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蠢材

标签:
文化时评教育健康育儿 |
天才 蠢材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天才与一个蠢才的区别,其实只有一个阶段,天才会想象,他要求自己进步;而蠢才不会想象,也不要求自己变得更好。”所以说,天才与蠢才其实是同样的两个平凡人,只是有着不同的思想观念。
或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天才,但是,如果你用游泳的能力,来判断一条蚯蚓多有才干,那这条蚯蚓在你眼中注定会愚蠢不堪。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世界会推着你前进。当你找到适合自己、并且擅长自己的那份工作,再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你就会在适合自己的天空里展翅飞翔。
天才就是找准位置、选对方向的人才,而蠢材有可能就是选错方向的天才。如果一旦错位,天才可能也就是蠢材。但如果一个人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就算放到再好的地方,也成不了天才。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自己独特的才华与优势。
天才与蠢才的差距,可能就在于汗水与灵感。蠢才的蠢字,是春下的虫虫,视乎散发着春眠时所生发的荷尔蒙气息,也象征着灵感爆发的过程。视乎蠢才就是用百分之九十九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一的汗水;而当灵感消失的时候,蠢才就会随着记忆的丢失而遗忘。而要想让自己从蠢才变成天才,就得懂得付出足够的汗水,让自己的大脑时常保持运动的状态,不断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保持对事物从认识到认知过程的分类、归纳与总结。
有谁,天生注定就是一个天才?又有谁,天生注定就是一个蠢才?没有一个人是老天决定了他的智商。所以,每一个人从诞生那一瞬间开始,上天就给予了那个人与别人同样高的智商。可是,是谁让有些人的成绩名列前茅,而又让某些人名落孙山呢?答案只有两个字:勤奋。
天才与蠢才是相对存在的,就好像真理与谬误,失去了参照物,天才就无所谓天才,真理也就无所谓真理。天才与蠢才,在思维中仅一步之遥,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咫尺天涯。
有句话说的好“机遇永远是为那些有准备的人而准备的”。人才之所以能成为“天才”,有他的内在动力,也是他们的精神支柱,那是勤奋加勤奋。在勤奋的基础上孕育了天才,在天才们的勤奋中创造出了成果。在某一领域中,天才们尽他们最大所能为国家、为社会奉献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在成果面前,很多人都认为那是天才们所具备的一种超人的智能,而却否定了“成果”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勤奋和努力做基础的。在对“成果”认识的高度上讲,一些人认为取得了成功之后就应该享受,但在天才的面前,“成果”只是在某一段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并不是终极的,他们更不会去贪图“成果”之后的享受。
真正的成功,在天才们的眼里是没有极限的。他们会为了更大的成果,和更大的成功而去努力。正是在这不断的磨练之中,才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天才。
天才有时类式蠢才,是一般多以“疯子” 的表现行为出现。如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很难与人交往;普希金有某种程度的精神分裂症;米开朗基罗则有孤独症;陈景润有时像个傻子;李白就是个酒疯子等等。“疯子”与天才,在人们的思维中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但在现实中却是一步之遥。因为在刻苦钻研的过程中,往往只有类是“疯子”的行为,才能真正成为天才。
《射雕英雄传》里,郭靖资质平庸,小时候甚至可以用“愚钝”来形容:呆头呆脑,四岁才会说话。江南七怪教他习武十多年,往往教授十招才能学会一招,并且这一招是他咬紧牙关、埋头苦练才学成的。郭靖的师傅们直接叫他“蠢材”。
郭靖虽然没有天赋,但一路成长碰到的都是那个时代,那个领域里的顶尖高手,这些高手都把自己最擅长的本事教给他,这些都为郭靖的成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其实,所有人和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有这样一个故事,日上三竿,“蠢才”懒洋洋地起来,漫不经心地闲逛,恰遇“人才”加班加点工作回来,二人握手后就聊开了。“蠢才”笑嘻嘻地说:“你名字是人才,可‘人’字太简单,一看就没多少东西,没有多大意思。”“人才”微笑地回应:“你叫蠢才,是春天生的?真不简单,还有两条虫子伴在你身边。”“蠢才”问“什么样的两条虫”? “人才”不假思索地说。“一条公的叫笨虫,一条母的叫懒虫。”
天才的话是用脑说出来的,蠢才的话是用嘴说出来的。天才做事是先想后做,蠢材做事是先做后想。天才做人是智慧型的,蠢材做人是蛮力型的。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哲人说:“懒惰人指望吃饭不用牙齿,因为他把智慧吞噬了。” 人才与蠢才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天天做工,一个天天做梦。
一个人能否成为天才,除了勤奋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出生时先天自带的设定智商,也叫天赋。仅仅有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是不会成为天才的。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技能;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机会,也会无影无踪地被葬送。
贝多芬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努力!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重新再来。他就是这样的勤奋,这样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这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就是勤奋。
整天无所世事,混在各种人群之间的人,不知道自己想干嘛,往往都是泛泛之辈。不合群者,独来独往的人,常常有过人之处。为了生存能够放下架子去捡垃圾、擦皮靴的人,或许日后定有出息。韩信的胯下之辱,不是常人所能懂得。
天才处世,当一大群人都反对他的时候,他还是依然不改变自己的想法的人。说出的话,就能马上执行的人,必能有大作为。整天人浮于事、夸夸其谈的人,往往都只是嘴皮子上有功夫。
真正创造历史的牛人,大部分也都是正常人成长起来的。但因为他们辉煌的成就,崇拜者或者无知者或者别有心用心者,会刻意夸大他们的天赋,让公众以为他们天生就这么牛,这样的例子影视作品里数不胜数。
其实,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天才,是正常人后天刻苦练习的结果。有句话叫做,不要拿你的爱好去挑战人家的饭碗。有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差距可是天壤之别。有人为什么对天赋,甚至是智商这种东西,都嗤之以鼻?只是因为我知道大脑有高度的可塑性。
人类的大脑是进化的奇迹,是我们已知的宇宙里最接近完美的东西。成为某个方面的天才,并不是大脑进化的终极目的;适应环境、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
培养“天才”,是对自己,对孩子,对国家最好的付出,可以媲美任何伟大的事业。唯其这样,才不辜负造物主赐给我们如此神奇的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