对”.要做到对仗工整,一般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如名词中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同一意义范畴的词.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对仗相当工整.诗中的两个一行(数量结构对数量结构),黄鹂白鹭(禽类名词相对)、(颜色名词相对)、(数词相对)都是同类词为对,非常工整.【宽对】:近诗体对仗中的一种.它与工对是相对的概念.宽对是一种不很工整的对仗,一般只要句型相同、词的词性相同,即可构成对仗.这样的对仗,一般称之为宽对”.宽对要比邻对的要求再宽一些.如一般以名词对名词、以形容词对形容词便可以.如黄鲁直《答龙门秀才见寄》诗第二联明月清风非俗物,轻裘肥马谢儿曹便是宽对.【邻对】:近体诗对仗中的一种.用词义的门类比较接近的词为对,便叫邻对”.所谓词义门类相近,如天文与时令、地理与宫室、器物与衣饰、植物与动物、方位对数量等的关系.用这些意义接近的词为对,就是邻对.如白居易《感春》中的两句: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草与头不同类,水与花不同类,地与人不同类,这可以算是邻对.【自对】:也叫当句对,对仗的一种,一句之中某些词语自成对偶,叫作自对.如洪迈《容斋随笔》中引李义山诗: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接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诗中多各相为对,如第二句的秦楼对汉宫,瓦对盘;第五句的游蜂对舞蝶;第六句的孤凤对离鸾等等.【借对】:近体诗的一种对仗方式,或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 A: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如杜甫《曲江》诗:借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B: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例如对句用了甲字,对句本来应当使用与甲字意义相类似的乙字,但用乙字在全中的意义上又不合适,于是就选用一个与甲字同音而又字义相关的丙字来结成对仗.俞弁《逸老堂诗话》说:洪觉范《天厨禁脔》有琢句法,中假借格如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以红对子(谐紫),如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以十对迁(谐千)皆是假借,以寓一时之兴,唐人多此格,何以穿凿为哉.”文中所举就是借音对”.【扇面对】:诗、词、曲对仗的一种格式,即隔句相对.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就诗方面说,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诗: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令夜月明前.”第一、三句为对,第二、四句为对.词中也使用扇面对,如柳永的《玉蝴蝶》上片: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下片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曲中的扇面对,如程景初散套《春情》:小小亭轩,燕子来时帘未卷.深庭小院,杜鹃啼处月空圆.”“燕子句与杜鹃句即为扇面对.也即是第二句与第四句隔句为对.【错综对】:古代韵文对仗的一种方式,它不拘字词的位置,相对的词语处于错综交叉的情况.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诗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一段结成对仗,湘江巫山也结成对仗,但位置不同.这便属于错综对.【流水对】:近体诗对仗的一种.流水对是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对立的,而是有上下相承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或颠倒,而是有一定秩序的语言结构。

3. 诗词的对仗

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所谓相象,是说它们相同之处较多而不同之点较少,所以区别起来就较为困难,甚至连一些工具书对这两个概念都解释得含糊其辞,不甚了了。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如此以对偶对仗,用对仗对偶的辗转解说,造成了概念的混淆,其结果是使人误以为对偶对仗是一回事,是一个概念的两种称谓。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了解了对偶与对仗的特点,就能一般地区别什么是对偶,什么是对仗了。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再请看下面这个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

对偶与对仗其所以有这样一些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是运用于不同文体的。由于不同的文体对各自表达的要求不同,所以对表达形式的要求也就不同。作为修辞方法的对偶,常常被广泛用于各种文体,其中古代散文和古体诗歌运用尤其频繁。它整饬了语言,增强了语势,而且两个偶句互为补充、相互映衬,使语言颇具形式美和表现力。对仗则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兴起于隋唐的格律诗,严格要求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必须对仗。这一方法同时也为词曲创作所采用;后来又被用于对联撰写。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4. 诗句哪些要对仗

律诗 ,一般是八句 ,中间的四句两两对仗 。还有一种 排律,除了首尾两句,中间句子两两对仗,不受篇幅限制 ,可以写的很长很长。

对仗,也就是对偶。对仗中的""字,来于仪仗中的""字。仪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词中用对仗,也是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在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修辟上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词,也是根据格律规定而用对仗的。对仗,是诗词格律的第三个内容。诗词对仗的基本要求,一是在两句相对时,相对的字词,其词性要相同或相近;二是在两句,相对时,两句的句子组成情况要相同或相近。

5. 对仗诗有哪些

1.中两联对仗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2.首联对仗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3.尾联对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少于两联的对仗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5.长律的对仗

守睢阳诗

[]张巡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麾。

裹创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天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仇名!

6. 诗词对仗

花边--月下:

重答刘和州【唐】白居易

花边妓引寻香径,月下僧留宿剑池。

月下--灯前:

把酒思闲事二首【唐】白居易

月下低眉立,灯前抱膝吟。

月下--花前:

早春忆苏州寄梦得【唐】白居易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风前--月下:

莲石【唐】白居易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

花间--月下:

罢郡归洛阳闲居【唐】刘禹锡

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月下--坛边:

月下留丹灶【唐】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坛边树羽衣。

月下--山巅:

送文著上人游越【唐】姚合

夜禅月下袈裟湿,晓上山巅锡杖鸣。

月下--天边:

寓言【唐】鱼玄机

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

风中--月下:

赠宗人前公安宰君【唐】郑谷

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