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破人心识透人性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道破人心
识透人性
没读过《金瓶梅》的人,总会觉得它纸张里满是风月,文笔间欲望横流,但读过该书的人,却会明白它的字字珠玑,笔笔精妙。张爱玲说《金瓶梅》是《红楼梦》的反面。《红楼梦》是情,《金瓶梅》是欲。一体两面,都是极高明的作品。说尽人心,识透人性。
《金瓶梅》放弃了人性中的善恶对立,写的是市井民生,讲的是人世百态,人物是平凡的,故事也是平凡的,但人物和故事高度的逼近了生活,和传奇色彩告别。书中故事从西门庆一家,写到了西门庆居住的清河县里的好几户人家。
相较于伟人的哲思,平凡人的小心思和智慧,才能够给予我们更直接的启示。看似老实的吴月娘,用最简单的智慧得以善终;恶毒的潘金莲让人心存不忍,因为她保有一抹人性的亮色;李瓶儿毫无提防之心,使得母子被害;聪慧的庞春梅终成人上人,却因为性格的缺陷在最高处跌落;渣男西门庆如何让自己的商业版图壮大又最终走向末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于身在职场的现代人,读《金瓶梅》,可以看透身边人的小心思,学会人情练达。它不是教你如何作恶,而是教你如何与人沟通,如何懂得与被懂得,如何不稀里糊涂就伤害了别人,如何不被生活莫名其妙的伤害,如何能够在付出后公平的得到。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人,一旦失去势力、失去财富,曾经再亲密的友人也会陌路。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是感情动物,更是利益动物。穷在陋巷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利聚人聚,利散人散。这是世间常态,不必愤怒,也不必责难。
自古人无千日好,果然花无摘下红。人,没有永远走“顺”字的,早晚会有翻车的时候,花朵一旦摘下,马上就枯萎衰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一个人,一件事,如果孤高向上,一去不返,注定难以长久。人生的起落,再正常不过。看淡得失,放平心态,内心平静淡然,才是一个人最好的修行。
一朝时运至,半点不由人。时机、大势,很多时候可以左右一个人的命运。五分靠天命,五分靠实力。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要学会敬畏天命,悦纳人生。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与儿孙作马牛。人,不要给孩子当牛做马,孩子有自己的命运,自己的造化。人与人之间,不是生离,就是死别。每个人的路都要自己走,再亲近的人也只能陪你走一程。父母学会放手,才是真正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祸患每从勉强得,烦恼皆因不忍生。人之强求带来灾难,不忍带来烦恼。人很渺小,难与命争,难与势争,如果不肯放下,一味执着,只能给自己带来灾难。那些人,那些事,当断则断,当舍则舍,一味不忍,终究是无尽烦恼。该放下就放下,该放手就放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贱里买来贱里卖,容易得来容易舍。一个物件,容易得到就容易失去。轻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很多事物的价值,不是取决于本身,而是取悦于你到底付出了多少。付出得越多,对一个人来说,价值就越重,人就越难割舍。放在生活里,也是如此。父母给孩子留下庞大的基业,孩子很快就败光了。因为财富不是他们挣得,自然不会珍惜。
生我之门死我户,看得破时忍不过。人,这一辈子有生就必然有死,知道旅途会有终点,可是依然放不下,看不破。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知道放下和学会放下是两码事。也许真正经历过,才会懂得,才能放下。
金逢火炼方知色,人与财交便见心。火炼才知真金,遭难才知真心。一个人唯有摔落凡尘,才有机会见识到世事的真相,见识到人心的冷暖。患难见真心。那些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人,才是此生最真挚的朋友。至于那些落井下石,见风使舵的人,不必愤怒,不必在意。
事实上,中国人现代的精神面貌和几百年前,其实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外在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多改变,但是在待人接物、婚丧嫁娶、人情世故方面,没有与传统文化割断。
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苦恼?原本热心服务,却把客户得罪了;对同事好心帮忙,他反而不领情,还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自己工作努力,领导却喜欢那个不干活的,自己反而原地踏步升迁无望。
我们现在经常喜欢谈论智商和情商,从某种意义来讲,智商可能更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情商不是,情商通过训练是可以改变的。情商的直接表现就是人际交往,在不同的关系里有不同的内容,本质不过是一个最简单的事实:人情世故。
君切记,做人应以诚为本,无需虚伪,无需奉迎,无愧自己的良心;以真为底线,无需刻意,无需圆滑,正正直直地做人最好;将心放宽,以一颗平常心应对世间的琐事;将心放平,以静若止水的心态笑傲人生;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看过人间繁华;读过人心,就能看清人心多复杂。须懂得,人在做,天在看;须悟得,真诚在,情就在;人的一言一行,无需别人认可,只要自己选择对了;人的所做所为,无需別人肯定,自己懂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