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局不过人心处世无非人性

标签:
健康教育文化时评育儿 |
谋局不过人心 处世无非人性
谋局不过人心,处世无非人性;心态决定人生,角度决定价值。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常和怪异的人性打交道。到底什么是人性?从历史悠久的佛教到基督教,再到近代各路心理学大咖们,都对人性有过深入的探索。
人性,就是人具有的本性,或者叫本来面目。从哲学角度上看,人性具有双重性。人性本善是主要方面,是大前提,不容置疑。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基本也能看出人性的选择标准;一个人如何接人待物、处理事情,取决于人性背后的动机、及自身的修养和品质。
曾国藩有言:“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于普通人来说,会识人,能够多结交益友,远离损友,继而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正如古人所讲:“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做人要厚道、诚实、谦虚、低调,去虚存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是敬畏大自然,遵循自然之道。比如,人应该向水学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以柔克刚;善于居低下处,所以能够成为百谷之王。
心机深的人,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他们对于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心思缜密的人,往往难以拆穿、也难以揭露,因为他们城府真的太深。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算计,有着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利益维护意识,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鲁迅在《华盖集·这个与那个》中说:“然而人性岂真能如道家所说的那样恬淡;欲得的却多。”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人处世、都是在和人心、人性打交道。处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功夫。善处世者,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常能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澹然自安,欣欣自乐。
人生在世,不要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明天会如何,福祸常常都在旦夕之间,但无论是什么事情一定都会过去,而失去的一切,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本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虽强势得来,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
除了生老病死,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其实都是自我的价值观带来的。这世上就没有什么无因无缘的事情,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是众多因果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所有博弈,都是一场轮回,一个人走过岁月的荆棘,有过多少伤痛,有过多少隐忍,唯有自己最清楚。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带着“偏见”来看待世界,而一切美好的事物,也都是曲折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所有的笔直都是骗人的,因为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圆圈。
人生在世,不要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何,福祸常常在旦夕之间,但无论是什么事情一定都会过去,而失去的一切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
建筑商林正家,年轻时,很有商业头脑,为人精明,做事干练,业内人尽皆知。但奇怪的是,他摸爬滚打了几年,事业依然不见起色。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他总是无法成功呢?直到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一段话,瞬间好像明白了成功的秘密。后来,他用一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重回商场。
从杂货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蜂拥而至。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突飞猛进,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有一次,他到大学演讲,有学生提问:“你是怎么从一万元钱变成商业大亨的?”林正家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原来,当年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演讲最后,林正家说,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
焦虑的根源是因为不够强大,守不住自己的生活节奏。一个人,若年年胜过往,自会无惧于时代变化。
学会“向下兼容”的处世之策,懂得体谅他人的难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的命运,有太多人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夹缝生存。
愿我们都能对他人的不容易,有更多的同理心和想象力,懂得换位思考、照顾他人的不易,不居高自恃,不嘲讽弱小。记得要相信,人世本就是开满鲜花的道场,每一种香气势必指向某种路途,如同我们付出的每一分善意,都会在人生某处温柔着回馈。
而生命的脆弱,则注定会遭受各种各样的伤害,在我们的身边也随时会有人离去,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只有直面莫测的变化,这都是生活的一部份。真正的聪明人,都是善于谋局的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普通人只会埋头做事,真正的高手都在精确谋局。
逐利是本能,但也是智慧。自然和造化,确实很值得回味,现实让我们失去部分本能,进化又让我们再获得部分本能。而也正是如此这般的种种际缘巧汇,给了我们向死而生的机缘与勇气,不再需要任何牵强的理由,在一地鸡毛的烟火人间中,也可以心中有丘壑,眉目作山河;切记山海皆可平,难平是人心。
古人说得好:“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佛教认为人有五毒心,即“贪、嗔、痴、慢、疑”。基督教则认为人有“七宗罪”,即“贪婪、色欲、贪食、妒忌、懒惰、傲慢、暴怒”。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人性是我们彼此间最相似的地方,它不仅跨越国界、民族和语言,而且穿越历史,亘古不变。
面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问题,你我思考的角度不同,采取的反应不同,最终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善谋者谋势,不善谋者谋子,谋势重于谋子。谋事为上,谋子为下;”善谋事的人能运筹帷幄,不善谋事者只能干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孙子兵法·势篇》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孙子认为,在作战中营造有利的“势”,比“术”和“策”更重要。孙子告诉我们,工作中、奔波仕途、决胜官场,如同下棋,有善仕者与不善仕者的区别。
可见,“谋局不过人心,处世无非人性”的重要性有多重要。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自己走出来的成功叫成功,没有复制的成功。
现实生活中越是珍贵的事物,往往越是让人觉得微不足道,都说细节打败生活,就像你冷落了我,我也会慢慢地冷落你,而最最尴尬的事情则莫过于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子,所以一定别去打扰一个不愿意理你的人,因为他心里那个最重要的人不是你。更不要让习惯性的忽略成为伤害彼此的利刃,嘴上冠冕堂皇的说着毫无过错,实则是视若无睹的漠视了对方的多少伤心。
其实,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怎么对待镜子中的人,人就会怎么对待你。你若刻薄,没人对你尊重;你若瞧不起人,没人与你往来;你若自命清高,没人把你高看。尊重很简单,不要求我们事事将心比心,而是能够为人多考虑一点,多包容,多理解,多体谅,不去歧视,不去嫌恶。心存善意和人结交,足够礼貌和人相处。
知尊重人的人,从来不嘲笑别人的缺点,不践踏别人的尊严,不无视别人的难处;懂得顾及别人的想法。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才会赢得更多的尊重和喜爱,反之,一个人无论多么的厉害,如果不懂得尊重他人,也始终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有时,别人尊重你,并不一定是你多么优秀,而是别人优秀的缘故。请记,越是优秀的人越懂得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