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育儿 |
我们这代人
作者/黄希庆
“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 ”这句话,周恩来总理践行了一生。
作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基本与共和国同龄,从小沐浴在共和国的阳光下,享受到了没有战争、国泰民安的幸福时代,而家庭的变化、个人的成长,更是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而同步提高的。
我们这一代,是孝敬父母的一代,是养老靠自己的一代 。我们这一代,在动荡中长大,儿提时代便经历了公私合营、人民公社、反右倾、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自然灾害。
少年时期经历过学习雷锋好榜样、破四旧立四新、成立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青年时期经历过一打三反,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批林批孔、割资本主义尾巴,批判四人帮、国家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恢复高考后复习参加高考,然后是改革开放。成年后经历过分田到户、国企改制、全民下海、工人下岗、社会整顷、国企工资福利改革等等。
我们这一代,有着各种头衔:少先队员、红小兵、贫下中农好儿女,学习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超生游击队员,无业游民。少部分人还是下乡知青,大集体工人,国营职工,下岗职工,个体户。
绝大多数人,没有离开农村;但荣幸地是,肩挑两种职业,一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二是四地打工的农民工。我们中有幸运的人,或者说有关系的人,通过招工进城当了工人;更幸运的,则是乘恢复高考之机上了大学,或是当兵提干后转业到事业单位,或是民办教师转正;总之,这些人都吃上了公家粮。
我们这一代,生在国家困难时期,自幼小因家境困苦,靠地瓜、胡萝卜充饥;春天来了,还会提着菜蓝子跟在哥哥、姐姐后边,到田野挖野菜,以为整个家庭充饥。从上小学开始,学业在文华大革命时期度过,中学毕业时不兴高考;到结婚年龄,国家因人口增长太快,提倡晚婚晩育;结婚后国家又推行独生子女政策。好不容易等到了儿女也长大成人,千辛万苦供其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自谋生路。
我们这一代,也许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大多数人都有种使命感,不遗余力培养下一代。希望孩子一定要有知识,有能力,要过上好日子。就这样,我们默默地耕耘岁月,过着完全没有自我的生活。既要全力以赴的工作,又要呕心沥血的培养下一代,抚养下一代的下一代;还要全身心地赡养自己的父母。
我们这一代,大多在很小地岁数时,夏秋两季,为了挣工分,放学后下地割草;冬春两季,为了家中炊烟,放学后下洼拾柴。还要帮老人做饭,干家务活,带弟弟、妹妹;成年以后自然也是被父母呼来唤去。
我们的长辈,是被解放的一代人,好像他们也不属于自己,更不懂得怎样培养子女、怎样爱子女,但养儿防老的传统习俗,还是懂得的,依赖儿女天经地义。我们这一代,为了让子女安心在外打工,照管孙辈又成了义不容辞的使命
我们这一辈和上一辈不同,我们非常懂得怎么去关爱自己的子女,他们肩负着自己父母的无限寄托,拼命在考试的路上挣扎,拼命在职场上挣扎。
我们这一代,因为长期的劳累,大多有 “三高”、 腰痛、腿痛等各种老年病。我们不能拖累儿女,他们为生计四地打工,也不容易。况且又面临乡村及乡村教育进入凋零期,孙辈的入学教育又成了天大的大问题。儿女们被迫贷款到县城买房子,以备我们的孙辈入学。无论三年疫情带来多大灾难,按月酬钱还房袋成为又一刚需。
202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