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中苦人上人

标签:
健康教育时评文化育儿 |
苦中苦 人上人
人说,自古英雄多磨难,活着即炼狱;还有人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是啊,人生的道路是坎坷、崎岖的,不可能一帆风顺。没有暴风雨,又哪来的彩虹?正如平原不出骏马,陡崖间方见骐骥。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晓得,亡国之恨,断送江山,他没有就此放弃。这个落魄的君主,在吴王夫差的皮鞭下,读懂了苦难的含义,构建着建国的蓝图,终于,越国灭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因为有了磨难,人们才能走向成功。 美国的总统林肯,两次经商两次失败,三次竞选三次失败,但他没有只沉浸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而是不屈不挠,不懈努力。终于,他改写了美国的历史,当上了总统,林肯这个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是因磨难成就了他辉煌。
还记得爱迪生吧,他小的时候就喜欢发明一些小东西了,但他也吃了不少苦,甚至还被人打聋了耳朵。他勇敢的面对各种困难,只是把他们当成了上帝对他们的磨练罢了。是磨练让爱迪生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每件事都有两面性,有苦也有乐。主要看心态,看你自己怎么去看待这件事。比如说,很普通的清洁工,大多数人都觉得又苦又累,起早贪黑的干,工资也低,这就是苦的一面,而有的人心态好,能看到乐的一面,虽然很辛苦,但看到原本脏兮兮的路面,被打扫干净了,心里也舒服。
而且一边扫地,还能一边拿着扫帚玩杂耍,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研发出一门技能。这样的清洁工都上电视了!这就是典型的“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人生如咖啡,总是在浓浓的苦后迎来淡淡的甜。生活的咖啡,需要人慢慢地去品味,仔细地去品味,才能品味出其中的苦与乐。
苦是什么?乐是什么?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拥有了权力、财富和荣誉,可我没有一天是感到快乐的。从而可以看出,苦与乐全凭自己判断,这和客观环境不一定有直接关系。个人处境中的苦是乐,常是主观的。有人安于某种生活,有人不能。
因此,能安于自己目前处境的,不妨就如此生活下去了;不能的,只好努力另找出路,你无法断言哪里才是成功,也无法肯定当自己到达了某一点之后,会不会快乐。有些人永远不会感觉到满足,他的快乐只建立在不断地追求与争取的过程中,因此他的目标不断地向远处推移。这种人的快乐可能很少,但成就可能大。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什么苦都不愿意吃的人,总是过着“下等人”的生活,感觉人生永远没有希望的曙光,心是苦的!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一个人,越不愿意吃苦,活得越苦。幸福的人生,从来不是天上掉馅饼,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反悔读书迟”,不经历寒窗苦读,哪得人生荣华和富贵?汉朝宗室大臣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年头,靠卖苦力赚钱的机会少了,靠智慧赚钱的机会多了。并且那些成大业的人,大都是靠智慧,然后有吃苦耐劳的品格。
你不经历寒窗苦读,就不会懂得“寒梅扑鼻香”的幸福。多少人,读书的时候,吊儿郎当,还宣传“读书无用论”,以为自己以后走进社会,可以闯出大名堂,以后那些读书人,都是自己的手下,为自己服务。真正成大器的人,可以请读书人为自己服务的 人,本身一定是一个“学者型”人物,也许读书不多,但一定社会阅历丰富,社会这个大染缸教会了他很多知识。
“扶不起的阿斗”,就是真的有了自己的平台,有了地位,还是要“拱手让人”,成为下等人。高贵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即便是苦日子,也懂得“苦中寻乐”,不会太苦。
有智慧的 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中有希望”,都可以 憋一口气,为希望而活,心中亮堂堂的,充满阳光。如果你坚持不读书,才是苦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什么机会翻身。
苦难当头,熬过去,你就出彩;熬不过,你就出局。一个人越害怕吃苦,越感觉苦难朝着自己“席卷而来”,你越怕什么,就来什么。比方说,你担心自己明天有什么事情会做错,第二天真的一错再错,因为你心情不稳定,工作就分心了,“小手一抖,啥都不对。”
一个人越是能扛苦,越感觉不怎么苦。甚至有的人,把苦难当成一种福气,是财富来临的象征。比方说,被朋友欺骗了,自己的事业垮台了,但是不会天天沉迷在痛苦之中,而是学会了“一切靠自己”。
“吃一堑,长一智。”你所有的苦,都是一种智慧,是人生的经历在慢慢堆积。如果你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家庭,你小时候太幸福了,什么事情都是父母代劳,结果走出社会,处处碰壁,因为别人不是你的父母,不会无私帮助你,甚至阻碍你发展。你的人生成长经历,和社会脱节了,如果不积极改变,很可能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