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渔樵问对》明易理奥妙

(2023-06-06 21:11:58)
标签:

历史

文化

星座

教育

情感

读《渔樵问对》明易理奥妙

读《渔樵问对》 明易理奥妙

当我们面对浩瀚无垠的太空时,当我们身处波澜壮阔的大海时,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的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对于自然和宇宙来说,人类就像天地中的浮游,沧海中的粟栗,无比渺小。

但世间万物皆有规律的运动,皆有迹可循,好像有一条线将世间万物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大道至简,宇宙无极,世界的奥义总是显得那么的神秘。

《渔樵问对》的作者邵雍是一位儒学大家,在北宋的儒学界地位很高,被称为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不仅对儒学极为精通,而且对道家的思想也是信手拈来。邵雍穷尽一生,用尽毕生所学,希望能将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和道家天道自然的道统思想相结合,渴望把天与人统一于一心。

邵雍不仅对哲学有自己的见解,而且在易学方面更是融会贯通,著名的《梅花易数》就是他写的。今天要谈及的是他的另一本奇书,这本书的思想哪怕是放在现代社会也是极为先进的,有传言说读懂这本书就可以对世间万物的规律了如指掌。

这本奇书就是《渔樵问对》,这本奇书短小精悍,只用了寥寥数千字就将万物更替的规律囊括其中。书中的主人公也极为普通,就是一位渔夫以及一位樵夫。

邵雍从普通人的角度,以极具感染力的对话形式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与哲理。文章中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读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

人类在地球上无比强大,但跟自然界比起来,却又无比渺小。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这种无形的规律将自然,宇宙所有的一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被称之为道。世间大道也是人们所追求的终极,因此,自古就有圣人问道一说。《渔樵问对》向我们揭示了整个世界的终极奥义。

人和鱼都是追求生存,但结局却大大不同,很多事情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人们仅仅是看到鱼吞食食物而受到了伤害,却没有注意到鱼,因为没有食物而受到伤害,你注意到我在河里钓鱼,只是收获了利益,但却没看到渔夫在钓鱼过程中背后的风险。

在河边钓鱼潜在的危险,和鱼为了吞食食物而受到伤害是同一个道理,渔樵两人看似平凡的对话,却蕴含着很深刻的道义,从此也给了人们更深刻的启迪。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表象,应该眼界更宽阔一些,从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很多事物在未变化之前是静态的,它的本质能一眼就看出来,但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成了动态,这种动态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要通过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看问题,才算是真正解了这个世界。

我们如何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呢?在提到观物的时候,渔夫说出了这样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人们观物的时候,要通过三个方面:其一,就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辨别事物,辨别是非。

其二,就是用自己的内心去正视,来衡量事物的是非对错。其三,以理观物。这三方面总的来说,要将自己的主观思想抛出在外,以纯粹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不能站在自己角度去观察问题,而必须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这就是观物的方法。

当一个人不再受自己的主观意识所左右的时候,他的思维就接近于道了,而这种观物之法,不仅可以窥探宇宙的起源,世间万物的终极,还能够推测一个人的吉凶。

在《渔樵问对》的后边,樵夫和渔夫又将话题拉回到人身上,圣人能顺应自然法则,从而博古通今,在古人的概念当中,人间的兴衰更替,以及朝代从建立,繁荣再到最后的灭亡,那都是天意运作的结果,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和法则。

樵夫和渔夫通过对话的方式,在书中阐述了另外一个观点,世间万物,包括世道的更迭,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而在此之后,樵夫还像渔夫询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小人可以被灭绝吗?渔夫的回答则是不能的,水至清则无鱼。

作为一个人的行为,有时像君子,有时像小人,到哪儿都吃香。有些高明的人,可能认为当一个一半君子、半小人的好,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充满阴谋诡计;恰好相反,做人应该内君子、外小人。

如果天下没有小人,世道也不一定会变得太平,小人就像稻田里的杂草,是永远也除不完。邵雍却诉我们,这个世界,需要小人存在的,因为有些事情是君子做不到的。这就好比世间万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我们的世界,有白天,也有黑夜,君子与小人就好比是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两者相伴。

治世君子占六成,小人占四成,但与之相反的时候,天下就需要治理了。每个人的言论是从耳朵可以听见的,但是每个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就不得而知了。可惜现在上哪去找内心没有过错的人呢,什么样的君主决定什么样的臣民。

邵雍认为,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是人才,只不过一个心术不正,一个有君子之风。谁是小人,谁又是君子?作为一个人,什么时侯充当君子?什么时侯充当小人?就取决于他们的内心,所以在这里,天下必须要做到量才而用,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是真正的治世之学。

就如同医治病人,有的时候可能会用良药,有的时候会用毒药,来以毒攻毒。而什么时候用毒药,什么时候用良药,完全取决于病人的自身状况。一切都是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决定。而当病人病好了之后便不会再用药了,否则就会害人,这和治世之学是一个道理。

我们总习惯于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身边的一切,但是世间的万物都是相对而立的,并没有绝对的光明,也没有绝对的黑暗。就如同阴阳的规律一样,相互对立的同时,也在相互转化,世界上的每一件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就连时间与空间也一直都在不断的变迁。

因此,我们不能用固有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毕竟无论是天道、人道、还是世道,其实都源自于道,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一切都在不断的变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富人穷人
后一篇:外浊内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