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志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评文化 |
心 志
心志是心思毅力。意志、志气。“心之所向,行之所往。”专注是做事的态度。只有专注才能忘我。专注与兴趣的关系,两者兼顾。要专注做事,精力分散一事无成。宋代大诗人黄庭坚曾说:“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一个人,即使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如果听任自己的才能向四面八方散射,常常一事无成。
一个人,如果做事不专,这样弄一点,那样弄一点,左顾右盼,不能专心致志,注定是要失败的。专注于某一件事情,哪怕它很小,努力做得更好,总会有不寻常的收获。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经验,但只要有一项特长,一处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可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拥有其他人不能获得的东西。
古希腊著名学者阿基米德,痴迷于物理学和数学研究。有一天,他到公共浴室洗澡,当他坐进澡盆时发现水溢出了盆外。他突然光着身子冲出浴室,边跑边嚷:“找到了!找到了!”他是从浴盆中受到启发,发现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从而找到了银匠在金王冠里掺银的秘密,所以他兴奋不已。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生而弱者不必自卑。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角色。天地之间,芸芸众生,人海浮沉,强者和弱者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的确,每个人生来就不一样,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有的人生来家境殷实,生活上养尊处优,被亲人无微不至地照顾,但是可能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点挫折就让人一蹶不振。
唐朝苦吟派诗人贾岛有一次骑在驴上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写完后他想将“推”字改成“敲”,又觉得不妥。他反复琢磨,但还是不能确定到底用哪一个更有意境。于是他一边念,一边模拟推和敲的动作,凝神思索。因为他太过出神,连对面过来的吏部权京兆尹韩愈的车驾都没有看到,一头撞了过去。侍卫将他带到韩愈面前时,他还在用手不停地比划着推和敲的动作呢。韩愈问清楚情况之后,对他大为赞赏,帮他将诗里的字确定为“敲”。
弈秋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棋艺高超的大师,他收了两个资质相当的年轻弟子,将自己的本领倾囊传授。弈秋讲课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认真地听着,心无旁骛;而另一个年轻人却注意到此刻有一群大雁正排着队向南方飞去,不时地抬头看看,浮想联翩。后来,专心学习的那个年轻人像弈秋一样,也成了一位棋艺大师,而另一个则庸庸碌碌,终身没什么成就。
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在《精神的三间小屋》中说:精神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在我们的心中也有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我们的苦难。第二间,盛放我们的思想。第三间,盛放我们自己。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作柱,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作梁,最后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所小屋!
有的人生来家境局促,生活上捉襟见肘,虽然物质上贫乏,但是懂得感恩和努力,最终在自己的勤奋与坚持下成功逆袭。有的人天资聪颖,智力非凡,生活在掌声与羡慕中。但是,如果每天沉浸在旁人的赞美声中不能自拔,后天不再努力,不思进取,夜郎自大,可能最终会“泯然众人矣”。
有的人天生智商平平,反应比较慢,但是不自卑,不放弃,脚踏实地,勤奋刻苦,最终可能赶超他人。有的人生来生来自带光环,但是“玉不琢,不成器”,如果不去打磨自己,最终光芒会消失殆尽。有的人天生在“灯火阑珊处”低调生活,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最终通过拼搏进取让自己成为了那道光,照亮他人前进的路。
不必为自己的出身耿耿于怀,也不必做任何事情都抱怨身处逆境。环境在一天天的变化,我们也在一天天的成长。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就为这个梦想去努力奋斗。不要把自己的懒惰心安理得地迁怒于外界的环境,也不要整天因为不必要的攀比而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