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2023-01-12 20:15:04)
标签:

健康

教育

时评

收藏

文化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孟子尽心》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说的是做人的道理和方法。意思是,君子要远离危险的地方。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防患于未然,预先觉察潜在的危险,并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二是一旦发现自己处于危险境地,要及时避开。

古今多少奋斗者,以此警醒自己,皆跨过了征途中的激流险滩,并化险为夷;多少探索者以此自勉,穿越在山重水复的前行路上,终将柳暗花明。

不立危墙之下,是一种觉悟。危险也是一点点积累的,很多时候,大的危机是从小的问题发展而成。只有深刻认识到,小和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小的危险苗头,有强烈的防范意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有这样一句谚语:掉了一颗钉子,坏了一个马掌;坏了一个马掌,毁了一匹战马;毁了一匹战马,输掉一场战役;输掉一场战役,毁灭了一个王国。三国时期刘备临终之前给刘禅的诏书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立危墙之下,是一种习惯。古训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养成各方面的好习惯,不只是成年人对儿童的要求。

曾参有一次出门办事,小孩吵着要跟去。孩子母亲说,乖乖在家,你父亲忙完回来后,杀猪给你吃,孩子一听很高兴,就不闹了。谁知曾子回来真的拿起刀去杀猪,他夫人不乐意了,说,哄孩子的话你还当真啊?曾子就说,我们说到,就要做到,这才是言传身教。

不立危墙之下,是一种果敢。当发现危险的时候,务实果断的去处理,才会有新的生机。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被誉为神来之笔。在四渡赤水早期阶段土城的战斗中,由于敌军的实力太强、我军情报失误等因素,红军力战不克,战斗进入胶着状态,损失越来越大。

此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敌军正试图合围,红军指挥员果断带领部队从激战中撤退,灵活调整行进路线,经过一系列的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才有了四渡赤水 牵着反动军队的鼻子走 ,最终跳出重围,并开创出全新局面。

不立危墙之下,更是一种智慧。面对局势危险的时候,不是先考虑个人利益,而是以大智慧和大格局,深度洞察、坚持理想,正道直行。这样的行为,不是只为了自己逃避危险,却反而能踏险境如履平地。

明代的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功在社稷,但权臣却手握重兵,欺君媚主,并且捏造王阳明谋反的罪名,大力进行诬陷。但是,王阳明不顾四伏的危机,回到驻地后,立即举行了大阅兵。友人劝他低调,而他深知,所谓的高调,虽然会遭到更强烈的忌恨,但是,更是实力的展示。

王阳明在此时留下的《啾啾吟》,成为励志的名篇。君不见,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童子不识虎,执鞭驱虎如驱牛的洒脱大度,信步行来尽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的坦荡胸襟,至今仍然给人奋进的勇气和智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升米恩斗米仇
后一篇:人这一辈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