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希庆的博客
黄希庆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0,689
  • 关注人气:5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法

(2023-02-09 12:02:25)
标签:

健康

教育

情感

时评

文化

心法

心法乃精神之纲领,万法之精要,变化之根本。心法至凡至简,奥妙无穷,心法通则生万变,自在通达无碍。心法无具体的行为准则,可传而不可教,能悟而不能学。

修心的最高境界是不妄动,是觉醒。邱祖在《玄风庆会录》中对修心做过形象的阐述。这心灵就好像湖面,如果狂风刮起,波浪起伏,湖面妄动而浊乱,是不能把万物给映照清楚的。只有风止浪息,湖面静而清,这时万物照之,灿然悉见。

道人炼心,一物不思量,如太虚止水,水之风息也,静而清,万物照之,灿然悉见。水之风来也,动而浊,何能鉴万物哉?眼见乎色,耳悦乎声,舌嗜乎味,意著乎事,此数者续续而叠举,若飘风之鼓浪也。狂心顿歇,歇即普提。悟则无咎。这些在《易经》里就有对应。

《易经》无妄卦九五爻: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疾,不当得而得者,故勿药自愈。若试图以药石来攻治这无妄之疾,则反而为妄而生疾矣。故不可轻试其药,止可听其自愈。

那为何还有八万四千门,三千六百门这众多的药石,那是众生迷惑日久,沉疴积弊,迷醉不知归路,无奈祖师们老婆心切,慈悲心作祟,不得已而为之。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那么持明、念诵、观想、存想、数息、闭息、经行、打坐等这些修定修观之门,都是兵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能恬淡虚无了,自然真气从之,这些兵者都可以弃之不用。

因为每个人都来自本体,世界的物质、还是精神,都是从本体衍化而来。本体是永恒的,本体是不二的,本体是一。都从本体中来,所以不管好人、坏人、大人,小人,不管富贵贫贱,都是本体的化现。

既然都不离本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痛苦烦恼呢?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格局那么小?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远离整体的合一?就是因为迷惑,迷惑覆盖了本体,于是就胡来,于是就放诞不羁,于是就陷入无尽的循环作死当中。

要知道,刚开始是本体,本体久了,就湛动、摇动、妄动,就迷惑,一迷惑就不觉本体了,这个不觉,让他觉得他远离了本体、脱离了本体,于是就空虚,就痛苦,空虚痛苦,又促使他去寻觅永恒的本体。

世间人求发财、求权势、求美色、求虚名,乃至去求一个真实的道理,其背后作祟的都是——对永恒本体的寻觅。问题是这个迷惑,哪怕你耗尽无数的精力,追求本体,哪怕你用无尽长的时间,追寻本体,这个迷惑就是假的,就是不停的妄动,以假求真,你永远都找不到那个真的本体。

所以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就是歇心、狂心顿歇,歇即普提。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悟则无咎。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正见,就是见地,见地到那个火候了,就是修证,就是行愿。

因为迷惑,因为不觉,因为妄动,我们这个妄动,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动,就是睡着了,也在汪动,显现为做各种梦,即使昏沉的时候,也在不停的动,如潜流水,表面看着河面安静,其实一直都在流动,只是因为动的比较慢,而不觉得其在动。到这时候,只讲妄动,不讲意识,不讲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物质,精神和心力也是一种物质。

因为不觉和妄动,就有知见,就有对立,就见到各种境界,因为有境界,就开始分别,这个是丑,这个是美,这个可爱,那个可恶。有不同的境界,就有痛苦和快乐,就开始执着,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有执着,就有记忆,就有名相,灵动整体的心就变得僵硬和局限了,执着就赋予这个境界什么名相,那个境界什么名相,名相的记忆就印入以后的一代代的基因传递当中,就成为集体无意识。

世界就这样,越来越热闹,成为一个花花世界。众生百态,竞相追逐那镜花美丽。众生广阔,纷纷屈奉那情爱权势。

于是,我们眼前的世界很复杂,像万花筒,像乡下集市的嘈杂声,像大坝泄洪时的跌宕汹涌。其实复杂吗,都是从一念不觉而来。其实嘈杂吗,都是从一念迷惑的妄动而来。

心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根骨
后一篇:心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