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在于培养

标签:
佛学教育情感文化育儿 |
习惯在于培养
作者/黄希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我们每天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出自习惯的支配,可以说,几乎在每一天,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习惯使然。
莎士比亚曾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自己的性格都决定与自己的习惯。习惯越好自己的性格越好,个人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说自己的习惯成就一切。
一个童年人,等自己长大后,能被别人刮目相看,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男子的头发很长,他怕因劳累和打瞌睡影响自己读书,就找了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头一低,绳子就会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因此成就了他遇事不放弃的精神。
从前,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但是他人穷志不穷,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习惯也好,终于,在长大后有所成就。还有一个人,从小目中无人,习惯差,不好好学习,长大后不但一事无成,还被送进了警察局。瞧,这就是好习惯与坏习惯的差别,好习惯与坏习惯不是一念之间就形成的,而是慢慢养成的,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好习惯,相信他的明天,他的未来将会无比精彩,无比辉煌。而如果一个人从小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大部分人长大后会一事无成,甚至会犯罪去坐牢,我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培根更是果断:“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生活”。“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王尔德说:“一开始,我们养成习惯,是习惯造就了我们”。 “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困难在于养成行善的习惯。
每个人都是从小长大的,有意无意中,“习惯”在潜意识里决定自己的行为。因此,巴金告诉我们的:“儿童成功教育,我们应该从养成好习惯开始。”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越多,越优雅,越接近完美,越容易成功。
民族英雄岳飞,出生时正逢金兵攻打宋朝,又因为和母亲被洪水冲离家乡,生活更加贫苦。在乡邻的资助下,小岳飞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了山河不在,百姓流离失所,便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他努力学艺,并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不管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苦练不缀。终于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练成了岳家枪,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是勤奋、刻苦、谦虚的习惯,成就了岳飞。
著名学者沈括,小时候有一次,他在朗诵李白的诗 。当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名句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而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难道大诗人写错了吗?于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了一番。四月的山上,冰冻三尺。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而山下却早已盛开着桃花。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古人说:“君子之学贵慎始。”学习任何事物,如果开始就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专心致志、恒心毅力、不马虎、不拖延、凡事全力以赴等。好习惯的培养,在学习任何事物时,不但能达到事半功倍,更能左右逢源,无往而不利。
待人接物的好习惯,不外乎诚实守信、谦恭有礼、雍容大度、凡事先他后我,等等。倘若一个人讲话忠实,信守诺言,行为举止,朴实恭敬,谦卑有礼,凡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会时时受欢迎,处处行得通。
好习惯的培养,贵在坚持,如果真能克服惰性与任性,努力坚持好习惯,成就大事业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