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

(2023-04-30 19:30:30)
标签:

文化

教育

历史

收藏

时评

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

刑不避大夫 赏不遗匹夫

韩非子不仅是法家的集大成者,而且综合吸收了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如果把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看作各个学派的接力赛,那韩非就是法家战队的最后一棒,他代表法家战队最终冲线而获胜。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以一无,皆帝王之具也”,这就是韩非子主要思想高度概括,一个国家要安定繁荣,君王就得遵循法治、权术和权势的法治思想。

韩非子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刑不避大夫,赏不遗匹夫”的主张,在《韩非子》中的《定法》、《难势》等篇幅中都有体现。这就是告诉我们,法治社会应该人人平等。如不搞特权人人敬法,就没有贪官和黑恶势力。

不管你是平民百姓还是皇亲国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能使国家安定的基本法则。这个主张对于后世历朝历代法治社会的建立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韩非子在《孤愤》中说,“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同时他还对所谓“重臣”给与了解释并且论述了当他们掌握大权后产生的严重后果,这一论也受到了历史无数事实的论证。

韩非子按照自己的观点,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二者的关系,他认为,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必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即君无术则蔽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而与此不同的是,法宜公开,术宜深藏。而从《韩非子》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韩非的 与申不害的黄老之术相比,主要在术以知奸方面有了发展。

他认为,国君对臣下,不能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而在法的方面,韩非子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思想,强调严刑重罚。但光有法和术还不行,必须有做保证。,即权力和地位。一旦失势,君主的大权也就会摇摇欲坠,而权臣当道,这时国家也就走向了末路。控制权力的方式只能通过中央集权和君主制来实现。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适应了中国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需要,在中国封建社会集权制度的确立过程中,起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历史研究,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他从进化论的角度分析了人类历史。他把人类历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当今几个阶段,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因此他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要改革图治,变法图强。也就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那种想用老一套办法去治理当世之民的人都是守株之徒。

韩非的进化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从这一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不断变化中,也有其真实性和价值,也值的我们学习和借鉴。

韩非子唯物的自然观,表达的也是由为突出的。他反对命运观,主张天道。他认为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先天地而存在。同时,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韩非子反对前识即是说:要通过观察事物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

因参验而审言辞就是说:不经过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做你不能确定的事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些思想对国家和生活都有指导意义。

和谐社会,只有当权有势的人守法了,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法治社会,不能光靠老百姓守法,关键得看上级的人守不守法。领导干部越守法,社会就越和谐;领导干部不守法,社会就越黑暗;要想社会安定团结,领导干部就得管住嘴,束缚自己的言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